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经信局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首设欧洲分会场!3月 ... ·  19 小时前  
北京经信局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首设欧洲分会场!3月 ... ·  19 小时前  
易简财经  ·  DeepSeek带飞阿里股价,阿里人连夜看豪宅 ·  昨天  
构力科技PKPM BIMBase  ·  央企担当 | ... ·  3 天前  
构力科技PKPM BIMBase  ·  央企担当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一定要做这4件事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1-03-25 20:00

正文

2014年,互联网创业火爆,有一位跨界创业者经营了多个品牌,其中有一个品牌是餐饮。有评论家写了一篇文章,论证他创办的某餐饮品牌为什么一定不会成功。

为了反驳评论家的观点,这位创业者用调侃的口气写了一篇文章: ××品牌为何“失败”了?

结果这篇文章流传很广,不少媒体转载时改成了:某创始人亲自揭秘,我是如何失败的?

这位创业者无意中犯了一个违背心理学的传播大忌—将品牌与负面新闻关联在一起。多数读者在阅读时,无力区分你是真倒闭了还是假倒闭。看了标题,就误以为你真的倒闭了。时隔多年,这个餐饮品牌真的倒闭了,这是后话。


负面效应的力量

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你会发现, 与积极事件、积极情绪相比,人类更偏爱消极事件、消极情绪 。彼此相爱的人,分手后更讨厌彼此,即使当初他/她曾经对你百般的好,但分手后,你只会记住他/她是如何伤害你的,那些甜言蜜语成了谎言。

在一个公司中工作,即使有过那么多愉快时光,但你更容易记住的是离职的不愉快。在生活中,使用一个外卖App,即使你点过100次外卖,只要有一次恶劣体验,你可能从此改用另一个。


两个国家的关系也是如此。2020年,中美冲突加剧,有很多 人在有意无意地放大另一个国家的不好。

从爱情、工作、生活,再到国际关系, 人类存在一个倾向—放大“坏”的影响,削弱“好”的影响 。这被心理学家称为“ 负面效应 ”。


负面效应的四种体现方式

关于负面效应,在心理学文献中有大量叫法,有时称之为负面偏差,有时称之为负面主导。 它作为人性基本原则,在生活中存在已久,不知不觉地影响着重大决策 。但是作为科学研究话题,直到近些年才成为心理学探讨的议题。

最关键的论文来自两位心理学家2001年的研究成果: 人类的负面效应会通过四种方式体现出来。

第一种方式,我们倾向于 将负面实体看作比正面实体更强大的事物 。比如前文中举的例子,坏事的传播力量比好事更大。

第二种方式,我们倾向于 认为负面事件的发展更快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研究发现,人类普遍存在“损失厌恶”心理。“得”带来快乐,“失”导致痛苦。但我们对得失的心理评估并不等同于它的实际经济价值。

一般来说,在心理评估时,人们对损失的感受要大于对收益的感受,前者往往是后者的两倍左右。

第三种方式, 当一个负面实体与正面实体组合在一起时,我们心理评估的结果比实际结果更消极 。如果你需要同时告诉别人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你该如何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告诉我们,如果得小失大且悬殊很大,二者应分开。40元的获得与6000元的损失相比,几乎没有减少损失的作用,分开还能有得到40元收益的感觉。


第四种方式,与正面实体相比较, 人类赋予负面实体更广泛、更复杂的概念定义 。罗津尝试寻找“杀人犯”的反义词,结果一个也没找到,只找到为数不多的同义词。同样,“痛苦”的同义词比“快乐”的同义词多得多。

在《“坏”比“好”更强大》一文中,鲍迈斯特教授收集了来自亲密关系、社交网络、人际互动、个人学习、家庭教养方式等领域的证据,最终发现,坏的情绪、坏的父母、坏的反馈比好的影响更大。

人类更倾向彻底处理坏的信息,而非彻底处理好的信息;人类更倾向避免糟糕的自我定义,而非追求好的自我; 人类更容易记住坏的刻板印象,而非好的刻板印象


负面效应是人性的基本原则

从2001年罗津与鲍迈斯特两位教授的研究之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承认,负面效应是人性的基本原则。

为什么会这样?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很容易理解,在远古时代,人类面临的是来自生存的挑战。你我的基因深处, 铭刻的是人类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对洪水、饥饿、短命、毒蛇的记忆

一个有趣的研究是,年仅8个月的婴儿会更快地转头看蛇的图片,而非青蛙的图片。

另一个实验表明,5岁的小朋友观察一组面孔时,会更快地识别悲伤的面孔,而不是开心的面孔。

我们先天偏好应对负面事件、消极情绪 。这种雕刻在基因深处的负面效应,被商人、媒体与政客广泛利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