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规知识产权认证
中国首批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批准,依法成立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IPMS)第三方认证机构。秉承“中规中矩 高效务实”的企业方针和准则,致力于促进IPMS标准化发展,引领IPMS认证行业新常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MySQL如何在线扩展表结构,内核原理??( ... ·  昨天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废旧纸张广告纸报纸别直接扔,卷一卷编了这么多 ... ·  3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如何1分钟实现一个分布式锁?(第26讲) ·  6 天前  
美团技术团队  ·  2024年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学术年会议程公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规知识产权认证

中规荟萃 | 浅议我国企业专利工作水平的提升措施

中规知识产权认证  · 公众号  ·  · 2017-05-23 17:06

正文


编者按:一篇老文,但搁在现在读还是很有启发意义。

我国企业专利工作面临的挑战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

       自此,在各种力量的联合努力下,我国企业的专利工作推进迅速。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其年度专利申请量从2006年的44件增加到2011年的259件,年均增长率为97.7%;专利授权量从2006年的13件增加到2011年的282件,年均增长率为413.8%;消除了企业集团内部的“零专利”企业,将专利申请指标列入各业务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部分业务单位的专利意识显著增强,在业务经营中注意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据《2011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年度报告》,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双双连续10年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拥有发明专利申请百件以上的企业已达164家。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企业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为我国企业专利工作获取的进步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专利工作目前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企业的专利工作还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体现在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可概括为我国企业专利工作现状的“三多三少”现象:

       一是在专利创造阶段,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多,而权利更加稳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少;国内专利申请多,国际专利申请少;从技术组合上讲,单打独斗的专利申请多,形成技术战略布局的专利申请少。

       二是在专利运用阶段,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科研项目申请验收、完成上级单位指定考核指标的专利多,用于市场开拓维护、技术产品经营交易、长期业务战略布局的专利少。

       三是在专利保护阶段,事后补救事宜多,事前防范事宜少;关注自身专利多,分析竞争对手专利少;诉讼官司花费多,防范布局花费少。

       四是在专利管理阶段,兼职管理人员多,专职管理人员少;对下管理多,对上、平级管理少;对发明人激励多,对专利管理人员激励少。我国企业专利工作现状分析上述企业专利工作的“三多三少”现象,使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专利工作滞留在低水平发展层次,向高水平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明显不足。分析一下,其浅层和深层原因大致如表1所示。

       以上深浅层次的原因概括起来,可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原因:

       一是企业产品盈利能力低、市场竞争力弱或市场竞争过度,使企业无经济实力或精神动力去进行专利技术开发投入和长期经营。由于种种历史因素和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目前的盈利能力较低,企业的主营业务要么处于传统产业中,盈利状况和发展前景不好;要么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在产品最终附加值的分享中,难以获得较多份额的利润并用于高层次开发;要么在与技术垄断巨头的抗争中,上马低档次或不成熟的技术装置,致使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上不去,不盈利或微利,后续资金吃紧,生存尚且困难,很难再继续投入进行技术开发;要么是处于新兴行业中,由于过度上马或下游产品跟不上,如多晶硅行业、风电装备行业,造成产品低价恶性竞争,盈利能力不高。

       二是由于对企业管理者缺乏长期激励,企业管理者任期短,薪酬结构简单,对其的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少、权重低,造成其在负责企业经营时更多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企业长期利益和长期规划。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和经营班子成员)的薪酬一般采用年薪制,采用股票期权、经营者持股等其他长期激励方式的企业不多;民营企业中采用股票期权、经营者持股等长期薪酬激励措施的有一些,但在我国企业总量中占比很少。所以,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的薪酬主要还是工资,对他们的考核指标重要的还是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等,科技创新的指标很多时候只是参考性指标,权重也低。因此,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在经营中还多多少少地存在短期行为,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利润、收入等上面,对于短期来讲投入大、见效小的科技创新和专利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分配资源不足。

       三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专利的种种作用并未在企业效益中充分展现出来,企业专利管理者由于时间、经费、受重视程度等各种因素制约,宣传和发挥专利作用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束缚,以及无形资产保护的法制环境亟待健全等原因,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的作价出资功能,许可、出让获取收益功能,保护企业技术不被泄露、侵犯功能,拓展业务时彰显实力功能,分析竞争对手专利形成竞争策略的功能都尚未充分表现出来。在近几年我国企业专利工作突飞猛进的形势下,我国企业专利管理者一般都知悉专利的上述功能,但由于企业专利工作受重视程度低,兼职工作多,经费少,专利管理者职低言轻,企业往往将专利成就归功于技术发明人而忽视专利管理者等原因,企业专利管理者宣传和发挥专利作用的积极性也不高。


     

我国企业专利工作前景光明

虽然我国企业的专利工作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恰如黎明前的黑暗一样,孕育着我国专利工作的无限希望。

      宏观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而且企业的技术创新成为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将着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为此,国家将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国家将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并将深化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

       中观上,我国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实力进行知识产权创新投入。国家方面,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16万亿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0.37万亿元。企业方面,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我国大陆共有61家公司进入榜单,比上一年增加了15家;如果计入台湾地区的上榜企业,我国的上榜公司数量达到69家,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我国很多企业的技术投入比率多年都保持在5%以上。

微观上,我国企业的专利工作环境已初步形成。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增强,运用水平不断提升,执法保护切实加强,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方面,国内授权量已从2009年开始连续3年超过国外授权量。2011年,我国办理各类专利案件3017起;专利质押金额达到90亿元,涉及专利1953件。我国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协调联动机制。2010年底,全国省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在编人员达到1482人,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了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我国企业专利工作水平的提升措施

        1.根据国家和企业现状,优化企业负责人薪酬结构,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的长期激励和科技创新方面的考核

       为克服企业管理者由于缺乏长期激励和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少、权重低造成的短视问题,建议优化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结构,增加股票期权、经营者持股等长期激励措施,细化和优化科技创新指标,加大科技创新考核权重,使企业负责人在注重企业短期绩效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从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2.政府应简化和促进科技激励政策的实施应用,使企业能方便地从政府引导和鼓励中得到技术创新的支持

       除了专利支持、资助政策外,国家还出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视同利润等措施或政策,但是,由于各地或不同机构之间统计口径或认同标准的不同,企业在适用上述政策时手续繁琐、多头应对,不利于企业政策使用积极性的发挥和政策效果的显现。建议政府能简化和促进有关政策实施,使企业能方便地从政府引导和激励中得到技术创新的支持,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质量提升提供经济基础保障。

       3.企业负责人应加强战略研究,科学决定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重视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的作用,为企业专利工作指明前进方向和提供人才支撑

       专利工作只是企业林林总总的业务门类中的一项业务。要想企业的专利布局和业务发展战略清晰、目标明确,首先需要企业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企业负责人应加强战略研究,在总体上为企业的发展确定战略,这样企业专利工作才能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自己的细分目标。企业专利工作是着眼当下、谋划长远的事情,其功效往往在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后才得以显现,如果企业的总体目标不明确,企业专利工作就容易犯南辕北辙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另外,企业专利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在于专利技术本身水平的高低,专利的战略运用和灵活经营也很重要,而这恰恰是专利管理人员的特长。因此,企业负责人不应只注重对技术发明人的激励,也应注重对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的激励,激发他们更多地发挥专利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使专利真正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

       4.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应在企业内部主动宣传专利的作用,创造人人了解、支持专利工作的企业文化

      企业专利工作要想做得好,离不开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的支持。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人员对专利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很多企业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都认为专利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业务,或者只是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国家科技项目验收时有点作用,对专利的无形资产作用、技术战略布局作用、产品市场提前占领作用、技术情报重要来源作用等方面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经过近几年国家的大力培养,企业的专利管理人员对专利作用的认识已经比较充分,应在企业内部主动宣传专利的作用,使企业各层次各方面人员都认识到专利的作用,这样才有工作基础,提高企业专利工作水平的任务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

       5.企业专利工作者应想方设法提高专利的绩效成果,增强专利业务影响力

       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企业专利业务的前期投入一般较大,企业专利工作者应该想法设法提高专利的实际绩效成果,使其尽早对企业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显现出正效果,使专利的投入和产出形成不断产生盈利的正循环,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目前,专利在企业注册、投融资方面的无形资产作用、对未来技术制高点的占领和布局作用、对产品市场的提前占领和划分作用、在与对手竞争中的制衡和技术情报作用等,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作为专业人士,企业专利工作者有义务在这些方面多加努力,使企业专利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专利在企业经营中的实际绩效成果,增强专利业务的影响力,使专利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的专利工作经验和体会,对我国企业专利工作发展的一点认识和建议,希望能抛砖引玉,促进大家积极为我国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和专利工作能力建言献策,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作者单位: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文为《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  2013年第1期)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