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少人在梦魇般的重复,提高居民医保,退休金(体制外),加大对三孩补贴力度…
有一个算一个,这些人大概率是几乎没有现实经验的“脱产型,投胎棒人士”,这些人一旦没了背后的资源网络,可能难以独立生存
因为,他们的决策机制是完全脱离现实基础的
深圳的医保报销范围和程度,已经在实质性缩小了,表现为原来报销的现在不报销了,原来统筹账户出的部分,挪了一部分由个人账户出了
好多人貌似不看小票,以为刷卡就是全额报销,其实不然
要知道,这可是深圳。当然,其他地方有可能范围本来没有扩大,我没调查,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来看
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如果大幅提高居民或企业的缴费基础,恐怕就直接躺了
深圳今年本来要在七月份提升基准,喊了半天,没有执行
原因无他,但凡执行,每个人需要多出大概 1500 的成本,会有大量低利润企业倒闭
直接印钞?通胀就是必然,没有资产的普通家庭首当其冲受到暴击
关于大幅提高体制外退休金,尤其是不断的对比体制内高退休金和农民的超低退休金
从绝对值的角度而言,确实低的吓人
但这种是明显的带节奏,任何事情不放到其应有的时空来看待,都是别有用心的“欺骗”
大约 2000 年以前的体制内,收入十分凄惨,像教师,动不动就长时间欠薪,老师需要外出干小买卖来维持教书育人这份“体面的工作”
如今的相对高退休金,某种程度上,算是对某个时代机会成本的补偿
在那个年代,但凡下海,都会赚到远远比继续留岗多得多钱
对于农民而言,一直是最悲惨的群体,记得小时候经常熬夜排队交公粮,正是这一车车的公粮,撑起了中国工业革命的部分天空
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国家投向农村的金钱,数量极大极大,基本上彻底重塑了农村一切设施和环境,这些设施都是免费提供的,但不能当空气看
村里住房是不用花钱的,地也不用交钱还有一定的补贴,这些折算到城市居民开销中,也是一笔不算低的收入
本来,农村和城市居民就没法做单维对比
总体上,农民确实背负了太多,但说完全对不起他们,也是不客观的
我们村虽然在十里八乡算最普通的水平,但完全没有穷的农民,各家生活水平都不错
院子大,地虽不赚钱但粮食自给自足,这些年经济发展好,外出打工积累的都不错
没有在县城或市里买房的家庭,占比非常低
真正有问题,或者需要改革的,是双轨制的退出或者合并时机。因为,那段特殊时期慢慢的过去了,再维系双轨就完全没有现实基础了
关于娃,如果要简单粗暴的话,生就补贴,但需要控制在不工作依然养不起的范围内
三娃补贴,大概率都补到不需要补贴的家庭手里去
懒得解释了
人活着,还是需要些烟火气,纵然天生好运,单纯的富足生活,总体而言也是没有差异化的“低劣体验”
纸上谈兵害人害己,纵然出发点不错,但除了给予自己情绪价值外,可能都是噪音
回到最根本,还是要把经济活跃度搞起来,也就是花大钱的地方应该围绕着这一点展开
其他地方,根据情况,创新工具灵活处理,兜住底就行,短期的扶持补贴尤其不不能成为长期福利 : 网页链接
有一个算一个,这些人大概率是几乎没有现实经验的“脱产型,投胎棒人士”,这些人一旦没了背后的资源网络,可能难以独立生存
因为,他们的决策机制是完全脱离现实基础的
深圳的医保报销范围和程度,已经在实质性缩小了,表现为原来报销的现在不报销了,原来统筹账户出的部分,挪了一部分由个人账户出了
好多人貌似不看小票,以为刷卡就是全额报销,其实不然
要知道,这可是深圳。当然,其他地方有可能范围本来没有扩大,我没调查,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来看
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如果大幅提高居民或企业的缴费基础,恐怕就直接躺了
深圳今年本来要在七月份提升基准,喊了半天,没有执行
原因无他,但凡执行,每个人需要多出大概 1500 的成本,会有大量低利润企业倒闭
直接印钞?通胀就是必然,没有资产的普通家庭首当其冲受到暴击
关于大幅提高体制外退休金,尤其是不断的对比体制内高退休金和农民的超低退休金
从绝对值的角度而言,确实低的吓人
但这种是明显的带节奏,任何事情不放到其应有的时空来看待,都是别有用心的“欺骗”
大约 2000 年以前的体制内,收入十分凄惨,像教师,动不动就长时间欠薪,老师需要外出干小买卖来维持教书育人这份“体面的工作”
如今的相对高退休金,某种程度上,算是对某个时代机会成本的补偿
在那个年代,但凡下海,都会赚到远远比继续留岗多得多钱
对于农民而言,一直是最悲惨的群体,记得小时候经常熬夜排队交公粮,正是这一车车的公粮,撑起了中国工业革命的部分天空
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国家投向农村的金钱,数量极大极大,基本上彻底重塑了农村一切设施和环境,这些设施都是免费提供的,但不能当空气看
村里住房是不用花钱的,地也不用交钱还有一定的补贴,这些折算到城市居民开销中,也是一笔不算低的收入
本来,农村和城市居民就没法做单维对比
总体上,农民确实背负了太多,但说完全对不起他们,也是不客观的
我们村虽然在十里八乡算最普通的水平,但完全没有穷的农民,各家生活水平都不错
院子大,地虽不赚钱但粮食自给自足,这些年经济发展好,外出打工积累的都不错
没有在县城或市里买房的家庭,占比非常低
真正有问题,或者需要改革的,是双轨制的退出或者合并时机。因为,那段特殊时期慢慢的过去了,再维系双轨就完全没有现实基础了
关于娃,如果要简单粗暴的话,生就补贴,但需要控制在不工作依然养不起的范围内
三娃补贴,大概率都补到不需要补贴的家庭手里去
懒得解释了
人活着,还是需要些烟火气,纵然天生好运,单纯的富足生活,总体而言也是没有差异化的“低劣体验”
纸上谈兵害人害己,纵然出发点不错,但除了给予自己情绪价值外,可能都是噪音
回到最根本,还是要把经济活跃度搞起来,也就是花大钱的地方应该围绕着这一点展开
其他地方,根据情况,创新工具灵活处理,兜住底就行,短期的扶持补贴尤其不不能成为长期福利 :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