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专注互联网产品、用研、交互、设计、运营领域精选内容。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用心的去读一篇文章,也许胜过你的走马观花。每早八点,我们等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雷科技  ·  “董明珠健康家”,真把我看呆了! ·  16 小时前  
木紫午盘  ·  下周,注意一个风险! ·  17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DeepSeek能读懂图片了#!腾讯元宝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追求完美?不知害死多少天赋异禀的人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1-06 08:32

正文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



作者:大宝 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号:大宝的设计私语录 (ID:cenferdesign )。

编辑:Dva



图: yangmwahaha


我相信任何一个从事设计的人(更广义上来说是创作人)都有过这样的观念,就是期望某一刻的灵感迸发搞出一个颠覆性的作品。


我们用设计师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糟糕的产品设计,去吐槽、去谩骂,然后觉得自己作为设计师只要能专注和用心也能做出惊世骇俗甚至改变世界的设计。


然后日复一日之后又日复一日。曾经的观念还在那里,遇到糟糕的设计依然去吐槽去谩骂去不削......


我们把这样的自己称作“懒惰”。


因为我是一个设计师,设计师要追求完美。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垃圾般的设计都是因为作为这些垃圾设计的创造者,他们没有追求完美的态度。所以我要积累到能足够优秀的时候去做完美的设计。


然后,日复一日之后又日复一日…...


这样的事情在大部分设计师身上都有发生。


在设计成长的路上,最重要的不是努力的强度够不够高。而是在某个阶段如何正确审视自己身上的问题。


我们通常去拖延、去不削,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懒惰”和“有所追求”。因为我们不想做出和身边一样垃圾的“作品”。


其实,你不是懒惰,更没有去追求完美,更恰当的说,你是恐惧。


我通常会听到这类年轻(或是不算太老的)设计师和我说:


“我想成为一个插画师,靠绘画为生,但你知道,当我学会画画的时候,我都多大岁数了么.. …”

“你不学,也到那个岁数的。”


是的。无论你做不做,都会变老。


通常我们不削却依然保持原状的底层原因是恐惧。过分的在意最终的结果和别人的看法就会压低你的行动力。


自我背负的包袱越大,对行动过程中的状态就会越在意。“以我现在的能力,做出来的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吧,还是等我能做好的时候在做好了”。


在加上社会赋予某类职业或是年龄层些许的“偏见”,比如30多岁做设计不占优势、女性就不如男性有创造力等等,让你在启动之初就放弃了行动。


头脑里带着庞大、宏伟、又要创作完美作品的想法,不能让你成伟大的设计师,也许会把你拖累的连做好一名普通的设计师都很难。


伟大的艺术家也好,创作者也好,最享受的状态一定不是只回忆过去被称作伟大作品的那段时光。


长久的满足感一定来自于探索和开辟自己一开始都没有把握做好的点滴小事。创作会因为探索中的状态带来新鲜感。过度注重结果一定会令你举步维艰。


追求一个完美的态度有错?


当然不是。


三十年前,我被“定义”成了处女座(暴露了年龄了呀)。大概6、7年前,我又被“定义”成了追求完美,洁癖,自我要求高... …


因为这样的定义,我被捆绑和束缚住了日常的行为,我的一举一动尽量的节制、完美且生怕做了那些定义以外的事情。


反而当遇到某些本应该发挥创造力的时刻,我并没有去积极的思考和发散而是想如何才是完美主义者该做的事?


当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不是出于内心真正的热爱,而是出自外界的定义,何以能够设计(或是创作)伟大的作品?


那我们该怎么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