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电影工厂(微信号: vipidy)
小说、电影等文艺作品的力量,究竟能有多大?
要厂长说,小到博观众一笑,大到足以改变一个国家。
比如《我不是药神》,它引发社会对制药公司与患者关系的热烈讨论,推动改革药品管理法。
比如《素媛》,它直接推动、完善了之前法律在侵犯未成年犯罪中的空白部分。它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原著受到德国总统关注,促使德国司法部成立相关部门,修订相关法律。不瞒你说,影片看得厂长我浑身发颤,不想再刷第二遍!电影一开篇,没有一句废话,直接切入一桩残酷的杀人案。一个自称是报社记者的男人,他以采访为由,约见成功人士汉斯。只见他步伐沉重,神情严肃,隔着屏幕我们都能听到他急促的呼吸声。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人在进行短暂的对视后,男人拔枪将汉斯杀害。该案件迅速登上各大报刊头条,电视、广播也纷纷进行跟踪报道。汉斯除了是MMF集团老板,更是德意志共和国功勋十字的获得者。验尸结果显示,被害者头部中三枪,一枪来自前方,且根据子弹轨迹判断,当时,汉斯很可能呈下跪姿势;按说,汉斯早在中第一枪后就一命呜呼,但这还没完,他脸部又疑似被钝器所伤——鼻骨粉碎,双耳皆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脸部的血液与体液漏出。相反,浑身沾满血迹的他,步履蹒跚走去酒店大堂,并主动告诉服务生自己杀了人。片中,他面对警方、法院、律师等各方的审问,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沉默。要知道,莱宁是个新人,作为公设辩护律师,他第一次被指派接手如此重大的案件。可自他介入案件以来,除了知道凶手名叫科林尼,是个会说德语的意大利人外,其他一无所知。而他在顶着案件压力的同时,还要拼命压抑心中的怒火。因为他看到被害人后才知道,汉斯竟是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邻居大叔,是他的人生楷模。另一边,法庭亦不会因为杀人犯科林尼的沉默,而就此放过他。因为无论是科林尼鞋子、衣服上的血迹,还是他使用的枪支......都表明四个字:证据确凿。说得难听点,大家对科林尼杀人的事实心知肚明,审判不过是走程序罢了。可就在莱宁拨开层层迷雾,寻找科林尼杀人动机的时候,一场对于死者汉斯的审判就此拉开序幕。
科林尼从施害者变成“受害者”,汉斯则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P38,是二战时德国纳粹使用的一款常见装备,搁在案发时的2001年,完全属于稀罕物件。经过更深度的调查,原来,汉斯竟是杀害科林尼父亲的凶手!!!那是1944年,由于意大利游击队的袭击,爆炸中死了两个德国纳粹。该暗杀事件激怒纳粹头头,他下令采取报复,声称要他们十命偿一命。抓不到游击队员,就杀他们的支持者,或是看起来保护他们的人。
秉承上述原则,德国纳粹夜间到镇子上四处搜刮,看到门就闯,见到人就抓,直到凑够二十个人。他的父亲被击中三枪倒地、头部被德国纳粹踩到稀巴烂。小小年纪的科林尼在哭闹中,被纳粹头头逼迫着,眼睁睁看着自己父亲遭受残害。可以说,从那一刻起,复仇的种子就在科林尼心中埋下。老实讲,看到这,相信大多数人对汉斯的做法是同情的,甚至觉得汉斯死有余辜。但正如厂长在推《复仇者之死》时所写的,仇恨终将形成一个冤冤相报的怪圈,没有终结。他很明白,所以杀人后主动投案,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