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园为衡水园博会中地区区县展园之一,场地位于衡水园区西侧,占地面积1399平米。临近阜城园、故城园。展园以“董子故里,秀美景州”为参展主题。方案通过景观手法表现景县的历史文化名人董仲舒和他的思想,同时通过对景县特色的景观进行提取和表达来呼应项目主题定位。
景县展园的核心是通过景观手法表现景县历史名人董仲舒。董仲舒( 公元前179年 --- 公元前104年 ),汉族,汉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的代表成就是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将董仲舒代表成就:儒家、道家一统,“天人合一”理念进行景观化表达。儒家的核心思想是“礼制”,在景观上通过秩序性、轴线性的景观进行表达;道家的核心思想是“自然无为”,在景观上通过自然式的山水景观进行表达。
园林布局:场地内设置三个出入口。将主入口设置在景县园、阜城园、故城园三县展园交汇的广场,主广场为开敞式广场空间,两个次入口都以自然式地形围合形成半开放小空间。主广场设计董仲舒塑像作为广场标志性的景观,开门见山的点明展园主旨——董仲舒文化。并结合文化展厅、规则式水景池形成前广场周线性、对称性的空间布局,与儒家理念相呼应。场地北侧则是通过曲折的临水游廊、观景亭、景桥、叠水、自然式水系形成自然式的山水景观,与道家理念相呼应。展园总体布局形成前庭舒朗开敞,后庭自然蜿蜒的景观效果。
建筑风格:景县展园古建形式以董仲舒(东汉)时代的建筑风格为依据,形成了汉式园林建筑风格。汉代建筑风格以古拙粗犷、结构简明、风格大气为特色。汉代建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筑屋檐出挑较大,屋脊平直而短,用材以木料为主,兼以砖石。在实际设计中以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进行建筑设计,建筑色彩上以灰色屋瓦、朱红色柱廊、白色山墙为主要色调。、文化展厅建筑位于主广场轴线位置,筑以高出水面台基,四面临水。功能上作为展会期间的室内景县文化展厅,在展会结束后可以继续作为文化宣传展室使用。临水游廊与文化展厅相连,蜿蜒曲折,临水穿行,与后庭自然式园林布局相融合。端头由景亭收尾。作为临水观景的主要空间场所。观景亭位于景观地形上,与叠水景观共同组成“高山流水”的景观效果。也是全园的制高点,观全园景色。
场景雕塑:场地内结合特定的景观节点,布置四处雕塑场景:“三不窥园”“天人三问”“下帷讲诵”“韬光养晦”,将董仲舒的典故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线索,使游人在游览展园的同时,对董仲舒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不窥园”场景雕塑:董子年轻时勤奋好学,废寝忘食,家中庭院优美确三年不出门户欣赏园中美景,终成一代大家。将董子持卷读书的雕像背对展园主景,象征了董子勤于学术的决心。
“天人三问”场景雕塑:汉武帝即位后,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提出了著名的“天人合一”思想。背景为高山流水景观,也象征了汉武帝礼贤下士,两人互为知音的理念。
“下帷讲诵”场景雕塑:董仲舒招收大批门生,精心讲授。由于门生众多,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有悟性的门生才被领入帷幔里。通过游廊上可以旋转的隔扇象征帷幕,生动的再现了“下帷讲诵”的场景。
“韬光养晦”场景雕塑:汉武帝晚年时,董仲舒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回乡,专心学术。但仍十分关心朝政大事,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写奏章给汉武帝,献言献策。通过竹林作为背景也象征董子清高、超然的品格。
植物配置:场地植物以衡水当地乡土树种为骨干乔木,花灌木配置上考虑不同时期的观赏效果。主广场绿岛结合董仲舒雕像进行植物精细化配置,通过迎客松与花灌木以及景石的搭配,形成展园广场盆景式的植物景观布局。在“韬光养晦”场景雕塑周围,结合景观立意,种植竹林景观进行表达。临水驳岸种植垂柳和湿生植物形成生态自然的景观效果。
觉得有用,就点个 鼓励一下小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