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各大媒体和网络社区上,关于马里兰大学的华人毕业生杨同学(Shuping Yang)演讲的讨论已经炸开了锅,其中愤怒和声讨占据主流。
那么,她到底说了什么?
杨同学演讲里主要提到“这里(美国)的空气如此甜美、清新,而且有些莫名的奢侈。我很惊讶。在我成长的中国城市,每当我外出时我都必须戴上口罩,不然我可能会生病。”由空气对比展开,她还评论中国教学方式畸形、“死记硬背”,倡议大家珍惜“言论自由的新鲜空气”。
杨同学的演讲真的犯了很严重的错误、甚至涉嫌“辱华”吗?对此,舆论再次分化并起了争执。
首先,有相当部分人觉得杨同学演讲内容并没有严重错误,她主要引发争议的是演讲时的语气矫情,态度谄媚,用力过猛地去迎合美国的主流看法观点。这种“谄媚”或者说“蠢媚”更加深了“刻板印象”的存在,使得中美人民相互的理解陷入恶性循环。
此事在知乎也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某问题的最高票答主“泡泡”当时就在现场,他总结了杨同学演讲中不妥之处的同时,也表示,虽倍感愤怒,但呼吁网友不要人肉或者辱骂杨同学。
而下面的评论或许更能代表很多人的感受:就是甫一看到报道,就感到无比愤怒,并且反过来觉得美国很多方面并不如中国。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人所站位置不同,造成了其思考的出发点不同。中国跟美国具体方方面面的对比我们难以做到,但下面这则评论所指出的部分美国人对中国人存在stereotype(刻板印象)的现象,确实广泛存在。
然而对于这些too “yang” too simple 的刻板印象,我们一方面需要去抗争,另一方面也要有上升中的大国国民应有的健康心态,自信的面对这些误解,用实力证明自己。
另一个杨同学
其实,这位杨同学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位杨同学,那就是HBO美剧《硅谷》的常驻角色,华人工程师杨建(Jian Yang)。
(Jian Yang)
想必大家对美剧《硅谷》已经很熟悉了,它讲述了硅谷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几个社会经验为零的技术呆子们在残酷的硅谷里,在创业大赛上演屌丝逆袭的戏码、受各路投资人追捧或抛弃、经历了各种大起大落。
旧金山湾区是华人聚居地,硅谷华人工程师是硅谷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硅谷高科技产业中,华人人口比例超过10%,美剧《硅谷》当然少不了华人工程师的戏份,然而,这部大受追捧的美剧依旧充满对华人工程师甚至对亚裔工程师的刻板化描述。
前三季:中国码农的刻板印象
杨建是个第一季开始就出现的中国人,第三季第二集中,Erlich对杨建说:you little Cantonese bastard(你这个广东小杂种),判断杨建应该是广东人。HBO官网上对杨建的描述是“App developer”(App开发者)。杨建在前三季中戏份并不是太多,但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人设:英文差到尘埃里,邋遢,擅自拿别人的东西,在公共场合抽烟,喜欢开一些蹩脚的玩笑。
有一集,杨建吃了鱼后,把鱼头、内脏留在了水槽里,房东Erlich告诉他,吃完后要把垃圾清理好并丢掉屋外,否则房间里就太难闻了。而杨建似乎并不明白Erlich在说啥,仍然回答道:是的,我吃了鱼。引得Erlich爆粗口。
后来,杨建了解到,如果有租客赖在房东家不肯走,加州法律没给房东任何追索权,且由于司法系统效率低,房东起诉的话,至少得等一年案子才能正式开始处理,他果断决定赖在Erlich家一年,并且拒绝付房租,Erlich一脸懵逼的时候,杨建已经带着胜利的奸笑飘走了,表示要去房间抽烟庆祝。
杨建还会和Erlich开非常蹩脚的玩笑,比如打电话给Erlich,说:我是你妈,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
还有一集,杨建擅自从Monica的包里拿了烟,在投资人的办公室抽烟庆祝……英语渣、喜欢开蹩脚的玩笑这样的特点,我们还可以理解为编剧是为了搞笑的效果,但“擅自拿别人的东西”,这真的并不好笑。
剧中一位名为Russ的投资人,形容接电话的杨建为:“那人听着要么是个中国人,要么是个弱智。”我们也真心不明白笑点在哪里。
剧里还时不时会黑一下中国。
比如还有一次,杨建对Monica的同事说看到Monica在抽烟,Erlich马上帮Monica打了掩护,事后“教育”杨建不能对别人说起这事儿,“这儿不像你在中国那么随意自在,可以随时随地抽烟”。What?在中国可以随时随地抽烟?我咋不知道?
亚裔的刻板印象
不仅是杨建,美剧《硅谷》中还出现过不少有一丢丢台词的华人/华裔/亚裔,他们的人设,也丝毫看不出有啥优点。
比如一个叫Ed Chen的中国人(或ABC)的角色。根据Monica的形容,Edward是个马屁精,极会讨好上司。他占了Monica的办公室,而Monica则搬去了男厕所对面的、走廊尽头的办公室。
第一季中,TechCrunch Disrupt一位评委的亚裔妻子,吐槽了丈夫的前任妻子:“她真是糟透了。嗑药,进了无数趟戒毒所,还搞出些令人作呕的绯闻。”而自己竟也和那位前任妻子的出轨对象——Erlich,睡了……哇,是典型的比较cheap的女性啊。
搞笑归搞笑,美剧中为了搞笑,经常会有互黑的段子,这也很正常,比如这部剧中的巴基斯坦人——Dinesh和加拿大人Gilfoyle,平日里各种互黑各种相爱想杀,但是正常的人或者角色,都是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的呀!
但令人不忿的是:为什么类似杨建这样的角色,让观众看到的只是很蠢很好笑的小丑形象呢?
我们也和一些美国人交流过,他们表示或许早期有些美国华人的确是英语很差、不爱跟其他种族的人交流、做一些非常低端的工作,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华人,用他们的话说都是“well-educated”(受过良好教育的)、“smart”(聪明的)、“high-income”(高收入的)。
接触到的中国工程师也绝不像杨建那样,连一些最基本的英语都听不懂。用脑子想想呀,连交流都无力,是咋找到工作的呀?
这种不断在流行媒体中强调华人群体刻板印象的行为或许有出于商业化的目的,但是大清都亡一百年了,美国对中国的了解反而还是“坐井观天”,像极了100多年前大清这种顽固守旧、居高临下的“天朝上国”心态。
从小丑形象到逆袭的暴发户
第四季中,杨建的戏份大大增加了,不再只是一个住在Erlich家的、毫无存在感的App开发者。
杨建要创业了!但他想做个烹饪章鱼的八种中式料理方法的App,这让原本以为他要做个高大上的食物App的投资人大失所望。
(请注意投资人们一副黑人问号脸的表情)
Erlich急中生智,表示杨建只是因为语言障碍没有解释清楚,他们想做的是“SeeFood”而不是“Seafood”,这款App将能识别食物,类似于食物界的shazam。
然而,杨建做的包含机器学习技术的App只能识别这个食物是不是热狗……用这个名为“Not Hotdog”(不是热狗)的App拍个照,就能自动识别是不是热狗。
然后,逆袭来了!杨建后来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开发了一款能实时探测而且能过滤男性生殖器的工具,在面试一家流媒体直播应用——Periscope的公司时,对方对他的技术拍手叫好!因为Periscope这家公司面临着无法识别这个问题,于是提出了四百万美元的收购提议。(Periscope后也被Twitter收购)
(杨建在Bloomberg的节目说:I’m very rich)
杨建后来在Bloomberg节目上用他蹩脚的英语,狠狠强调了下自己灰常有钱,而Erlich只是个穷鬼、谎话满天的骗子,完美地实现了逆袭。这样的形象像极了一个暴发户,正如现在的美国人看待一些中国游客,和一百年前欧洲人眼中的美国人。
说句题外话,在美国App Store还真有这个名叫“Not Hotdog”的App……300多个评价,还是五星!有的用户表示这个App“挽救了他的生活”,有的表示“太有创意了!这个App能帮我辨别是不是热狗,这样我就不会把鞋子吃下去了”。
两位杨同学
其实,杨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讲的中国空气质量不佳、言论不自由,以及美剧《硅谷》之前把杨建塑造为小眼呆滞、矮小怪异的形象,大多迎合了美国主流对中国环境和人的刻板印象。
这位年纪轻轻的杨同学,演讲给她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在此,我们呼吁网友们首先不要对她进行继续的人肉搜索、个人信息曝光、甚至人身攻击。我们也得知,有部分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已经联合对校方当面表达了不满和抗议,很高兴大家都能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我们并不是不接受有人批评中国的不好之处,比如中国某些城市的空气质量不佳、舆论环境有待提升都是事实,我们承认。但是我们反对仅仅由以上两点出发,建立起一整套的价值判断并得出类似“中国令人失望,美国代表希望”的结论,这样毕竟too “yang” too simple。
自由和民主都来自不易,而尊严也不是来自于跪舔和迎合,只有靠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的得到别人的认可,打破他人的刻板印象。
比如,从第二季《硅谷》的片头出现阿里巴巴,到第四季出现滴滴,中国公司越来越多出现在硅谷的势力版图上。
我们想看到的,是国人可以客观看待自家优势、进步和缺陷、不足;在谦虚学习别家优点、自我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正视自己,平视他人。对于不了解中国的人、存在刻板印象的人,我们也需要靠每个人的力量,用自己的言行,去化解这些存在误区的刻板印象。
后台回复获得 “演讲”可获得杨同学演讲视频,鼓励大家看完完整视频,踊跃讨论。
哦,最后提一句,马里兰的空气质量好像也不咋地。
硅谷密探推出全新互动直播平台 — 硅谷Live
为你带来全球化创新、实践、经验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