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就提出“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进一步改善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医疗机构可按需聘用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
部分地区(如福建)明确护理员资质要求(持证上岗、注册制、黑名单制度),并建立多学科协作制度(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等协同).
新冠疫情前,住院患者多由家属或护工作陪,管理难且易交叉感染.疫情爆发后,医院推行“非必要不留陪”,严控陪护数量,极大减少了陪护流动、聚集及出入病区情况,降低感染风险.
后疫情时代,高效管理陪护、维护病房秩序、防控感染成为医院管理难题,也促使无陪护管理模式迎来发展契机.
当下,我国多数医院沿用传统住院陪护模式,由家属或护工承担.但随着社会发展,弊端日益突出.“421”家庭结构致使老年人口增多,家属对长辈住院陪护力不从心,患者也担忧影响家人,且家属频繁更替易引发交叉感染、增加管理难度.此外,医疗机构里护工多由患者自聘,其来源与素质难以把控,研究显示长期使用临时护工还会降低护理质量.
因此,发展无陪护管理模式、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迫在眉睫.
可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良.好的就医体验始于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无陪护医疗使患者的生活护理与护理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
增加了护患沟通频率,拉近了护患之间距离,使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加.
研究表明,无陪护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摘自绍兴人医官网.
“⽆陪护病房”并⾮⽆⼈陪护,⽽是由
经过规范培训、统⼀管理的医疗护理员在护⼠指导和管理下,在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全程、全⾯、规范、专业的照护,切实做到“出院⼊院有⼈引、治疗检查有⼈陪、吃饭⽣活有⼈护”的⼈性化服务,从⽽打破“⼀⼈住院,全家受累”的窘境.此举不仅提⾼了护理效率,还为患者创造了更为安静和专注的康复环境.
“⽆陪护病房”服务期间,医疗护理员在责任护⼠指导下完成相关服务,让患者在病区接受专业医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家⼀般的温暖.
⽣活照护:根据患者病情和⾃理能⼒,正确实施⽣活照护,保持患者清洁、舒适.
功能锻炼:协助做好患者VTE预防、呼吸功能锻炼及康复功能锻炼等,保持舒适体位.
陪检服务:配备专⻔陪检团队.外出检查时均有专⼈陪检.若需家属陪同,医⽣或护⼠会提前通知家属.
⼼理抚慰:做好患者的⼼理安抚,陪伴患者并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
休闲娱乐:志愿者和医务⼈员每周不定期举⾏阅读、科普、电影等多元化娱乐活动.
24h安全保障:24⼩时陪护(包括夜间).
△ 绍兴市人民医院
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如福建试点),患者仅自付部分.收费需严格按政策执行,禁止另立项目,并公示接受监督.
福建:
省属三级医院分为三档,100元/天(自理能力较好)、160元/天、230元/天(需全面护理),部分试点地区(如漳州)进一步细化至90-207元/天,医保报销70%后个人自付30%
武汉:
收费标准为60-180元/天,小组式陪护每人每天80-150元,低于自雇护工的220-270元/天.
浙江:
部分医院试点免费模式(由政府或医院承担费用),或患者共担模式,护工月收入可达七八千元
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4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32个病区启动“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试点病区患者陪护费用日均负担由原来200-300元降至80-100元,
患者家属陪护率明显下降,出院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2021-2023年,全省共有5331名医疗护理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福建2024】
1.患者获益
:试点医院数据显示,患者陪护费用下降、满意度提升.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等机构实现“住院有人帮、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减轻家属身心负担.
2.社会效益
:专业化护理减少了院内感染风险,提升医疗质量.泰安市通过“无陪护”病房促进就业与消费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