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无工具,无材料,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君子求道,亦有赖于学。
但是有工具、有材料,并不保证能做成事,务须还要有心于事。设想二人各怀一笔钱逛市场,一人只是闲看,结果自然是钱花完,将时间打发了;另一人心里念着要做的事,眼里寻看的都是做事要用的材料。前者纯是消费的心,后者才是做事的心。
人生最平等的莫过于几十年的光阴,消费着打发,或做事、学以致道打发,外在境遇是重要的,内在的心也是重要的。二者宜并重。
人犯过错难免,关键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坦然面对,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吸取教训,自然就能减少再犯的可能性。过错也会在反省中由坏事变好事。
由于犯错多少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为了逃避,人又很自然地希望掩饰自己的过错,尽力去寻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以为文饰。其实,无论如何文过饰非,都只是自欺而已。
更为糟糕的是,为了文饰一个过错,往往要再犯一个错误,结果越抹越黑,弄到最后不可收拾,正如谚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人之难,在于言行恰到好处。神态庄重,容易得人敬重,但如果仅此,则又易令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敬重是敬重了,但终是与人疏离了。反过来,待人温和,足以使人有亲切感,但又容易变得随意,讲话举止失其分寸,久之既失自重,又失人尊重。
独处时能整肃自敛,与人交往能温润和蔼,讲话又能精准,这自然要有好的修养。修业以增学识,养气以守心志。学识与心志彼此配合,人便能渐渐把握好分寸。当然,语默动静都要进入化境,那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