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全球高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ACS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腔内影像技术则在指导PCI治疗、评估病变特征以及预测预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1月9号,第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国际联合论坛【联合论坛】TCT @ GW-ICC:2024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管内成像和原发性PCI的相互作用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要围绕: 针对冠状动脉斑块破裂与斑块侵蚀的不同治疗策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内容进行展开。
本次论坛由Transcatheter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TCT) Director;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的
Gary S. Mintz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
郭宁教授
担任主持人。
首先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
钱杰教授
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
候静波教授
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
曾勇教授
进行了讨论。
随后上台的讲者是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的
葛震教授
, 他今天的主题是“IVUS-ACS研究的结果将如何影响我对ACS患者的管理?” ,教授介绍了一项名为“Is IVUS-guided PCI better than angiography-guided PCI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S?”的研究。研究计划纳入了3486名患者,主要研究目的是比较IVUS PCI和造影 PCI对一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结果显示IVUS PCI在降低心肌缺血事件方面显著优于造影 PCI。此外,研究还探讨了优化植入标准的必要性,并强调了优化植入标准对减少一年内心肌梗死(MI)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性。教授最后讨论了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治疗策略,以及如何确定罪犯病变。
第二位上台的讲者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
贾海波教授
, 他的主题是“是时候对斑块侵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了吗?还是是时候进行随机试验了?”,主要讨论了针对冠状动脉斑块破裂与斑块侵蚀的不同治疗策略。教授提到,斑块侵蚀患者通常更年轻、吸烟者较多且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较少,对血栓抽吸和抗血小板治疗反应较好。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即对于非阻塞性斑块侵蚀患者,可以采用CT指导的非介入性治疗策略,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效果。同时,教授还讨论了这一新策略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并强调了未来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时间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接下来上台的是Transcatheter Cardiovascular Therapeutics (TCT) Director;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oundation的
Gary S. Mintz 教授
。他今天的演讲主题是“破裂钙化结节之谜 ”。教授就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介绍了分叉病变的复杂性及其在治疗前的风险评估;接着讨论了预处理策略,即临时支架作为分叉病变的默认策略;然后阐述了如何保护侧支血管,包括使用特殊导丝和球囊等技术;最后,对复杂分叉病变的补充治疗策略进行了探讨,如药物涂层球囊(DCB)的使用。教授强调了保持侧支血管开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治疗高出血风险患者时选择单支架或双支架的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