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一位茂名的老大哥说,
他父亲年轻时曾
从化州步行至吴川市,
中午出发,
傍晚才走到,
足足二十多公里,
只为了去亲戚家吃顿饭。
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交通和通讯都比较落后,
茂名的很多地方
单车都未普及,
尽管路途遥远,
但老大哥的父亲还是
带着换洗衣服和简单的被铺
欣然赴约,
因为这可不是简单的一顿饭,
这是茂名以及粤西地区特有的
遥远的亲戚,
可能一年只靠这一次机会见面,
“大家围着炉灶,
把一年来的心里话一一诉说,
仿佛一年光阴被浓缩成一个晚上。”
在茂名,
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
在外的游子,
春节可以不回来,
但年例一定要回来的。
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
从农历正月到二月,
几乎每天都能在茂名的不同地方看到
在原始时代里,
粤西土著人并没有过年的习惯,
而是选谷熟的时候为腊,
以腊月腊日作为庆祝丰收,
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祭祀日子。
宋代《太平寰宇记》中有记载:
这是关于年例的最早描述,
到了清朝,
年例开始受到官员的重视,
并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
年例最初的目的是敬神,
以求神灵镇邪去病保平安。
一般会持续三天,
每天分别是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
小部分村庄只有一天,
分为游照,摆照,照尾。
“起年例”顾名思义,
是在年例开始之前,
每家每户用鸡肉,猪肉,鱼肉
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
叫做“摆醮”。
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举行,
各家各户都聚在一起拜神,
而后以点燃一长串鞭炮
作为仪式的结束。
又叫“菩萨巡游”,
当天仪式隆重,
一行人浩浩荡荡,
“游神”队伍最前面是锣鼓班,
敲锣、打鼓、吹唢呐,
其后是被数人抬着的神像,
以及长长的队伍。
当队伍经过时,
村民们设香案、放鞭炮
表示“迎神”。
随着锣鼓声、鞭炮声越来越大,
游神队伍依次走进
当天举办年例的各个村庄。
游神队伍一般都会停留至鞭炮烧完
再去下一个村庄,
要是队伍中有人家在附近,
便会溜回家找点吃的填肚子
一般游神都会游到傍晚,
甚至赶不上家里的宴席。
“游神”之后,
做年例的人家就可以
全心全意招待亲朋好友,
也就是年例的另一个重头戏
来客多是亲朋好友,
就算是素不相识,
主人也同样欢迎,
因为客人越多意味着这家来年运势越好。
过去乡村青年交际圈小,
年例还曾起过“情人节”的作用,
青年男女,一来二往,
婚姻大事也顺势解决了。
要是哪位同学家里办年例,
老师还会特批一天的假。
这是贫穷年代做年例的情形,
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
年例上的菜式也很简单,
但白切鸡必不可少,
其他的菜诸如
发菜焖猪手、炸芙蓉丸、炒粉等,
尽管简单但都有着寓意,
如发菜焖猪手寓意“发财就手”。
如今随着茂名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年例上几乎“无鲜不成宴”,
蟹、虾、带子成为必备菜式,
普通人家上三四道海鲜,
家境富裕的上七八道海鲜,
有钱人家则做鱼翅汤、海参、大龙虾等。
尽管形式一直在变,
但是年例之于茂名人的特殊意义
却从未曾改变。
这场由视觉、听觉、
嗅觉和味觉组成的盛宴,
让同一方人感受到了真正的
而更多的,
是对于乡音乡情的感动,
在年例这天,
见到许久不见的朋友和长辈,
一起回顾当年在年例上的疯狂,
像珍藏着一份共同的记忆。
年例对于茂名而言,
像是一个符号,
顽固、坚韧,
印在每个熟悉的角度;
又像是一个暗号,
热烈、神秘,
藏着最地道的家乡味。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上海|暑假“限量版”迪士尼倒计时,来晚了就看不到了!
台湾丨这里的屋顶全世界最丑。
香港丨网红拍摄地背后:20年独居20平米的租赁人生。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