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呦呦鹿鸣
原创读书号。分享独一无二的资料与不为人知的经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狄仁杰、包拯、宋慈,谁更会破案? ·  昨天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昨天  
Kindle电子书库  ·  电纸书吃灰?是因为你不会用! ·  2 天前  
冯唐  ·  这份幸福只有中年有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呦呦鹿鸣

设计不是专业,设计就是日常

呦呦鹿鸣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3-14 23:49

正文

文/鹿鸣君

今天,我的同事戴老师,访问了青山周平老师。这位因《梦想改造家》走红的日本设计师,在中国大陆人气很高。

当我看到访问整理文字时,不禁有些心动。

青山周平出名,是因为电视节目中对北京胡同老房子的改造设计。但是,他对我的同事说:

通过这个项目可以思考在中国或者在北京很重要的城市生活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个联系的话,我不会去做。不仅仅是给他们改造空间,更多的是对整个北京老城区有实验性。

青山周平改造北京老胡同的设计作品

我很震惊于他如此平铺直叙地告白自己的野心:

你不能一个一个设计,那没有意义,你可以设计很适合北京四合院的床或者某件家具,这可能改变整个老城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从一个一个单一的设计,变成设计一个系统,容易被重复利用,这个系统是很重要的思考方式。

 他给我们公司写了一段寄语:“我相信设计有力量,能改变社会,改变城市!”

青山周平几乎与我同龄。他2003年毕业于大阪大学,2012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修读建筑博士学位,2015年创立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作为一个中国青年,一个怀抱有同样梦想的中国青年,我深切地知道,这样的梦想在今天正是被主流社会所嘲笑的“理想主义”,只适合深深隐藏。中国语境下的所谓理想主义,往往就是幼稚主义。在今天的大陆,更流行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改造社会、建立新世界”是有且仅有伟大领袖才能拥有的梦想,是特供,是龙袍。任何穿上它、说出它的人都会被嘲笑。

但是,一个日本人说出来,是如此自然。

还有一个设计师,叫杨明洁,曾说,他的德国导师Dieter Zimmer教授对他的教导是:“一个优良的设计应该向公众传播一种正面的社会启迪意义!”

这也是一种“设计改变社会”。多么理想主义!多么幼稚!

我还看过两位香港设计师,余志光(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和林伟雄同样“幼稚”的表达:

我们从商业以外的东西走出一个新的概念,就是怎么用我们的创意改变这个社会。好的设计师的评判已经跨越了做的东西好不好看,应该比较宏观地看问题,超越了只能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发现顾客或社会未发现的问题。

好了。我们大陆这么多人,真的要让一位日本人和德国人,或者一位香港同胞,来教我们怎么做设计么?

我想说说和他们不一样的对设计的理解。

青山周平以及德国、香港这几位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仍然是精英主义的,更是传统的:我设计一个方案,你们去执行。

这很好,很有情怀,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再走前一步。这一步,就是让大众参与到我们用设计思维所组织的活动的故事叙述之中。

这有点绕口。

我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难以忽视的真想》。在这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纪录片中,自称“前美国下届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戈尔,为观众展示了全球变暖的证据,同时,鼓励观众亲自去找出类似的证据来。

戈尔在这个纪录片中,是导演,是主演,是演讲者,但是,他更是一个设计者,他把讲故事作为设计的一个工具,这个故事没有完整的开头和结尾,而是一种持续的、开放的故事,他努力让人们参与其中,鼓励人们推进故事的发展,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中国并不缺乏这种现象级的纪录片,也不缺乏这样讲故事的人,但是中国缺乏这样开放性地讲故事的思维。 

最近,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我从新闻媒体加入一个边缘行业,家居,到红星美凯龙工作,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

努力让用户参与我讲述的故事,最好是让用户讲述产品故事的序章,并且完成产品故事的最后一章。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具体的手段,但是我坚信这是方向和方法论。

我们要让设计思维走出设计师的工作室,而进入公司、行业和公共领域,只有这样,设计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日常。 

另一个例子,是TED。

1984年,美国人理察·沃尔曼(Richard S. Wurman)以“值得分享推广的构想”(ideas worth spreading)为主题创办了TED非营利性常设国际会议组织。TED国际会议”,邀请具有卓越公益贡献的各阶层社会人士,提供分享其身体力行的构想经验及愿景,逐步促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比如,2011年度TED Prize得奖人——法国街头人像摄影家JR,以其街头人物摄影,直接放大张贴于都市公共空间中,改变了生活于城市中的居民原本的冷陌、对立。JR还提出了希望藉大众集体之力推动“艺术改变世界”的计划。

TED这三个字母,是由技术(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及设计(Design)三个关键词所构成。这其中,设计是精髓。

有人说,这是一种“社会设计”。这种设计中,“参与”及“沟通”正是它的关键力量所在,它让我们回归以人为本,也让我们最大程度地使用了互联网的技术。

设计,不应该是排他性极强的一门专业知识,而应该是人的一个本能,而且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之中。设计,是为了日常生活而存在,而不是为了专业存在。设计,是每个人的事情。 

正如TED演讲人所说,“必需每个人挺身而出”,才可能形成改变的力量。 

这是我“每天1000字 写作马拉松”第18天打卡作业。20人起跑,目前还有19人坚持。我们来投个票吧,大家一起结束这个文章故事的最后一段:

呦呦鹿鸣

鹿鸣君:曾是潇湘晨报记者、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笔、《网络传播》执行主编、无界传媒执行主编,现任职于红星美凯龙互联网集团。  

读书 传媒 家居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