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苏州某公司在办公室喷洒酒精消毒发生爆燃,办公室被烧的面目全非。
由视频可知,该起事故最初的点火源是
电气线路起火
,而后又引发一系列火灾蔓延。
75%酒精是最常用的一种消毒剂。
酒精引发火灾爆燃时有发生,
那么日常消毒到底会不会燃爆?
喷不超过多少没事呢?
抛开计量谈危害都是不科学
这里我们就来计算一下。
问:
在一个面积30平米,高2.8米的办公室/房间内,需要喷多少75%酒精才可以达到点火燃爆条件呢?
答:
已知乙醇爆燃浓度3.3%-19%,乙醇气态密度为2kg/立方米。
房间内体积约84立方米,考虑到办公桌等,就做60立方米,那么要求空气中气态乙醇量为60*2*0.033=3.96kg。
而75%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含量为75%。也就是说1L酒精中,含有750ml乙醇,250ml水。乙醇质量=750ml*0.8g/ml=600g=0.6kg,水质量为250ml*1g/ml=250g=0.25kg。也就是说,每1L75%酒精中,乙醇质量为0.6kg。
那么我需要3.96kg乙醇,就需要75%酒精体积为3.96/0.6=6.6L。
所以如果在这样一个房间内,如果酒精燃爆,需要将房间密闭,然后6.6L的75%酒精彻底挥发出来。还要注意的是,酒精燃爆浓度是有上限的,超过了这个上限,因为氧气不足反而无法燃爆。这个上限通过计算为38L。
所以答案是:
如果你在办公室内彻底挥发出来6.6L的75%酒精
,就达到了燃爆条件。
注意,这里的计算是基于乙醇彻底挥发均匀分布的情况。
气态乙醇的挥发是有个过程的,如果你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酒精瓶上方点火,是可能发生燃爆的。
而一个20平米的小厨房的话,去掉占用一半空间的家具按25立方米来算,大概只要
3L的75%酒精
了。
在灶台上用酒精擦的话,一定要擦完开窗通风,散尽后再使用炉灶。
酒精有风险,消毒须谨慎。
消毒前关闭电器、明火,消毒后及时通风。
在此之前,2月5日,合肥市民王女士用酒精喷雾消杀后,进厨房做晚饭,不料酒精发生爆燃,被紧急送往医院。
据了解,当天下午,王女士穿着化纤居家服,为了消毒,转着圈地在身上喷了好几遍酒精。
当时厨房里的灶台上正烧着晚饭,喷完酒精后不到2分钟,王女士走进厨房,想看看菜烧的怎么样了。
还没靠近灶头,“轰”的一声,挥发的酒精突然爆燃。
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脸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创面偏深,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
当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为确保公司和个人安全使用、存储消毒酒精和消毒片,特做安全提示如下:
酒精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着火回燃。
浓度高于70%的酒精,其挥发使室内空气中可燃性气体增加,只要空气中有小点小火花,将可能引起爆燃。
消毒片为三氯异氰尿酸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片,有效氯含量为38%-42%(mg/L)。
三氯异氰尿酸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氯化剂,与铵盐、氨、尿素混合生成易爆的三氯化氮,遇潮、受热也放出三氯化氮,遇有机物易燃。
三氯异氰尿酸对不锈钢几乎无腐蚀作用,对黄铜的腐蚀比对碳钢的腐蚀强烈。
1、注意室内通风,在使用酒精、消毒片时,需要保证室内通风,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或放通风处晾干。
2、使用酒精前要清理周边易燃可燃物,勿在空气中直接喷洒使用。
酒精燃点低,遇火、遇热易自燃,在使用时不要靠近热源,避免明火,给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以免酒精挥发导致爆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