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足协组织了全国10岁孩子的足球杯赛。此次比赛面向全社会开放,全国各地的孩子都可以报名参赛。足协举办的这个比赛,实现了少儿足球的一次跨地域的交流,给各地的青少儿足球培训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从主观愿望的角度讲,这是一件好事。可以想象由于这是全国性的赛事,各地的队伍都很想夺冠,比赛一定很激烈,各队的教练也会为了获胜而使出浑身解数,各队的小球员们心里也都渴望胜利,身上背负着巨大的期望。
可能大家觉得这样的赛事很好。但是,我想说的是,希望教练们、家长们、社会各界人士们不要把这个赛事的奖杯看的过分重要,不要给孩子的身上增加沉重的胜负心里压力。毕竟来参赛的孩子们只有10岁,一个连青春期都没到的年纪。
在这个年纪,孩子还在探索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弱点、锻炼自己的耐力和灵活性、开始练习在赛中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尝试锻炼自己技巧独创性 —— 换句话说,孩子在这个年纪正在不断的探索学习足球,还远未到该出成绩的时候。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在孩子正在学习的年纪过早的强调输赢呢?
有人说,强调输赢可以锻炼孩子的好胜心和争胜意识。那我可以断定,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
首先,在青少儿时期,几乎每个孩子都天生就有很强的好胜心,根本不需要外界去给他们灌输这方面的东西。其次,过分的强调输赢只会改变孩子的心理状态,让孩子背上不必要的心理包袱。
此外,在这个年龄过分的强调输赢,将会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我需要怎么做才能变的更好”和“我要努力和踢的好的孩子在同一个队”转移到“我要战胜别人”。
这是一种巨大的心态转变,因为它从“以自我为中心点,不断提高自我”转变到了“以别人为中心点,关注别人”。
很明显,在这种心态转变之前,孩子会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已,换句话说,孩子此时是一个积极的“我要进步”的心态。
而在心态转变之后,孩子不再关注自己是否进步,而是处处关注和对手的比赛结果,这样就容易出现“一胜利就骄傲”的不良心态,并且会造成孩子自身进步速度放缓。
所以你看,过分强调输赢不仅没有起到所谓的“培养孩子的好胜心”的作用,反而让孩子的心理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甚至会对孩子的进步起到反作用。
所以,要想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充分发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那么就应该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创造这么一个环境:轻量的外界压力,让孩子在足球训练和比赛中去多去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多去检验自己的能力极限,而不必担心犯错所带来的后果。
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
失败要想真正的成为成功之母,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外部压力相对较小的环境才行。
尤其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远未到完全成熟的状态,他们更需要一个相对来说压力较小的外部环境。
没错,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比赛机会,更多的比赛时间,也需要更多的比赛环境,但是,孩子们不需要比赛的结果。
比赛结果只对于成年人来说有意义,因为那是他们换来名利的筹码。
但孩子不是成年人的名利筹码,孩子只是孩子,是一个有正当个体成长权利的人。
2014年,国际奥委会召集了青少年体育运动领域的相关专家,进行了一场“如何统一、有效地促进青少年运动发展”研讨会。
在会上,专家们对许多国家的青少年运动现状做出了理性的评估,并且指出某些青少年运动领域的现状正在变的越来越让人失望,成年人和媒体正在变成这些青少年运动领域里的“主角”。
这也是为什么瑞典足协之前做出了决定:自2017年起,不再在瑞典足协举办的12岁
以下青少儿足球赛事中设置“最终赢家”
,既冠军奖杯。
所以,不要太在意这些奖杯,把成长的时间还给孩子,不要在他应该成长的时候对他过分的要求成绩,否则等他真正到了该出成绩的年龄时,你就会发现他永远也达不到他的潜力所应该达到的高度了。
本文章精彩的配图由张安
(图1、图3),
帅新语
(图2、图4)
提供
,特别感谢!
想用我们的文章配上你的靓照?
猛戳这里,
参加
哈比足球青训照片大征集
。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