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涛评论
换一个姿势,看热点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海涛评论

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过好一生,黄兴国也是

海涛评论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8-09 22: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过好一生

黄兴国也是

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感慨岁月匆忙。看多了世事无常,就会宽容失败。

中年人回顾少年时代,老年人回顾中年时代,仿佛都在昨日。尽管还没有老,但我已经预知,在年老的时候,一定会感慨人生仓促。

如果问我22年前在干啥,想一想,其实并不遥远。

为什么要说22年这个数字呢?因为今天在一则新闻里看到了这个数字。这个新闻是这样说的——

2017年8月9日,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天津原市长黄兴国受贿案在石家庄开庭。检方指控,从1994年到2016年,黄兴国利用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收受财物4003万元。

也就是说,在落马前的22年里,黄兴国一直是有问题的。

4003万,除以22年,每年平均182万。

182万,与全国人民的平均收入比,这是个天文数字,与全国的GDP相比,这个数字轻如鸿毛。总之,这个数字构成了他生活方式的重要一部分。

1992年,黄兴国38岁,在浙江台州,开启了这种持续22年的“生活方式”。


就是22年这个数字,触动了我。


我猜测,当持续了22年的“生活方式”突然终结,黄兴国大约是会感慨时光太匆匆的:当年那个38岁的人在浙江台州的生活,仿佛就在昨天。

在这22年里,黄兴国一定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因为他一直在“进步”,从台州的重要岗位一路走到了天津的重要岗位。在这些岗位上发表过的讲话,做出过的指示,在一定范围内被当做“真理”传达,然后,还有182万的额外“年薪”。

这种生活方式,大约是很多人都向往的,或者说一旦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很难戒掉的,甚至会坚决捍卫这种生活方式。因为,这样的生活太“符合人性”了。

前几天,听闻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内部有严重的腐败。听完后,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公司的运营机制,就是为了让某些员工腐败的啊。处在那样的位置上,不腐败简直不太可能。据说好多人已经被抓了,但是这家公司病没有改变运作机制,大约不是不想改,而是真的改不了。那么,你是想去这个公司工作呢还是害怕去这个公司工作呢?

我的答案是,尽量远离考验人性的人和事,因为人性太容易投降了,但知道和能否做到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人性当然有美好的一面,但也经常游说我们堕落,堕落的快感总是让人欲罢不能。人生最美好的状态,当然是一边堕落一边高升,这样就可以一直拥有堕落的权力,从而维持堕落的快感。我们之所以抨击“堕落”,是因为我们没有资格“高升”。

黄兴国的快感,维持了22年,我想他应该是“满意”的。他的“满意”是被媒体的报道印证了的——庭审中,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黄兴国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所以,这样的一个结局,对于黄兴国而言,不算太坏。


于是,我就陷入了一个困惑:以世俗的眼光看,黄兴国的22年,到底算成功还是失败呢?这就看以什么标准去衡量了。黄兴国当然是失败的,他最终没有过好自己的“人生”。可是,随即就又有了一个问题:多少人能过得好自己的一生呢?


一想到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有些“宽容”黄兴国,毕竟为人民服务了这么多年……


大约就是这样,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常常令人气愤。一个坏消息你初听到的时候,恨不得“杀之而后快”,但如果你一旦“理性看待”,就会觉得自己恨得“好无聊”——毕竟,我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命运太难把握。


换个角度说,像黄兴国这样,能够掌控命运22年,简直堪称拥有“神技能”了。进一步“理性看待”之后,你可能不但不会对他有气愤,甚至会佩服——命运不如他的,大有人在啊……


就在今天,我看到两个关于孩子的新闻:1,武汉一个小朋友随父母去九寨沟旅游,遭遇地震,父母双亡,孩子瞬间成了孤儿。2,昆明一个3岁的女童,因为后妈的虐待而死亡……


天灾与人祸,如此不期而至,如此随机而至,22年的“成功”是多么的难得。


还是那句话: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感慨岁月匆忙,看多了世事无常,就会宽容失败,而看了太多惨剧,就会为活着庆幸。


赞赏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