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公司作为“双自联动”最大的平台,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A1:“双自联动”对公司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是创新,国家自贸区的核心是开放,靠开放倒逼改革,开放促进创新,通过自贸区的开放来破解科创中心体制的瓶颈。
Q2:公司将怎样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A2:整个张江集团原有35个历史遗留问题,其中张江高科有16个历史遗留问题。目前16个问题中已解决14个,剩下2个问题今年将会加快推动。如果解决,张江高科转型的瓶颈问题全部解决,未来公司将轻装上阵。
Q3:公司投资收益已超过房地产销售业务收益,公司在发掘明星企业上有什么经验?蚂蚁金服目前的具体进度如何?
A3:公司对自己的定义是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培育和打造一批本土化的引擎企业。公司目前除了蚂蚁金服外,还投资了迈瑞生物科技、微创医疗、杉德股份、易居中国、微电子装备公司、天天果园、喜马拉雅等公司。公司主要通过张江高科的品牌和由2位博士领衔的创投团队(由19人构成)。
目前公司的软肋在于国资,决策时间相对较长。按照国资委要求,标的在2亿元以上需要专家进行评审,但如果设置跟投机制则不需要评审,跟投机制的方案目前已报批。国资委现在对公司的创投业务采用“笼子经济”,公司内部授权5000万,超过上报董事会。公司聘请了上交会原副总、邀请中国首位审计学博士担任投决会成员,投决会采用7票制,2票及以上反对,项目不通过。
上海市组织成立了金浦产业基金二期,专门投资蚂蚁金服,公司是LP。
Q4:未来公司是否会有机会参与雄安新区的建设?
A4:最近公司也在派人前往当地熟悉情况,暂时没有相关计划。
Q5:公司投资的企业如何影响公司的估值?公司如何看待股权投资的价值?
A5:公司遵循稳健的原则,被投资公司在上市前均只考虑原始投资的成本进行计量。投资部在进行内部绩效的考量是会跟踪这些企业后续估值的提升。
Q6:目前公司在收入结构和盈利结构改善明显,房地产销售收入8亿、租赁6亿、投资性收益8亿。公司对十三五计划末的盈利分布情况是如何规划的?
A6:公司总体会对销售业务会有所保留,租赁业务收入将会有较大增幅,目前租赁价格相对市场价是较低的。2016年投资收益占毛利比重已超过50%,但投资业务有周期性,按照目前的投资强度来看,未来将保持在50~60%的比例。但有一个大的前提是资本市场较为稳定,公司更多是通过资本市场退出,而不是通过产权交易市场退出。
Q7: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会偏原创性的研究和产学研的结合,公司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收益?
A7:国家科学中心未来的创业创新会非常活跃,目前园区准备了孵化器及后续配套的加速器,来解决产学研的问题。投资中最重要的是技术,是否是未来的风口和趋势。公司目前有优秀的投资团队,来保障公司的投资性收益。
其次,优秀的企业出现后有利于公司资产收益,优秀的企业能够负担更高的租金。
第三,公司在配合国家战略时需要投入资金,但同时国家、市政府也会相应的投入资金改善园区的环境,最后公司将成为受益者。
Q8:公司在上海的国资国企改革中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和责任?
A8:张江科学城为张江高科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国资国企改革为张江提供了新动力。公司打破内部的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的经营机制,公司中层干部采用竞聘制度,在劳动合同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岗位聘用合同制,进行双向选聘,已连续执行了3年。绩效考核和薪酬结合,超额利润的5%购买公司股票,股权留人强于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
Q9:公司未来投资业务是否会以基金为主要的模式?
A9:目前公司的投资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直投,利用公司19名专业团队;另一种通过基金投资,目前有14个基金,总规模17亿左右,利用基金专业的平台,弥补公司的劣势。目前基金投资主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投资涉外基金。
Q10:目前年报披露的储配的土地中,未来的出售和出租的比例是如何规划的?
A10:公司目前做的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区别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要求公司制造的产品从规划设计到后期产业发展的过程,要始终关注这些产业并使产品始终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规定。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公司的销售、租赁模式都是根据产业需求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