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后面又有机会接触地方的青年。
我大概永远都想不到,一份毕业后的工作,有这么多门道。
军校时,我们早在报考志愿时就被告知,毕业包分配,天南海北都有可能,城市与边关,亦无绝对。
毕业前,每个人都要写一份赴边申请,摁上手印,非常有仪式感,且是真的打心底里做好了接受组织安排,到需要的任何一个地方去,建功立业。
却很难想象,同一时空的另一批年轻人。
正忐忐忑忑等待命运的安排。
现在回想起来,那会要好的朋友,确实在毕业前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时候,就开始拼命去实习,投简历,到用人单位面试,惴惴不安地期盼着一个offer。
如果能再多几个,自己还有挑选的余地,那已经实属上层待遇,是要被同学们狠狠羡慕的。
而军校的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习,确保自己文化课成绩和军体达标,不要被部队“退货”,或者自己想再争取多一点“话语权”的话,就需要早早做准备,拿到更多的荣誉。
图源网络
但即使没有这些,除非身体有大问题,不然都只需要安静等待分配,“就业焦虑”这个话题,是不存在的。
也因此,即使身处同一个世界,军校学员和普通高校大学生,他们的悲欢也并不相同。
当军校生羡慕地方生可以自由熄灯、玩手机、谈恋爱、外出玩的时候,地方生同样有着自己的隐忧:就业。
研究生硕博士还稍微好些,毕竟学历在那摆着,相对优势还是有的。但本科生,现在用人单位若不是看你“985”“211”的背景,加上尚算热门紧俏的专业,比如金融啊法律啊或者工科类,倘若学校背景一般,专业类型更是冷门,本人若再不善于推销和表现,可以说就业危机无论给所在高校还是学生本人,都可谓是“山一般的压迫感”。
据闻,对于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定期高频次统计就业率,对于垫底排名的单位,会反复“敲打”;若一再没有改观,负责老师也要对此做出说明,且在一定时限内改善情况。不然……不然,压力定当是一直存在的。
所以那句话说,老天爷是公平的,拿走一些,会给回你一些;而给的多了,也会适当收走一些。
关于自由与稳定,从来都是无法共存的。
地方大学生,目前的就业选择主要是考研上岸、考公上岸,总之取得一个稳定的“编制”,仍然是学生和家长们的首选。另外一些,能对接到自己心仪和适合的企事业单位,就很不容易了。
如果再挑一挑待遇什么的,那需要自己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也要看天意和运气。
这一份卷,大抵是军校生难以体会理解的。但若干年后,当一些人想要回归地方,再次面临社会选择和职业竞争的时候,这一份压力又会回归。
彼时,看看自己到底缺了什么。
那么现在和未来,便是弥补的最佳时机。
谨以此,提醒对现实不满和对未来有丝丝迷茫的同志,没有任何一条路是捷径,也没有任何一个选择只有利没有弊。我们学会看事物的两面,恰恰是为了窥得全貌,而不至于让自己一叶障目,深陷囹圄而不自知。
珍惜你所拥有的,既看得到自己的差距,也看得到他人的悲苦。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