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巨头。
巨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收益递增。
以往规模不能做到很大的原因是随着人的增加,规模收益是递减的,很容易达到规模不经济的点;对于消费者来说,规模意味着差异性的丧失。前者意味着组织内部能否拆小或者大规模的时候仍然容易管理,后者意味着是否可以柔性生产和销售。随着分工、流水线、柔性作业、软件、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人的管理难度减小以及人逐渐被替代,数据越来越成为生意的主要驱动力,企业的规模可以跨越管理边界而扩大,各个生意的集中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组织的第一次扩张,是亚当斯密时代的分工出现,
分工和专业化提升了效率。
组织的第二次扩张来自福特T型车,通过流水线连续生产,
超大规模的制造业出现了。
组织的第三次扩张来自沃尔玛和丰田,以柔性作业为标志,
体现制造业的柔性生产和服务业的标准化经营。
组织的第四次扩张来自软件企业和利用管理软件扩张的企业,
例如Windows和Office的全球普遍使用;对于其他企业,则是ERP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这极大地扩张了组织边界,超大企业有了出现的可能性;软件可以替代人,导致边际成本递减;利用软件既可以提供标准化服务,也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组织的第五次扩张来自PC互联网的应用,
一方面是出现FANG(Facebook、亚马逊、Netflix、谷歌)和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全球互联网巨头,因为网络效应而不断扩张;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可以运用互联网的远距离通信、实时沟通技术大幅度优化管理,尤其是服务员管理;对于客户而言,互联网在产品服务方面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个性化服务。
组织的第六次扩张来自于人工智能对于人的替代,
管理人是不容易的,人工智能替代人会极大地扩展组织边界,大部分工作要么被人工智能替代,要么被机器人替代;千人千面对于需求的理解以及个性化产品服务的设计;大量的人被解放出来提供差异化的工作;共享经济成为主流经济以后,网络效应在实体中延伸进一步加大组织规模。
对于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而言,规模的扩大来自于消费者的千人千面,这既包括平台可以聚合现在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组合,也包括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客户需要的所有商品;实现的基础又是平台拥有所有的用户数据,能够对用户的行为实现准确的分析,知晓每种行为应当配合何种产品;硬件软件化使得可以根据需求直接制作产品或提供服务;硬件网络化使得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满足且互相共享实现最大的利用率;组织智能化减少了管理的层级以及需要管理的人,智能软件化带来的人员减少使得大部分针对人的管理职能消失,少部分还需要协调,但是组织已经可以更加扁平或缩小;训练和推演不断加强是的决策速度和有效性得到改善。
这一切最终使得从创意、研发、采购、制造,到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各个环节,实现软件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
企业的运营是场景、数据、运算、制作、服务的过程。企业能够做多大,取决于所有差异化的需求当中满足的比重,所有差异化的供给可以形成的比重,以及所有差异化的需求满足和供给形成的共享程度和规模化程度。最终规模化和差异化能够共存的程度,对于所有满足需求的程度,以及竞争对手之间在规模化和差异化上的对比决定了组织和生意的规模。
未来由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只有规模化才能实现差异化;由于大众需求日益个性化,只有差异化才能实现规模化。
举例来说,基本上通用软件的生意只有一个,类似社交乃至电脑网络的生意也是一个,人工智能领域依赖于不断产生的大量数据的生意可能也是一个,这种生意的共同特征是可以产生或若如软件或强如社交软件的网络效应。软件只有通用才能共享。搜索需要大家互相优化找出最佳搜索结果,翻译中最佳翻译结果的选择上传带来价值。如果生意需要人与人的交互来优化或者达成,那就容易形成强的转换成本而具有唯一性形成垄断。如果只是自己使用和别人无关,那么不太容易形成唯一的垄断。
搜索引擎的集中度会远高于新闻推荐的原因是消费者对于搜索质量的要求很高,只会选择搜索质量最好的,而搜索质量和用户不断使用密切相关,所以搜索引擎几乎只有第一可以存货。但用户对于新闻推荐的质量要求较低,用户的兴趣爱好和其他没有明显的关系,容易实现迁移。
未来对于每个产业的分析判断,很重要的是要观察是否有场景可以接触客户,接触客户当中是否产生数据,是个足够智能可以分析应用数据,是否能够智能定制个性化的产品,是否具有个性化的服务过程,是否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反馈优化产品服务。
比如,有些场景天然接触客户,产生大量数据,然后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做很多生意,最初是广告,然后是娱乐乃至电商,有时候除了数据还需要运算能力,所以有了云计算;有时候还需要配送,所以有了外包物流;有时候还需要支付的能力,所以有了各种支付;每个场景当中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设施做起来以后都成了新的生意。
总之,要看每个生意当中是否都会接触不同的客户,都有不同的需求,在长期成本允许前提下根据个性设计产品满足个体需求;同时是否每类个体需求又可以汇总起来实现规模化的满足。
具体集合产业特征来讲,信息产品行业对象容易,因为信息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只要找到了差异化需求,然后配对差异化的供给就可以了。因此信息产品行业会软件化、互联网化、智能化,实现较高成都的整合,每个领域有一两个就可以了。
面对于有实体商品的领域,差异化的需求在场景中以数据的形式产生,但是供给的差异化成本较高,需要平衡差异化的成本上升和差异化带来的价格提升。而随着制作柔性的上升,只要规模化厂家愿意差异化,可以更好的实现个性化定制。根本的障碍在理解个性的需求上,不过这个问题会随着数据的不但积累而有所改善;企业规模也可以越来越大。
场景和数据是前提,可标准化和规模化是基础,各类生意的最优规模边界都会不断扩大。多数品类未来领导者的份额都会比之前更大。规模化和差异化未来互相促进将成就越来越大的生意。
另外就是规模化带来的效率丧失:生意和组织的关系,不同类型的生意适合于不同的组织。在最近组织扩张的过程中,出现了类似阿米巴组织这样一种的形态。大的组织通常容易产生官僚病,但是贝佐斯创新了组织形式,明确提出了两个披萨原则:如果两个披萨还不能喂饱一个团队,那说明这个团队的人太多了。国内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是公司内形成很多小组织,来管理不同的产品。另一家基于电商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则是另外一种体系,每个生意重新建立起来一个独立的大组织有各自不同的激励体系,使得新业务的团队能够充分被激励,干劲十足,后者的组织非常适合自上而下完成使命,前者的组织非常适合自下而上的创新。
如何判断新生意是否成为行业中的好生意
一是新生意的体验或者效率要有数倍的提升。
二是这个生意要有足够的规模,小生意不可能成为行业中的好生意。
三是这个生意必须要有足够的增长速度,在如今这个时代要符合摩尔定律。
四是生意还要在商业上可行,可以在现在或可预见的为了产生卓越的资本回报率。
五是第一批消费者已经在使用并且体验满意,能够引领更多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