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越女事务所
感受金钱的善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YND科研绘图  ·  科研绘图丨线粒体加速版 ·  2 天前  
桦爸聊升学  ·  41.3亿!广东给35所大学发钱了! ·  3 天前  
桦爸聊升学  ·  41.3亿!广东给35所大学发钱了! ·  3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几十块穿出了100+质感!亲肤舒适保暖,这条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越女事务所

破产了,娃咋办

越女事务所  · 公众号  · 教育 育儿  · 2024-12-22 21:3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与子女教育相关的话题,包括留学生在家庭破产情况下的困境、中产家庭选择国际学校的风险和挑战、教育路线的选择以及不同教育方案的经济因素考量。文章还提到了社会潜意识对人们养娃方式的影响以及新生人口数量的下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留学生在家庭破产情况下的困境

文章提到留学生家庭突遇破产,留学生在国外面临学费和生活费压力,不知如何应对。

关键观点2: 中产家庭选择国际学校的风险和挑战

文章指出有一部分中产家庭选择让孩子读国际学校,但当前有一批中产家庭出现财务状况,孩子不得不转校。国际学校转公立学校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关键观点3: 教育路线的选择和不同方案的经济因素考量

作者提出了两种教育方案,一种是全力培养孩子,另一种是适宜轻量的费用培养。作者困惑于如何选择,同时也对鸡娃现象表示困惑。

关键观点4: 社会潜意识对养娃方式的影响以及新生人口数量的下降

文章提到社会潜意识对养娃方式有裹挟作用,并提到了新时代四大孝子标准。同时指出新生人口数量下降,希望大环境变化后养娃负担能减轻。


正文

图:AI by Asteroid33
周末闲聊聊。

我可能是被算法击中了,经常刷到“子女教育”的贴子。

有一类贴子挺特别的,和经济大环境紧密相关:

留子破产

人在国外好好留学呢,突然家书万里传

家里破产了。
已经没法给孩子提供学费一切得靠自己了。
留学生就很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
比如:
“英国留子最后一年,家里破产了”。
“去年家里生意出现变故,已经成功申请了分期付款。但家里也交不上第一期8万人民币学费。

我现在打满了20小时的工,但还是凑不够这第一期学费。打工和上学实在是精力不太够了。如果休学,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又比如“人在留学,家里做工程的破产了”
“这几年开始,父亲的工程款一直被拖欠,爸爸靠银行贷款继续给工程垫款,还有给我付学费。

家里前几年投资的房产,现在月供也供不起了。”

有个小感觉,这几年做工程的人,被甲方欠款、破产的人非常之多。
是典型破产群体之一。
除了留子破产,我之前职场上的领导,分享了一个她的观察:

有一部分中产娃读国际学校,读不下去了。
像北京国际学校学费20-30万/年,有很多中产家庭在读。

现在有一批中产家庭出现了财务状况:
失业了、破产了。

孩子半路就不得不转校。

甚至因为生源流失,一些国际学校也有了关停风险。
前领导说——
换学校对孩子容易形成心理创伤。
尤其是国际学校转到公立学校,孩子面对卷学习的压力,很容易格格不入,抑郁...
倒不如,一开始就坚定地走公立教育。
有的读者会觉得——
中产送娃上国际学校,本就是不应该的,纯属是打肿脸充胖子了。
但我还挺理解。
在北京这种地方,很难解决本地户口;
如果家庭经济不错,国际学校是一种很现实的考虑方案。
前几年的大环境好,家长们对自己的持续工作,持续收入有信心。
所以在前几年视角下做出的安排,是合理思考。
只是,哪能料想到现如今种种呢?
前领导是过来人了,她建议:
如果要考虑国际学校,最好就是提前准备出500万+资金。
而不是指望着“用自己每年的工资来交学费”。
教育路线定了就不要轻易变换。要是万一失业,扛风险能力很脆弱,连带着娃也会受累。
我迅速在脑海里开始DIY方案:
这笔钱,如果每年获息20万左右,或者能覆盖一部分娃的教育经费。
可以少动用本金。
但可惜,这几年无风险收益在不断退潮。
说起教育。
我目前想的是,我不会鸡娃。
好多读者是过来人,用大家铁一般的经验和我分享:
“等娃上了学,家长都破防了。只要不是天才,为了跟上进度必需鸡的。”

“我家整个小学都没有鸡娃,今年升了初一,大环境逼得为了有高中上不得不鸡娃,感觉自己比娃还不适应。”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自己有一种强烈的困惑:
卷学习,卷试卷,学到的这些东西,在一生中的份量究竟有多大呢?
这是真心提问,不是反问质疑。
我困惑的地方还挺多,还有一个是关于经济因素的。
如果家庭有两个方案:
A方案:
家长们燃烧自己全部经费,去培养一个孩子。
送留学、送国际学校、送去各种培养、上各种辅导班
等孩子毕业了,家长们告诉孩子:家庭已经没有余粮。
...
B方案:
家长们用适宜轻量的费用,培养一个孩子。
差不多就得了,学业失败就失败吧,外面的眼神就随他们去吧。
每年仍然能节省出一部分钱,储蓄起来,投资收息...
再规划着匀到一家人的整个人生中使用。
哪种又更加合适?
我自己目前的想法是:相比于学历上的精进,不如好好发现娃自己感兴趣的技能。
哪怕他对打螺丝感兴趣也是可以的。
能赚份口粮就OK。
如果可以,我尽量给他灌输一些基本的理财观念。
一辈子能有现金流,能好好生活下去就挺好,平平淡淡就好。
但是,我能避免社会潜意识的裹挟么?
又或者——社会潜意识本就是正确的,合理的。
错的是我?
PS.
同学和我说了新时代四大孝子标准:
不鼻炎,不整牙,不近视,不打生长激素。
小小年纪就为父母省大钱了
哈哈哈。
...
其实新生人口已经是断崖式下降了。
2018年时:新出生人口是1500多万人;
但是到了2022年,2023年:新出生人口已经只有900多万。
竞争烈度下降了约40%。
希望大环境变化后,大家养娃,负担小一些,更自主自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