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肺癌中青年学术精英解决科研困惑,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将打造肺癌菁睿学院,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全国肺癌青年精英交流互动,深入探讨精准医学进展及临床科研发展方向。2017年06月18日,正值西方文化中的父亲节,中国抗癌学会肺癌菁睿学院在魅力之都香港成功举办。会上,本次论坛的三位导师——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的Tony Mok教授以及西奈医疗中心的Ronald Natale教授与来自全国的30位肺癌精英学者围绕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今年ASCO公布的研究数据,可能带来的临床实践的变革及未来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场思想与智慧碰撞的盛会。
本次论坛共分三部分进行,每部分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授课和讨论,并由三位导师做总结性发言。
第一部分:TKI在辅助治疗中的角色
首先,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张海波教授介绍了刚刚在ASCO引起巨大轰动的ADJUVANT研究(CTONG1104)结果报告。张教授指出CTONG-1104研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研究,是第一个在完全切除且病理分期为Ⅱ-ⅢA(N1-N2)期的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中,对比吉非替尼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辅助治疗效果并得出阳性结果的研究,有可能改变未来的临床实践。该研究结果表明,吉非替尼疗效优于VP,可显著延长无疾病生存时间10.7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无疾病生存时间(DFS)为28.7 VS 18 个月(HR 0.60,p=0.005);吉非替尼2年的辅助治疗时间是合理安全的;吉非替尼辅助治疗或可成为可切除N1/N2 EGFR突变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
随后,来自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钟文昭教授结合既往研究证据,为大家分享了自己对TKI在肺癌辅助治疗应用的理解。钟教授指出,英国的研究提示,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等位基因的变异发生是呈正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认为辅助治疗是晚期肿瘤一线治疗的提前应用,是影像学出现复发征象的提前干预。随着我们对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不断深入,CTONG1104研究提示TKIs可用于EGFR突变患者的辅助治疗,如何确定辅助治疗的最佳治疗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三位大咖:吴一龙教授、Tony Mok教授和Ronald Natale教授加入分组讨论,各自带领一组组员,就大家围绕CTONG1104研究是否将带来临床实践的变革;为何ADJUVANT研究将吉非替尼的治疗时间设计为2年,未来是否可探讨延长TKIs使用时间的可能;;术后辅助放疗在这类患者的管理中如何应用,NCCN指南是否会根据CTONG1104研究结果进行修正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讨论。
最后,吴一龙教授对该环节的讨论进行了总结。吴一龙教授指出,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讨论,让大家认识到一个临床试验必然存在的它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完美的临床试验;ADJUVANT研究只是一个临床研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它提示TKI将成为可切除N1/N2 EGFR突变NSCLC患者的选择之一。而研究中存在及引出的问题,也期待后续的临床研究能给予解答。
第二部分:脑转移患者的管理
首先,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谢聪颖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奥希替尼在晚期NSCLC T790M+CNS患者疗效数据》的报告。谢教授指出,由Tony Mok教授领衔的该项研究源于AURA 3研究的亚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线伴有CNS转移的患者中,与化疗相比,奥希替尼显著延长CNS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1.7 vs 5.6月,具有更高的客观应答率(ORR);在伴有CNS转移的患者,口服奥希替尼后,在6.1周可观察到CNS的缓解;无论是否接受过脑部放疗,均可观察到CNS疗效;在伴有软脑膜转移的患者中也观察到令人振奋的疗效。同样在今年ASCO年会更新的BLOOM研究的结果,同样证明了奥希替尼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对T790M未选择伴有软脑膜转移的患者有令人鼓舞的效果和良好的耐受性。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董晓荣教授为大家分享了《EGFR突变脑转移NSCLC患者的管理》内容:现有的临床研究提示,对于EGFR M+的脑转移患者,第1/2代TKIs疗效较好,而第三代TKI以及专门针对脑转移设计的TKI可能改变脑转移治疗格局。
而放疗在脑转移患者中地位仍不可或缺,但WBRT,SRS等治疗手段与TKI优先顺序目前仍有争议,如何优化组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和探索。
随后,大家在三位导师的带领下,围绕脑转移或脑膜转移患者的评估手段如影像学方法、神经功能评估、脑脊液评估;T790M阴性CNS患者可否可以使用奥希替尼;使用一代TKIs治疗后单纯颅内进展患者如何处理;放疗与TKIs联合的模式;血脑屏障对TKIs药物的影响及CNS转移的分子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Tony Mok教授对本环节讨论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希望大家能够更多的关注临床试验中存在的不足,积极设计新的临床试验,这样才能回答临床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
第三部分:优化TKI顺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姚煜教授介绍了ASCO上新公布的ARCHER 1050 (Abstract LBA9007)研究。姚教授在报告中指出,ARCHER 1050研究结果显示,dacomitini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达到14.7个月,但腹泻,皮疹及粘膜炎的发生率较高,剂量调整更为常见。ARCHER 1050研究的结果给未来EGFR M+患者的一线选择带来了一系列值得探讨的问题。
随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胡洁教授做了题为《EGFR-TKI用于一线治疗的优化选择》的报告。胡洁教授在报告中围绕下一代TKI进入一线治疗和如何进一步优化TKI的疗效两个问题,结合现有的临床研究进行了阐述。胡洁教授指出:一代EGFR-TKI疗效安全性良好,可及性强,耐药机制明确,有助于优化全程管理;Dacomitinib为EGFR突变NSCLC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PFS获益明显,OS是否获益未知,但是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差,在CNS中疗效未知;阿法替尼和Dacomitinib是不同的二代TKI,PFS疗效存在较大差异;三代TKI奥希替尼疗效安全性良好,CNS疗效确切,有望进入一线治疗;而TKI联合化疗/血管靶向/免疫治疗均可以作为可能增强疗效的方案之一,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随后大会进行了分组讨论对ARCHER 1050研究为何排除脑转移患者?Dacimitinib毒性管理的问题,为什么Dacomitinib与阿法替尼同为二代TKI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对未来第三代TKI进入一线前景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最后,三位导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与会青年专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通过此次会议,国内肺癌研究领域的青年才俊能够直接同导师交流沟通,大家纷纷表示获益良多。相信并期待,这些青年才俊在今后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再创辉煌,成为引领肺癌研究的大咖。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