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觉志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贴吧,凉了?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街声音乐2025招聘!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体坛周报》、《中国新闻报》招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视觉志

孩子,原来是我离不开你

视觉志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2-28 20:38

正文

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亲历孩子成长的欣喜时,感受到了与孩子分离的惆怅?



(一)


为了给宝宝更好的哺乳和喂养,我选择了辞职在家,当三年的全职妈妈。

最近,我的前同事为我推荐了一个各方面都很好的职位,希望我重返职场。

几经权衡,我决定接受这个职位。

如千千万万中国的父母,我把三岁的孩子送到了幼儿园。

这是我从孕期到现在第一次要把孩子给别人照顾。入园前一天,我躺在床上,反反复复不能入睡。怕他害怕陌生的环境,怕他与老师伙伴相处不来,怕他感到孤独与无助。

然而,第二天早上,宝宝却丝毫没有恐惧的神情,反而异常兴奋。打开家门,他就飞一般地下了楼,等我想捕捉一张走到路上的背影照时,他却已跑开很远。

而那一刻,我的感觉却是格外“空虚寂寞冷”。

我在孩子入园第一天胆战心惊如坐针毡,他却在幼儿园交朋结友嚷着明天还来。

一方面,我为宝宝的独立感到欣喜,孩子培养得还算成功,能够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我突然发现,以前那个有我在,谁抱都不行的大宝贝,如今已经不再非我不可了。

原来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二)


我们拥有孩子的哪些岁月?

其实屈指可数。



1-2 岁,宝宝在襁褓中度过,父母与孩子有着最充足的时间注视彼此,把彼此的眼眸装进心里。

3-6 岁,孩子去了幼儿园,第一次跟父母分离,拥有自己的伙伴。有时候他们竟能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世间最真诚的道理。

7-12 岁,孩子进入小学。他们会开始习惯分离,会说着父母听不懂的话,心里藏着自己的小秘密。

13 岁了,孩子进入中学。一个月回一次家,见一次面。这时的孩子充满了青春期的朝气,但也带着青春的叛逆。你会开始纠结“孩子是不是不需要我了?”“我该怎么跟孩子沟通?”

后来,他们长大成人了,每年回来的日子屈指可数。

在工作结婚的捆绑下,他们也变成了如今我们的模样。

最后,留下我们在耄耋之年,偶尔回味着多年前曾抓住宝宝那小小的手,将他背在背上四处晃荡的场景。

一个真真切切的小人儿,就这样在记忆里化成一抹云。

(三)


尽管亲子之爱终将指向别离,但我还是想在力所能及的时候,让你感受最多的快乐。

因为对 5 岁前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培育就是一切。

调查显示,孩子的人格形成于 5 岁的时候,之后基本稳定。也就是说,孩子在上小学前这几年的与父母相处,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的生活、情感、人际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