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
一、文旅融合背景
林峰博士提出
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后
文旅融合工作的三大融合的发展新理念。
首先,人的融合,这个整合已经基本完成。
第二,场所的融合。
所谓场所的融合是指文化场所和旅游场所的融合。红色旅游纪念馆、博物馆等有些既是遗址遗迹又是
革命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场所基本上都是
文化管理场所。
如何让文化管理场所,成为旅游发展的场所,成为旅游景区景点的集散中心和消费场所。这个转化,红色旅游已经体现的比较充分,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三,业态整合。传统的文化场所主要业态以文化参观为主,红色旅游最重大的功能是教育功能。如何面对旅游的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等,
文旅融合下的红色旅游要实现多层次的优化升级,需要实现五个方面的整合:资源整合、市场推广整合、业态产品创新、技术利用融合、服务融合功能。
绿维文旅林峰博士指出,文旅融合,成为休闲旅游的重点,文旅融合重在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借力于新技术、新模式,基于新理念,在交叉融合中,文旅产业才能实现1+1>2的相互赋能效果。其中,林总对于游憩化的游览形式在红色旅游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度的阐述。
文化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
红色旅游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可以形成红色旅游综合体、红色休闲度假综合体、红色文化综合体、红色小镇综合体等多区域综合开发的发展结构。
二、乡村振兴背景
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形成共振,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推进的结构。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核心是乡村现代化,用红色革命所传承的战略价值观,特别是像古田会议传承的精神,在组织领导、军队建设、组织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这种精神在乡村振兴中非常重要。
以不忘初心为前提,整合红色文化的价值体系,面向乡村振兴,重新从乡村出发,发展中国新的乡村振兴现代化。
红色旅游通过“五化”促进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的一般开发模式:
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重大方向:
“红色旅游
+
休闲农业”方面
,核心是依托农业养殖、林业、牧业相结合的传统结构,导入红色文化,形成农业观光、度假、休闲。
“红色旅游
+
乡村旅游”方面
,主要落地到农事、农民、农家,把民宿、景观、生活体验、村落结构有效结合到红色文化、故事、博物馆结构中,打造红色旅游村、红色民宿、红色乡村度假综合体、红色乡村节庆活动、红色乡村创客基地。
其中,红色乡村创客基地非常有价值,主要是让城市生活进入红色文化,而不仅仅是把红色文化局限在历史故事中,让今天的市民成为红色文化的参与者、创作者、贡献者和志愿者。
“红色旅游
+
研学教育”方面,研学在中国旅游中已经成为重大分支,除了以干部研学和红色教育为主的研学外,还有农旅研学、乡村体验研学、乡村振兴研学、工旅研学、产品体验研学、文旅研学、艺术体验研学、户外研学、科考研学、商业研学,
与红色旅游结合,能够形成研学的“漫行系统”,穿透研学市场不同的模式,导入研学领域不同的研学手法。
因此,
以红色文化形成的基础引导多样化研学发展,是红色旅游未来发展最重要最核心的跨越方式。
绿维文旅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规划实践。这些实践都是利用情景化互动化现代手段,
利用红色文化引爆市场、引爆舆论,同时用旅游带动市场,将游客需求与政治发展带来的政治效应、网红效应、营销效应以及政府支持的结构相结合
,形成合力,这种合力特别适合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是今天的红色文章,把历史的红色文章和今天的红色文章有效结合,
把红色文化的魂与旅游市场的需求、产品、业态有效整合,实现红色发展架构
,是今天红色旅游发展新时代最需要研究的课题。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达到10.27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11.74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纳入全国红色旅游信息统计系统的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达2993.13万人次,红色旅游重点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8808.47万人次,同比上升6%;旅游收入743.5亿元,同比上升21.69%。随着建党95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一、红色旅游总体概况
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形成。
全国红色旅游已经形成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
红色旅游的内容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井冈山、长征、延安和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九八抗洪、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都已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
红色旅游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文学、歌舞、影视和实景剧等艺术手段,提高展览效果和感染力。
红色旅游精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据调查,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几乎涵盖了全社会各个年龄层和职业群体,青少年学生占三成以上。入境游客参加红色旅游人数不断增多,《亚太旅游协会指南》专题报道了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
区域合作和产业融合有新进展。
呈现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区域联合发展的新趋势,增强了特色产品的影响力。
二、红色旅游六大趋势
区域品牌差异化。
全面体现品牌特色,走差异化道路,深化发展。
旅游发展国际化。
站在我国革命战争历史的角度,吸引的客源和市场有限,但要站在国际、世界的立场上,可以赋予它更加广阔的含义。
产品规划体验化。
用情景规划和体验设计强化旅游者的参与意识,使旅游者在红色旅游过程中经历心灵震撼,得到精神文化感悟。
市场促销多元化。
强宣传促销,用促销手段的多元化方式让消费者了解红色旅游。包括在红色旅游主题下和绿色旅游、蓝色产品的结合。用市场运作去开发市场。
区域运营日常化。
要丰富手段,活跃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日常化运营;要淡化景区,淡化开发。将景区转化为历史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娱乐区等定位。
开发融合联动化。
一是产业融合
,与工业、农业等产业结合,全面发展;
二是产品和线路融合
,红色为引,与绿色、蓝色、黄色等多维产品和线路融合,增加吸引力,彰显特色;
三是精神融合
,将红色精神与现代社会精神价值融会,焕发活力;
四是空间融合
,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从地域类型、产品类型等方面入手,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发展效率;
五是科技融合
,将科技手段融入旅游发展中,增强时代感;
六是层面融合
,从区域发展层面和旅游发展层面来发展红色旅游业,跳出旅游发展旅游。
三、红色旅游发展前景看好
从国家层面重视红色旅游的政策和精神引领。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一是国家政策或以在红色旅游当中潜移默化的产生作用;二是红色精神是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从旅游业发展层面重视红色旅游在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
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一是以红色产业为主的产业融合,可促进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新的旅游增长点;二是红色旅游可充分体现低碳、绿色、生态的理念,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可促进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
从游客需求层面重视红色旅游文化渗透。
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红色旅游可以通过其强大的精神文化特性,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动红色旅游的全面开展。
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全国红色旅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红色旅游发展,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贯彻红色旅游三期规划为重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内容,全面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上层次、上水平、上品质,不断打造红色旅游发展升级版。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秉承“资源有限,智慧无穷”的理念,作为集国内规划设计领军企业、景区运营金牌管家、智慧旅游先行单位及旅游投资创新平台于一体的旅游全产业链创意服务商,先后承接了《华北及东北区域红色旅游规划》《河南省大别山红色旅游专项规划》《井冈山■永新■遂川红色旅游一体化专项规划》《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区红色旅游综合体概念性规划》《瑞金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瑞金市创建国家5A景区提升规划》等红色旅游专项规划,践行“美丽中国,巅峰智造”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