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社畜的临终幻想 ·  1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不请自来的帮忙

维舟  · 公众号  ·  · 2025-01-23 21:34

正文

1月20日,河南许昌。三个城管在街头走进一家小店,还没进门就喊着:“老板咋弄着哩,来来来,先出来。这马上都该过年了,恁到现在恁还不出摊?”然后二话不说,就直接进去,帮着把货物摆出来,“春节还不赶紧想办法多挣钱?” 店主看来都没反应过来,“谁知道叫我出摊哩, 高兴得不得了。

这条视频点赞超过10万,转发超5万,留言25000多条,高赞评论清一色的都在赞扬这几个城管:

“这才是人性化的城管。”

“许昌市应该成为全国典范。”

“全国城管大队都看着吧,这样才是真正人民喜欢的城管大队啊。”

“这才是为民的有温度的城管大队。”

许昌城管获得好评也不是一两回了,之前甚至还有人赞许这是“全国城管界的天花板”,但是等一等 ,这是 人性化吗

在我看来,这只是 一种 强加的 都是为你好 从本质上说,这和之前封你店面是一样: 不由分说,越界干预。

并不是谁都想春节干活赚钱的。我今天还得知,云南山区的 蓝莓基地请不到工人摘蓝莓了,昨天来了27人,今天只有3个人,因为工人们 说要在家熏肉、宰年猪, 不挣钱了,要过年。试想一下,如果店主说:“我不想出摊不行吗?”

城管的本职原本是管理市容秩序,帮助拿出货物出摊根本就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何况这些货物究竟应该怎么摆,他们也不熟悉,看着是帮忙,大概率他们走后,店主还得重新整理一番。

当然,那位店主说是感谢城管,实际上谁知道呢,说不定只是给个面子配合一下(何况摄像机就在面前),免得城管下次找麻烦。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规矩是:当大人说“我都是为你好”时,哪怕你觉得他们其实帮的根本不是你想要的,但你得表示感谢,别不识抬举。

更关键的是,这乍看起来是“为你好”,但实际上是为了他们自己。本来,店铺经营如何当然是老板自己的事,但现在经济下行,管理部门不能不着急,“有形之手”又不能直接搞活经济,他们只让那些本来都已经躺平的商户“起来嗨”。

2 024年11月,潮州有多家小商户被重罚: 沙县小吃被罚4万3,街边卖水果的居然也被罚13万,许多店铺纷纷关门,贴出 各种 奇奇怪怪 的歇业理由,繁华的闹市一夜之间变为鬼城,领导们急了,挨家敲门要求开业。

店铺是否营业,本来是商户自主决定的事,但纷纷歇业,管理者当然着急。商户们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才以此进行暗中抵制。 也就是说, “你的事”和“我的事”在这里的边界是 相当模糊的,几乎就混在一起,干预的人甚至都没意识到已经越界了。

么说,肯定有人 觉得我是在 吹毛求疵,难道帮忙还不好?那要怎样你才舒服?

别误会,我无意质疑这几位城管的善意(那看来是肯定的),甚至不想质疑这是否摆拍(这倒是颇有嫌疑),我真正在意的是:评论区竟有那么多人一边倒地赞赏这种“霸气”做法,丝毫没有对此抱有警觉。

这似乎表明,中国人所在意的还是那种依据感性和经验的“温情”,而不那么在意抽象的权利边界。也难怪,在中国的家庭里有的是这样的事:父母亲友不由分说对你好,你有时都根本招架不住,心底里不能不感到他们满满的善意。

这是一种熟人社会的规则,假定彼此都清楚地了解对方真正想要什么,然而,当双方处境、利益、立场并不一致时,这必然带来无数纠纷和冲突。

有个梗说:“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语虽戏谑,但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你其实不觉得冷,但你妈总担心你是不是冷了,为表达这种关心,一定要你多穿一点才好。

很多家长就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完全不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和个人意愿,但实际上一两岁的孩子就已有这样的意识了。我曾在公园里看到一个走路都蹒跚的小女孩子吃力地推着她的小车上一道缓坡,她爸看她笨拙的样子,不耐烦地一把把她连人带车拎上坡,她大哭,倔强地一定要自己重新推上坡。

我小姨特别好客,到后来,我每次去她家都视为畏途,因为知道去了就很难脱身。她不但连番劝菜劝酒地招呼,而且那时还总要留宿,有一回甚至不惜放出她家狼狗阻止我们离开。

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欢这样亲密无间,那种温情我当然也会感动,但有必要警觉的是:在我们这个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中,这种家长制的越界干预正是许多问题的根源,而很多人甚至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又或意识到了也只能笑笑接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