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河北银监局在中国银监会召开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监管部门主动引领、积极作为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河北省银行业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到683.08亿元,较年初增加66.48亿元,增长10.7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32个百分点。2017年一季度,全省银行业累计发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贷款32笔46.68亿元,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贷款109笔1.50亿元,节能减排技改升级贷款754笔25.16亿元。
过去,贷款增量几乎是衡量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眼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深刻变化,而商业银行自身,作为信贷和债券市场中最大的资金供给方,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既是贯彻产业和监管政策、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自身转型发展、保障资产安全的内在需要。可以说,金融支持作为化解过剩产能任务中的一个必要条件,不可或缺。去产能,也成为摆在银行业监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前的一道严肃的考题,正在考验着银行业的智慧与执行力。
配合去产能步伐不断加快,各项金融政策也在推陈出新。2017年4月20日,河北银监局印发了《2017年河北省银行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这已是河北银监局连续第四年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提出具体要求。该局联合省金融办、一行两局印发了《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积极做好去产能的信贷服务,满足钢铁、煤炭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同时,严格控制对违规新增产能的信贷投入,加强直接融资市场建设,支持企业债务重组和兼并重组,支持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疏堵结合才是解决当下产能过剩问题的正确思路,有破有立方能打开转型升级新局面。笔者从河北辖内多家商业银行获悉,在开展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行业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各家银行业机构纷纷出实策、动真招,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厚植转型优势,帮扶过剩产能企业不断优化产能布局。
“破”,即压退淘汰落后产能。根据国家和各地政府去产能政策,河北辖内各商业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授信原则,在客户准入、业务指引、限额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张家口银行将不符合产业政策、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与富龙集团共同谋划退出煤炭批发行业和转型事宜,并建议企业紧抓冬奥机遇,因地制宜,实现绿色转型,最终达成了支持企业发展度假小镇项目、逐步退出煤炭批发行业的共识。该行全面退出对富龙控股集团的煤炭批发行业授信,对该集团全力打造的集冰雪运动、度假酒店、奥林匹克运动员村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度假小镇给予4.85亿元授信。
“立”,就是扶持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在压缩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及落后产能贷款的同时,商业银行还注重甄别和扶持过剩产能行业中的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满足钢铁、煤炭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如中行河北省分行提出“用国际视野看待产能过剩”,在“去产能”工作中坚持“一户一策、优化结构、缓释风险”的工作思路,积极妥善进行授信管控。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该行钢铁行业表内外授信余额761亿元,其中对产能规模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河钢集团授信664亿元。在行业下行期,中行河北省分行不等不靠,积极主动与河钢集团开展对接工作,共同研究企业债务到期接续问题,不压贷、不抽贷,支持河钢集团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大力开展节能环保项目,拓展非钢领域。2016年,河钢集团粗钢产量降低5.77%、高端产品产量同比提高120%,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1.56%,吨钢售价同口径提升145元,实现了“产能压减、产业升级、效益提升”。
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各家银行也正在积极调整风险偏好。当前,部分商业银行感觉“资产荒”;而实体经济中企业还普遍感觉“融资难”,其实症结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念、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变化。前期,在政府主导投资和经济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主要围绕政府以及大型国有企业配置信贷资源;而在目前深化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正在积聚,引领经济方向的新业态正在形成,部分地区、行业、企业已脱颖而出,甚至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商业银行要及时应时而动,调整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服务,唯有如此,才能发挥经济发展“主动脉”作用,更好地为去产能乃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血输氧”。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机遇在河北叠加交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作出了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历史性重大决策。河北省银行业也迎来了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对银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今迈步从头越,河北银监局正引领全省银行业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去产能,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金融体系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为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河北银监局于6月8日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