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CHN
探秘最地道的匠人,发现最质朴的生活。 讲述每一个手艺人的故事,收藏每一个中国人的匠心。 订阅微信:GUYU-CHN,关注更多中国传统手艺原创视频。 关注B站/腾讯视频:谷雨中国 关注微博:GUYU谷雨-九野 官方QQ粉丝群(4群): 463366251;了解拍摄动态、拍摄花絮、拍摄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黄建同学  ·  John Rush对24+种AI编码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Let's Build a Simple ... ·  昨天  
爱可可-爱生活  ·  【[661星]Meridian:谷歌推出的营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CHN

历经风吹雨打,它仍旧在那里熠熠生辉

谷雨CHN  · 简书  ·  · 2017-12-18 15:35

正文


undefined_腾讯视频

楹联匾额 丨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匾额楹联不但能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在园林中往往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丰富景观,唤起联想,增加诗情画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特色。

匚 中式建筑的“点睛之笔”

提起楹联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几千年来,匾额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风景如画的杭城,匾额与中式建筑更是随处可见,这些为山水增色的楹联匾额大多出自一位70岁高龄的杭州老人,孙鸿权之手。

提及匾额的历史,孙鸿权老师告诉我们,明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楹联匾额的记载,到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主要由皇亲国戚进行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被平民百姓所接受。匾额在以前犹如房子画龙点睛之处,一般都会请名人来写。如果房子四面有门,那么,一般正门之上必须放上一块匾。

匚 一门手艺,养活了八个子女

孙鸿权老师师承父亲,父亲从8岁就在杭州的善值堂当学徒,1929年,第一届西博会的所有牌匾都出自父亲一人之手,他曾靠着制作匾额的技艺养活了全家老小。磨光、描字、刻字、堆沙,一块牌匾需要经历几十道工序,制作过程极其复杂。孙老师从小耳濡目染,在他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整个牌匾的工艺。

“书法家的题字,我们要按照比例缩放,还要表现出他的运笔、笔锋、笔势,不懂书法怎么行?我5岁开始学写毛笔字,给我之后的学做匾额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父亲的影响下,制作匾额的传统工艺就像印刷一样印在孙鸿权的脑海中。之前,他在为友人制作牌匾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古老的堆沙工艺,让看到的人都为之惊艳。所谓堆沙,就是匾额上的字不用漆描,而是阴刻之后,用大漆和着金刚砂一层层填满。“这样做出来的牌匾历久弥新,在阳光下还会闪闪发光。”

现在杭州会做堆沙工艺只有孙鸿权老师一个人,然而,在他的堆沙工艺出来之后,许多人开始纷纷效仿。面对这样的情况,孙老师一笑置之, “有人说他们在偷你的东西了,我说这不叫偷啊,我说这个叫学啊。我也是前人的东西学过来的,这学有什么不可?这是工匠呀,手艺是大家学来的。”

匚 手艺和牌匾一起熠熠生辉

跟大多数的手艺一样,匾额也曾面临过许多困境,时至今日,完全依靠匾额的制作还是无法解决手艺人的生活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