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国际智库
凤凰传媒集团集中资源打造的国际化研究机构,主方向为国际局势研判和企业国际化服务。国际问题方面:拥有先行军、战略家、与世界对话等文字栏目及大国小鲜视频栏目;企业国际化方面:拥有凤凰全球日报、凤凰全球内参、凤凰指数等资讯产品和月度沙龙凤凰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熵  ·  缺席《哪吒2》出品,微博宣发式微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岳云鹏,突传消息!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岳云鹏,突传消息! ·  昨天  
煮娱星球  ·  无语...他还没凉透啊? ·  3 天前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网国际智库

傅立民:中国不能再保持低调了,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这12个字

凤凰网国际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8-28 19:08

正文

编者按


在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之际,处于”敌对性对抗“阶段 中美关系将会走向何方?中美关系缓和的阻力有哪些?谁会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下一个基辛格”?美国著名学者、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前美国驻华大使馆代办傅立民(Chas Freeman)近日接受《南华早报》专访,对以上问题进行解读。《凤凰大参考》节译重要内容,供专业人士参考。


核心提要


1. 傅立民指出,中美关系已经从良性竞争转向 “敌对性对抗”阶段,这种对抗更多地依赖于限制对手而非自我提升。 傅立民不同意世界可以被简单地分为美方阵营与中俄伊朝等国的联盟,他强调这些国家之间并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来构成真正的联盟。 他认为当前的国际局势与冷战时期有显著区别,全球大多数国家拒绝在中美之间做出明确选择。
2. 傅立民批评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指出美方发动的贸易战和制裁政策是中美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他认为美国对台政策不仅未能推动两岸和平,反而加剧了两岸紧张。 他认为,美国国内的政治危机可能导致中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军事行动。 他主张美中两国应避免因台湾问题导致的军事冲突,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分歧,否则将可能导致跨太平洋战争,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3. 傅立民还引用邓小平的话语,就中国如何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提出建议。针对“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傅立民认为中国不能再保持邓小平提到的那种低调了,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谈及中美之间会否出现“下一个基辛格”,他认为中美没有理由成为对手,只要有战略眼光和娴熟的外交,两国可以和平过渡到平等互利关系。他也表达了对美国学者、智库研究人员和政府中的中国问题专家的担心,认为他们害怕挑战美国政治阶层的传统无知。
4. 傅立民称 以色列劫持美国外交政策, “完全无视国际法,以完全不人道的方式”在加沙实施“大规模私刑”。 以色列为美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使 美国 陷入麻烦。 傅立民认为 以色列的种族清洗战略现已延伸到加沙的种族灭绝 这一点不可原谅
编译 丨宋东泽 黎人恺 黄舒琪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傅立民 (二排中间位 担任尼克松首席翻译。图源《中国日报》

中国为何使美国的决策者感到紧张?
提问 :您说美中关系已经从过去的良性竞争转向敌对的、“非常不良性竞争”的时代。随着中美关系陷入螺旋式下降,两国公众对对方的看法日益强硬,您是否担心新冷战正在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美国及其盟友 — — 例如欧洲、日本、韩国,另一侧是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我们距离您所描述的灾难性的敌意阶段还有多远?

傅立民 :竞争(competition)至少可以采取三种形式。竞赛(rivalry)是健康的,因为它会刺激参与其中的人提高自己的表现,从而能够超越对方。敌意(enmity)意味着消灭对手,这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在核时代。 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敌对性对抗” adversarial antagonism ,其中竞争更多地依赖于限制对手而不是自我完善——抑制或逆转对手的进步,而不是自我进步。美国和中国现在正处于“敌对性对抗”的中期阶段。

2022年8月9日, 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签署《芯片与科学法》 (CHIPS and Science Act),美国政府拨款数百亿美元用于国内的半导体制造和科学研究, 提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能力 。图源美联社
但我不同意世界可以按照你的问题提出的方式划分。 中国、伊朗和俄罗斯除了反对美国的威胁,以及致力于建立基于《联合国宪章》原则和国际法规则而非美国霸权的世界秩序之外,没有什么共同点。 中国是世界强国,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伊朗是一个地区大国。美国和英国将这些国家描述为某种“轴心国”,忽略了它们之间的许多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长期与美国结盟的国家外,世界各国几乎都拒绝在美国、中国或俄罗斯之间做出选择。 曾经与美国结盟的国家例如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已经不再这样做了。北约对世界乃至欧洲事务的看法远非一致。许多之前被美国保护的国家都在对冲可能被抛弃的风险。很少有国家选择与伊朗结盟,也没有国家依赖朝鲜。

如今是一个中等强国没有霸主、坚持自己的路线、拒绝大国征服的时代。这与冷战完全不同。
提问 作为一位资深的中国通,您在过去十年中对美国对华外交发表了很多批评。您认为华盛顿的决策者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为中美关系的恶化承担责任?
傅立民 :这两个国家都无可指责,双方都犯了错误。前国务卿蓬佩奥对中国的谩骂与中国的战狼外交相匹配,同样令人反感且适得其反。 但“贸易战”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发起的,也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削弱了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坚持对可疑的国家安全问题持续关切,而不是协调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因素。 (编者注:2024年1月新华社评论指出,所谓“战狼外交”从一开始就是一些西方媒体炮制出来的概念。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歪曲原意、移花接木,给这一伪叙事“续命”,无非是想借文字游戏达到制造冲突、吸引眼球、在国际舆论中抹黑中国的目的。)

中国继续与其他国家进行市场开放谈判,而美国已经拥抱保护主义。 美国对华政策现在主要是施加制裁,旨在削弱中国出口和技术进步。

5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总体关税提高到100%。白宫最初表示,新关税将于8月1日生效,但由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在研究超过1100条公众意见,该政策被推迟到9月的某个时间点,8月底将做出最后决定。图源《纽约时报》
提问 :中国学者杨洁勉去年表示,美国以自我为中心、“自恋 ”的历史观是华盛顿转向日益对抗中国的核心原因,因为美国希望维持其霸权地位,或至少推迟其衰落的时间。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傅立民 :我非常尊重杨博士,并且很遗憾地说我基本上同意他的分析。同理心是外交成功的基础,而现任美国政府对此却很陌生。

美国的行动阻碍海峡两岸和解
提问 :您过去曾说过,美国应该减少对台武器销售,以迫使台湾与大陆谈判,而“台湾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既定成功故事,但其保质期似乎已接近尾声”。去年,您表示美国浪费了1972年创造的台湾与大陆和平和解的机会,同时敦促华盛顿利用其影响力推动台湾接受与北京的谈判解决方案。您能否解释一下这些政策建议背后的理由?

傅立民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朝鲜冲突和冷战的遗产。它并不是从 1971-72年美国对中国开放开始的。但《上海公报》和后来的两次联合公报的前提是“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接受了海峡两岸达成的所有协议,但尚未解决分歧。我认为,这样做符合美国、大陆和台湾的利益, 但美国的政策、言论和行动反而助长了两岸和解的阻力。

今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任内第15次批准对台军售。图源《 华盛顿观察家报》
华盛顿的一些人现在以可疑的战略理由为他们反对中国统一辩护。 美国不但没有让中方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分歧,反而采取行动强化台湾对此的抵制。 现在,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这个问题纯粹是军事问题,台北当局也同样如此对待。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对于所有相关人员来说可能会以悲剧告终,但在不久的将来它不会改变。

提问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和台湾的未来?您表示,11月大选和1月就职典礼之间的过渡期可能是最危险的时期,因为如果美国再次陷入混乱,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可能会发现挑战美国的“诱惑”。您建议美国和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傅立民 :美国正处于日益严重的宪法危机之中,随着11月5日的选举和1月20日的新任总统就职的过渡,这场危机将达到顶峰。北京开始相信和平统一已不再可行,结束中国分裂的唯一可行办法是诉诸武力,他们可能会认为华盛顿的这段混乱时期是采取行动的好时机。所以。在我看来,这将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华盛顿的文官政府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解体,但美国武装部队不会,如果美国人民认为中国对台湾战争负有责任,他们也不会不把愤怒指向中国。 (编者注: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向记者表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提问 :北京承认,由于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不和,以及南海、台湾、香港和乌克兰等其他地缘政治热点地区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中国正面临最具挑战性的外部环境。您对中国政府如何解决自身形象问题、解决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有何建议?

傅立民 :中国不能再保持邓小平提到的那种低调了。有时它也无法避免占据领导地位。但它可以而且应该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国,它的言论和行动可能会引起包括其邻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恐惧和钦佩。 因此,“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编者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和苏东剧变,邓小平高瞻远瞩,坚持认为外交工作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这一根本目标,并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二十四字方针, 傅立民此处对其进行了引用。 如果中国被视为一个专横霸道的国家,就会导致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它。 (编者注:同为引述邓小平的话语。 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大六次会议。发言原文为“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变成一个超级大国,也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人家,侵略人家,剥削人家,那么,世界人民就应当给中国戴上一顶社会帝国主义的帽子,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在另一个背景下,已故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提出了相关建议:“如果你想被爱,就做一些可爱的事。”中国因成功调解沙特与伊朗的和解而赢得声誉。中国主张通过外交对话解决国际争端,为解决其与东南亚国家的争端提出精心准备的建议将使其受益。

2023年3月10日, 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并明确了改善关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图源:新华社
提问 :作为最后的“熊猫拥抱 者”(panda huggers)” 之一,您为促进与中国的接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随着美国对华友好、支持接触的专家被边缘化,你认为中美之间是否会出现一个在两国都享有政治影响力、愿意充当北京秘密渠道的“下一个基辛格”去白宫?

傅立民 我有很多中国朋友,我敬仰中国文化,但我认为改善中美关系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美国自己国家的利益。 英国温和地应对了其全球霸权被美国夺走的情况,放弃了它无法再维持的特权,同时确保转型尽可能对它有利。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国政府于当年4月赠送美国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图源美联社
我相信,中美没有理由成为对手,只要有战略眼光和娴熟的外交,我们也可以和平过渡到平等互利的关系。 我认为其他选择是可怕的,包括可能发生的跨太平洋战争。令人遗憾的是,倡导利用中国不断增长的财富和实力为美国谋利的做法竟然被嘲笑为“拥抱熊猫”。我想它并不是。

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认识到,亨利·基辛格一开始不仅对中国一无所知,而且像他那个时代的许多欧洲人一样,蔑视并反对中国。 与中国的直接接触使他成为中国治国之术的崇拜者和受人尊敬的中美关系管理顾问。环境造就了他。 未来的情况可能会恢复中美政治精英之间相互尊重的合作,因为双方都认识到了两国可以从中受益的多种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