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ic Light B
ubble」▼
它是一个巨大的透明泡泡,直径 6 米。
但它看起来是「活」的。你只要摸一下它,就会发出光芒和声音。
这是因为在里面有好几组可以追踪触摸点的发光二极管,而这些二极管组成了一块块小屏幕,点缀在泡泡里。
只要一有人触摸,它就能立即做出反应,发出光亮和声响。
2016年6月把它放在了墨尔本的联合广场上,吸引了非常多人来看。
人们对这个透明大泡泡充满兴趣,在广场上聚集了越来越多人。
在采访中有一位 60 多岁的老爷爷说:
「这玩意儿很像我年轻时候梦到过的东西。」
做一个会发光发声的东西其实没什么难度,但他们最厉害的是「将装置和空间结合」的能力。
他们选在一个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放上这么一个大家伙,通过亮光和声响来吸引人们,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
「将人们紧密联系到一起」
。
互不认识的人们在触摸这颗大泡泡的同时,其实就通过这个泡泡产生了关联。
人们同时被这个装置所吸引,在意识上就产生了共同点,而正是因为这个共同点,人们聚集到了一起。
而「球体」本身代表的也是一种「团结」的概念,非常有深意。
除此之外,这个装置还将人们对「光」的本能需求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类需要光芒,从远古人会使用火开始,人类存活就脱离不开光。
你看这个小姑娘,在摸到了球体之后笑得多开心 ▼
这个女生手放在上面,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
这个装置后来被放到了一篇广阔的草地上,人们在发光的球体旁聊天或者休息,都会盯着这一件特殊的、不寻常的装置看。
而这时候我们对光的渴求显得更加「纯粹」。
看起来很简单的装置,其实能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乐趣,更多的是设计者的巧思以及人性的探讨。
它是设计作品,更像是一件艺术作品。
光影互动装置
工作室应邀在一家医院的儿童部门口的墙上,做了这么一件光影互动装置。
他们在墙上用简单的格子光影做出不同的元素,都是小朋友喜欢的东西。例如一片草地,还有几只兔子;吃树叶的长颈鹿、小鸟……
注意到了吗?绝大多数都是自然界的东西。是不是非常温馨可爱?
把自然界中小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投放到墙上,让小孩子可以和这些投影做互动,多么有趣的事情。
小朋友也许正生着病,但和这面墙玩一玩就可以忘记伤病的痛苦。
工作室把这类在墙上做出投影的装置,统一叫做「LUMES」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在木材、织品甚至是羊毛上都能使用,真的是黑科技。
这套系统有三个特点:互动性、灵活性、优雅。
尤其是互动性,更是整套系统的精髓
,你只要在系统屏幕上挥挥手,或者轻轻点一下,相应的元素就会跟着你的动作做出相应的改变。
他们更用 LUMES 系统做过一个实验系列——把光板放在森林之中,和周围的空间产生冲突,又互相协调融合 ▼
「Light Scraper」
这个装置是用定制的半透明网面铝钢条拼接起来,装在地面上。然后用电脑和投影仪把设置好的光影投放到网面上,形成这种让人如梦如幻的氛围。
它充满
「结构感」,特别是这种棱角分明的硬朗感。再加上它的变幻莫测,就好像都市中迷乱的氛围,特别带感。
人们站立在装置内,电脑会根据人的动作播放出不同的音乐,搭配上不同的光影效果,在这装置中真的很有可能「迷失自我」。
这个装置被放在了各个城市中,为城市里的人提供一个放松、感受艺术的空间。从这个角度看,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另一种不同的「休憩」▼
把这个装置带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下:草原上、星空下…
Light Ripples
这是只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展出过的作品,总共只展出过 3 次,但每一次展出都造成很大的轰动。
这个以「宇宙」为主题的装置,由泡沫水池和几个球组成,配合上水底和天花板的灯光。
把球抛到水里、在水里推各个小球…没有任何规则,在荡起的涟漪中光影变幻莫测。
在这五彩斑斓的装置中,唤起了许多人对宇宙的敬畏,和对神秘的探求。
Midden-White Night
这是一个对大地母亲表达敬意的作品,是对土地的传统主人表示尊敬的作品。
在重达360吨的再生混凝土上布置360° 的投影,随着灯光的变化与改变,代表了土地随着人类历史变迁而形成的改变。
Red Bull RUFUS Stage Installation
装置奇妙的布置照顾到了「效果表现」的方方面面,在乐队演奏的过程中根据音乐情绪相应做出改变,
把演出提升到了「艺术」的表现范畴。
MINI Dancefloor
在地上做了一个大圆圈图形,人们走在上面看着地面,会随着自己的步伐移动做出不同的改变。
这个作品是 ENESS 工作室非常出名的灯光互动作品。
The Midnight Special
工作室改造了一辆旧巴士,在里面精密地排布发光二极管,再加上精心打造的配乐。
空间内这种怀旧感混杂着不安、陌生,就好像爱情一样。
你可以躺在里面冥想,灯光的变化带给你的感受一定会使你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