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经济-金融-投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C/PE/MA金融圈  ·  何小鹏透露,自己曾在约两年前向数名行业内的朋 ... ·  23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安永2025毕业生招聘及薪资待遇介绍! ·  昨天  
Wind万得  ·  主流券商解读证监会新政 ·  2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上美股份被曝因AI大裁员!DeepSeek爆 ... ·  2 天前  
龙虎榜中榜备用  ·  周末愉快 ·  2 天前  
龙虎榜中榜备用  ·  周末愉快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中泰证券研究所:生物安全主题“迎风起”,哪些细分领域或将受益?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 公众号  · 金融  · 2020-03-10 18:48

正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中泰研究所策略及行业分析师: 陈龙 江琦  范劲松  刁凯峰  徐驰  何柄谕 张文宇 房昭强 联合撰写



投资要点

1、生物安全战略提升,或推动相关行业加速变革


生物安全战略定位高,推动力度或超市场预期。在全国突发的“新冠”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下,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更加凸显。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意在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从主题投资角度来看, “新冠”疫情的扩散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在医药生物相关领域发展的“短板”,比如2003年的SARS加速了各城市的基础医疗条件的完善,发展生物技术创新及建立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或是本此疫情孕育的“危中之机”。本次加速推进的生物安全战略涵盖八大领域,是一个更加完善的战略体系。生物安全范畴基本覆盖了医药生物、计算机、农业及食品安全等行业领域。


中泰策略联合行业探究这一或受配套政策持续催化的生物安全主题中的投资机会,试图寻找其中最受益且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方向。

2、国际发展差距下,生物安全受政策持续加持可期


美国、日本的生物安全战略部署经验:我国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GDP比重较低,生物安全建设不够完善。可以借鉴美国在以政府、科研机构保障高质量的立法及生物安全体系的布局经验;同时,学习日本强调生物技术的创新,推动研究领域的互动及合作治理。

从生物安全防控的立法措施来看,一般最高级别法律法规落地后,会配合最高立法落地和完善或持续推出更多的配套细则政策。站在主题催化的角度,2020年作为生物安全立法的元年,后续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可期。预计疫情之后,国内相关生物安全领域在倾斜政策推动下加速发展。


3、生物安全主题孕育的机会聚焦医药、计算机、农业和食品安全


生物安全带动的细分产业或是未来三年的产业投资“洼地”。近期顶层推动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相关领域兼具高科技的重要消费属性也或是“新基建”领域的重要组成。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食品安全、生物信息溯源、医疗信息化、医疗设备智能化、基因检测、生物疫苗及创新药研发等细分领域或是生物安全与新基建的共同发力所在,或受益生物安全主题的发酵。


4、医药:基础医疗设备、疫苗、体外诊断等行业将迎来发展


1)鉴于疫情防护的需要,基础性医疗防护产品的医疗储备此后将加大;


2)作为传染病最有效的防护手段,群众接种疫苗的意愿也随着提高。《生物安全法》有望确保政府在疫苗领域的投入,在根源上遏制病毒性疾病和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3)在保护我国生物安全信息方面,遗传信息管控会有所加强,对于涉及基因测序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全球研发项目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推荐股票:受《生物安全法》的影响,应关注符合政策发展趋势的细分板块:公共卫生长期需求,诊断和设备类:迈瑞医疗、安图生物、万孚生物、鱼跃医疗、蓝帆医疗、迪安诊断;疫苗类: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创新药及CRO/CDMO: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药石科技;冷链运输:海尔生物、澳柯玛。


5、计算机:生物安全法落地,刺激多项信息产品需求加速释放


1)打造信息共享体系、应急体系,利好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医疗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治信息系统发展。医疗大数据分析需求增加,助力医疗大数据分析产品高速发展。


2)生物信息服务需求增加,信息溯源产业、数据安全保障将充分收益。生物信息数据是生物安全的基础,建议关注:信息发展,华宇软件。


3)重点推荐:卫宁健康(医疗IT龙头企业,业务涵盖医疗机构、区域卫生等领域,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创业慧康(区域卫生IT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医疗大数据业务)、久远银海(医保IT龙头企业)、思创医惠(国内优质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商,医疗数据整合及治理方面竞争优势明显);


6、食品饮料:三个维度挖掘食品安全趋势下的受益标的


1)商业层面:品牌集中度有望提升,具备品牌背书的龙头更为受益。在白酒、调味品等集中度低的子行业中,龙头有望持续受益品牌集中。


2)餐饮产业链层面:餐饮产业链重构,半成品企业有望受益。复合调味品提升了烹饪效率,迎合餐饮和家庭端的诉求,有望受益于“懒人经济”而迎来快速增长;食品安全导向下,消费者选择信息更对称的半成品自己烹饪,速冻食品将显著受益,安井、三全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3)消费者选择层面:消费者选择趋于理性,未来更青睐经得住考验的食品。消费者未来将追求更安全的食物结构,通过调节饮食结构,饮食更加简约、安全。


7、投资建议


食品安全、生物信息溯源、医疗信息化、医疗设备智能化、基因检测、生物疫苗及创新药研发等细分领域或受益生物安全主题的发酵,建议积极布局生物安全主题下孕育的投资机会(相关标的详见梳理股票池)。


风险提示:

生物安全立法落地不及预期,后续配套生物安全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内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生物安全领域涉及的医药、计算机行业相关公司核心技术突破失败。




报告正文


一 、生物安全战略提升,或推动相关行业加速变革

生物安全战略定位高,推动力度或超市场预期。在全国突发的“新冠”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考验下,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更加凸显。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意在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在全面防疫的背景下,生物安全法被要求尽快出台,这一定调让市场呼吁20年左右的生物安全立法进入加速阶段,生物安全也作为我国12大国家安全体系之一被战略性提高。2020年3月2日,央视新闻报道指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我们认为,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说,生物安全立法后或将出台更多配套政策加持确保生物医疗技术、公共卫生及医疗健康方面加速发展。

从主题投资角度来看, “新冠”疫情的扩散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在医药生物相关领域发展的“短板”,比如2003年的SARS加速了各城市的基础医疗条件的完善,发展生物技术创新及建立生物安全防御体系或是本此疫情孕育的“危中之机”。中泰策略联合行业探究这一或受配套政策持续催化的生物安全主题中的投资机会,试图寻找其中最受益且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方向。


1.1生物安全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战略意义深远

2019年来,非洲猪瘟、蝗灾、埃博拉及新冠肺炎病毒的突然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损失。随着信息技术及生物技术的发展,被篡改的生物遗传信息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恶劣影响。

从本次的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来看,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区的疫情爆发持续性更高,或是历史最严重疫情冲击的考验,充分暴露了全球范围内各国家间公共卫生安全防御与治理方面的不足,疫情防控教育及基本医疗防护在各国家形成中长期的重视。而后续疫苗的研发及生物技术创新的突破或是集聚全国之力的重要“破局”手段,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手段的绿色智能城市的管理模式也或将普及,医疗体系的格局变化趋于完善。




1.2生物安全涵盖八大领域,核心聚焦生物技术领域

生物安全防范的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本次加速推进的生物安全战略涵盖八大领域,是一个更加完善的战略体系,其涵盖的范围包括:

1)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2)研究、开发、应用生物技术;3)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4)保障我国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的安全;5)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6)应对微生物耐药;7)防范生物恐怖袭击;8)防御生物武器威胁。我们认为,生物安全范畴基本覆盖了医药生物、计算机、农业及食品安全等行业领域。




二、国际发展差距下,生物安全受政策持续加持可期

2.1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推进历程

从时间进展来看,生物安全立法研究从2000年开始,生物安全发展引起关注在2015年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工作计划在2019年开始推进。生物安全法的提出及制定受到此次“疫情”催化,但是中长期仍是针对我国生物安全面临新形势的新任务。从立法的推进历程来看,《生物安全法》将一定程度统筹我国未来生物安全的发展方向,伴随信息技术的变化,该范畴会衍生、发展出更为广阔和丰富的内涵,也或孕育出更多的相关产业的投资机会。

从生物安全防控的立法措施来看,一般最高级别法律法规落地后,会配合最高立法的完善或持续推出更多的配套细则政策。以传染病防控法律为例,1986年《国家卫生检疫法》出台后,至2012-2018年期间人类及动物传染病防控的配套政策密集持续出台。站在主题催化的角度,2020年作为生物安全立法的元年,后续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可期。预计疫情之后,国内相关生物安全领域在倾斜政策推动下加速发展。


2.2生物安全的建设发展的国际经验

从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GDP比重来说,我国与美国日本存在较大差距。我们预计,在生物安全战略落地后,伴随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加强、医药生物技术重点领域的大力投入,医疗卫生的支出会进一步提升。从生物安全战略实施的国际经验来看,

1)美国针对生物安全威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际战略部署。作为生物技术较为发达的美国,从2007年颁布《公共卫生与医学准备预案》等明确了生物安全在美国国家安全中的地位;2015年多部门联合签发主题为《实现生物技术产品监管体系现代化》的备忘录;直至2018年发布了《国家生物安全防御战略》意在依托科技力量,加快生物技术研发,在财政预算、地方政策扶持以及金融等各领域展开支持。同时,美国为了加大对生物技术的投入和保护,部署了一系列长期稳定的生物安全科技计划。相比之下,我国的生物安全战略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可借鉴美国在以政府、科研机构保障高质量的立法及生物安全体系的布局经验。

2)日本强调生物技术的创新,近几年对新一代的生物安全领域扶植力度加大。2015 年起,日本文部科学省拨付特别领域研究补助金资助开展“全球传染病等生物威胁的新冲突领域研究”项目。2019年发布《生物战略 2019——面向国际共鸣的生物社区的形成》,展望“到 2030 年建成世界最先进的生物经济社会”。日本建立生物安全战略主要是从传染病角度,推动研究领域的互动及合作治理。



三、生物安全主题孕育的机会聚焦医药、计算机、农业及食品安全

3.1生物安全带动的细分产业或是未来三年的产业投资“洼地”

生物安全带动的细分产业或是未来三年的产业投资“洼地”。2020年春季企业复工延迟,全球产业链在疫情扰动下丧失部分供应能力。投资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中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基建投资或是最容易“托底”手段或是本轮刺激投资的主导力量。新基建作为稳增长的手段,其意义内涵在于发展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创新技术及高精尖产业领域,以完成对落后的产业技术的升级。近期顶层推动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我们认为,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相关领域兼具高科技的重要消费属性也或是“新基建”领域的重要组成。

生物安全主题与“新基建”共同聚集医药、计算机行业。为减少疫情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宽松的货币环境或会持续, “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建设或持续发力,新基建聚焦于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我们认为,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食品安全、生物信息溯源、医疗信息化、医疗设备智能化、基因检测、创新药研发、生物疫苗及低温储存及冷链等细分领域或是生物安全与新基建的共同发力所在,或受益生物安全主题的发酵。


3.2从策略角度看,医药领域估值-业绩更或具“性价比”

站在当前时点,以生物安全法利好的医药板块的估值及业绩具有“性价比”。2019-20年的A股中以科技为主线特征明显,以半导体代表的科技股表现强势。但基于当前估值-业绩的性价比视角,医药板块的整体估值或更有安全边际。当前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目前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泡沫化,今年以来半导体的市场成交量占比约6%,达到2015年TMT牛市水平,且融资买入占成交额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同时,从半导体的历史估值与业绩的位置来看,半导体整体的估值处于高估值边界,面临年报及一季报的考验更需要业绩的加持以支撑股价的高位。

(体现在图形上表现为当下的“估值-业绩”的“红色方框”表示为当前估值边界且盈利预期的区间)

相对科技股,医药生物板块具有科技属性兼消费属性,或是“攻守兼备”的重点板块。从医药板块的细分领域来看,根据我们搭建的估值-业绩框架,且整体医药板块估值处于40倍左右,各细分板块的业绩较为稳健。随着过去两年“带量采购”带来的基本面影响的修复,其中具有创新方向兼具科技方向的细分板块或在本次安全生物主题发酵中孕育战略配置机会。



四、医药:基础医疗设备、疫苗、体外诊断等行业将迎来发展

1)鉴于疫情防护的需要,基础性医疗防护产品的医疗储备此后将加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快速传播充分暴露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预防方面的不足,除公共卫生防御系统反应不及时外,各种基础医疗设备和耗材的缺乏也导致了医生端和人民群众在自我防护方面的困难。口罩、防护服、额温枪等呼吸道传染病所需设备供给量严重不足。

基于上述情况,在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方面,政府或会加大在防御物资和药品方面的投入。从新冠肺炎疫情整体情况来看,无论从医院端或者家庭端,口罩、温度计、消毒设备等产品在疫情期间成为刚需,而社会整体产能和国家储备则远远低于需求。因此在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方面的物资储备建设和应对重大疫情突发时企业产能的调动将成为重点探讨的问题。在整个疫情期间,口罩、防护服等防护设备受需求端刺激,价格逐渐攀升。

虽然原材料方面也随之提升,但一季度该类企业收入和利润应可超预期。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认为《生物安全法》将加大对I类医疗器械如口罩、手套、防护服、家庭医护设备等产品的国家储备,并制定相应细则在未来疫情爆发时可以快速调动社会产能进行生产,从而更好的遏制疫情的发展。

2)作为传染病最有效的防护手段,群众接种疫苗的意愿也随着提高。《生物安全法》有望确保政府在疫苗领域的投入,在根源上遏制病毒性疾病和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在缺乏特效药的情况下,全民对于疫苗接种的意愿大幅提升。作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多家企业目前正在开展针对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和临床工作。伴随着《生物安全法》的出台,国家有望在疫苗研发和生产方面一定程度上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行业的发展。


诊断方面,在此次疫情防控治疗过程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对于患者确诊和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共有7家单位的试剂盒获得了NMPA的应急审批。另外,此次疫情也推动了行业产品医院端的渠道下沉,且第三方临检中心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后续体外诊断特别是基因检测类产品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3)根据《生物安全法(草案)》来看,在保护我国生物安全信息方面的要求下,对于涉及基因测序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全球研发项目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出台,国家对于生物信息和遗传信息资源方面的管控增强,《生物安全法》的出台也将继续加强监督管控。因此,针对一些涉及肿瘤治疗、辅助诊疗海外合作的企业会有一定程度限制和影响。

伴随生物安全发的落地,从上游养殖制造、中游运输、下游销售配送等各个环节或会进一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溯源化和智能化。《生物安全法》除在上游养殖和制造方面进行一定的监管和支持外,中游运输方面也将进行规范化管理。针对食品药品,冷链运输在中游运输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生物安全法》的颁发将促进冷链运输行业向智能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推荐股票:受《生物安全法》的影响,应关注符合政策发展趋势的细分板块:公共卫生长期需求,诊断和设备类:迈瑞医疗、安图生物、万孚生物、鱼跃医疗、蓝帆医疗、迪安诊断;疫苗类: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创新药及CRO/CDMO: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康龙化成、药石科技;冷链运输:海尔生物、澳柯玛。




五、计算机:生物安全法落地,刺激多项信息产品需求加速释放

打造信息共享体系、应急体系,利好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医疗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治信息系统发展。生物安全法草案表示,要建立了通用的制度体系,如监测预警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应急体系等。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实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对接,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和疾病信息的高效汇总,一旦出现埃博拉病毒、非洲猪瘟等为代表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动植物疫情等传统生物威胁,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将快速识别,以便迅速做好应对措施。

在传染病及生物威胁发生中,区域医疗平台还将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应对效率。应急体系大致分为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和应急救治系统。

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尤其是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暴露的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应急指挥管理系统需要升级换代。目前国内应急救治系统并不完善,而区域急诊急救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救护车与医疗机构的信息交互,提前救治进程,提高救治效率,而且可以将救护车智能化,提高车内的救治水平。区域急诊急救信息平台目前主要是在小部分城市运用,系统建设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医疗大数据分析需求增加,助力医疗大数据分析产品高速发展。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爆发时需要对临床诊疗信息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以便提升诊治水平和诊疗效率,比如大数据分析系统识别高风险潜在患者,大数据诊疗辅助决策系统提高医疗救治效率等。不同疾病的症状和救治方法不同,即使同一疾病也存在多种救治方式,并且治疗的药物还存在相互禁忌的问题。

医疗大数据分析系统不仅需要开发各病种的算法模型,而且需要对医疗机构内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HIS、电子病历、CIS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整理,构建统一的数据格式,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医疗大数据分析需求增加,利好医疗大数据分析软件的发展,并且有望推进医疗机构内部信息互联互通的发展,刺激医疗信息系统升级需求。

生物信息服务需求增加,信息溯源产业、数据安全保障将充分收益。生物信息是生物安全保障的基础。信息溯源产业能够实现对生物流转过程的记录,便于疫情爆发后迅速找到关键点以及传播路径。另外,对生物信息的无损存储、防泄漏、防篡改等数据安全保障类的需求也将增加。生物信息,比如基因数据、疾病数据等,对信息存储、信息使用的标准各不相同,安全防护方式各不相同。生物信息规模增加,推动生物信息安全保障需求加速释放。

重点推荐:卫宁健康(医疗IT龙头企业,业务涵盖医疗机构、区域卫生等领域,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创业慧康(区域卫生IT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医疗大数据业务)、久远银海(医保IT龙头企业)、思创医惠(国内优质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商,医疗数据整合及治理方面竞争优势明显);

推荐关注:东华软件(具备大医院卡位优势的医疗IT领军企业)、万达信息(国内优质医疗IT及智慧城市厂商)、麦迪科技(CIS领域龙头企业)、和仁科技(优质医疗IT企业)



六、食品饮料:三个维度挖掘食品安全趋势下的受益标的

1、商业层面:品牌集中度有望提升,具备品牌背书的龙头更为受益

经历本次疫情后,消费者将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更多食用信息对称的食品。有品牌背书、产品力强的龙头企业出现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概率更小,信息更加对称。我们认为,在白酒、调味品等集中度低的子行业中,龙头有望持续受益品牌集中。受益标的主要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顺鑫农业、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等。


2、餐饮产业链层面:餐饮产业链重构,半成品企业有望受益

我们认为,在疫情的冲击下,有些产业链会发生重构,以餐饮产业链为代表。从这个层面而言,我们认为受益标的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1)复合调味料 :近年来在我国居民生活节奏加快、追求便捷饮食的趋势下,我国外卖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Trustdata,2015-2018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从1300多亿增长至4600多亿,预计2019年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然而,外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部分商家没有卫生许可证,且食材、包装盒或存在卫生不达标等问题,相比而言,我们认为复合调味品提升了烹饪效率,迎合餐饮和家庭端的诉求,有望受益于“懒人经济”而迎来快速增长,天味食品、颐海国际作为复调龙头有望最为受益。同时,自热小火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居民对火锅的需求,近年来快速兴起,海底捞有望迎来新的增长源泉。

2)速冻食品: 居民在选择外卖的时候,面对庞大的可选范围,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劣势,故难以识别商家的食品安全风险。因此,与其选择商家,不如选择拥有品牌背书而更具备辨识度的厂家,即将商家的风险转移至厂家,我们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速冻食品将显著受益,主因居民没有必要冒风险购买成品,而可以选择信息更对称的半成品自己烹饪,因此安井、三全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Wind万得  ·  主流券商解读证监会新政
2 天前
龙虎榜中榜备用  ·  周末愉快
2 天前
龙虎榜中榜备用  ·  周末愉快
2 天前
禅语心苑  ·  徐志摩散文 让人心醉!
8 年前
河北卫视  ·  【河北卫视】守匠心 做匠人
8 年前
热门视频集汇  ·  五菱神车又逆天了,当场吓傻交警!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