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纯洁的微笑
分享微服务实践与Java技术干货、偶尔讲讲故事。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一起学习微服务架构演进和大数据治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现代快报  ·  WTT官宣:强制性参赛规定修改 ·  9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WTT官宣:强制性参赛规定修改 ·  9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林诗栋反超王楚钦,即将登顶世界第一!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林诗栋反超王楚钦,即将登顶世界第一! ·  2 天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2 天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纯洁的微笑

再见,胡阿姨!再见,共享单车!

纯洁的微笑  · 公众号  ·  · 2021-01-10 12:12

正文

今天,我们再来讲一位大咖,她是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也是小灰的前老板。

当年在公司里,我们常常亲切地称她为“胡阿姨”。

相比于在各大市场”呼风唤雨“的大佬们,胡玮炜的出生似乎要平凡的多。

在各大平台上没有任何信息显示她来自背景显赫的家庭,只知道她198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东阳,大学毕业学校也只是一个二本。在一次对胡玮炜的采访中,当记者问起身份背景时,她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我的父母只是普通人。“

1

”想要做什么就去做,找到一个最有热情最愿意去干的事情,你会觉得做这件事在精神层面就非常满足了。”——胡玮炜

胡玮炜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奇怪,因为按照中国人的起名习惯,两个字必定会相同。

比如说丹丹,花花,灰灰之类的。

看过胡玮炜的采访才知道,她原名叫胡玮玮。

她小时候第一次翻字典时,特意查了下自己的名字。

玮意为美玉与美好。

那一块美玉不才是最珍贵美好的吗。

随即就找到了自己的父母,要求改名字。

父母无奈只好帮她把第二个“玮”改成了“炜”,意味光明。

只有光才能鉴定美玉,也只有有光,生活才会更美好。

2004年胡玮炜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新闻系毕业。

刚从大学毕业的胡玮炜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梦想着成为一个像法拉奇(采访过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等战争,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一样的战地记者,去维护世界的和平,防止世界被破坏.....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胡玮炜第一份工作是汽车记者岗位,月薪只有三千块,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工资除去水电和日常开销,已经所剩无几。

但胡玮炜硬是把这项工作干了十年,可惜工资的涨幅不大,十年之后工资也是没有破万。

这也是胡玮炜多年之后唏嘘的一件事了。

之后在美国拉斯维加参加消费类电子展上,胡玮炜看到了许多汽车公司的展出,据当时胡玮炜回忆,她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未来汽车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胡玮炜在那次展览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随即便找到当时的老板开设《汽车与科技》新栏目,希望由自己来负责这个项目。

但老板质疑这个项目的前途,陆陆续续拖了将近半年时间。

胡玮炜见项目无望,随即辞职,自己做了一家名为极客的汽车媒体公司,并且立志做一家国内最好,最有趣的汽车科技新媒体。

但这家公司似乎并没有在汽车上有太多天赋。

当初在拉投资时,胡玮炜就曾找过后来的合伙人李斌。

李斌对胡玮炜很热情,但是对胡玮炜的点评很冷酷。

“胡玮炜你不要幻想自己成为一个企业家。“

可见胡玮炜在汽车方面的”天赋“。

但之后胡玮炜的一个想法让李斌打脸了,甚至成为了她的投资人。

2

胡玮炜似乎天生就和自行车有着不解之缘。

胡玮炜从小便喜欢骑行,小时候收到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辆自行车,当时高兴了很久,还给自己的自行车取名为”紫衫龙王“.....

在之后一次回到杭州虎跑时,也想骑自行车,但是却没有找到租赁自行车的地点。

而之前在瑞典哥德堡,胡玮炜也曾遭遇过租赁公共单车失败的经历。

这时胡玮炜便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

在大城市里面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城市过于拥挤,打车也要等很久,坐一辆黑车似乎又太危险了。

那我能不能像机器猫一样,想用自行车的时候,就从口袋里掏出一辆自行车,不用时我再把他放回去呢。

之后,胡玮炜一次带出行团队去见李斌。

当时那个团队想做一个电动车的项目,但是李斌兴趣不大。

无聊之下的李斌突然说了一句话:“哎,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做共享单车呢?用手机扫描开锁那种。”

胡玮炜的心瞬间就被击中了,这不就是我的机器猫想法么,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啊。

随后便在会议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李斌顿时对胡玮炜刮目相看。

之后俩人相谈甚欢,在当天就拍板决定了这个项目的名字——Mobike,中文名摩拜单车。

在技术研发上胡玮炜也颇为严格,这种严格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工匠精神,因此她也将产品研发看的极为重要。

当时胡玮炜对自己单车的要求难倒了许多人。

需要一把智能锁,满足扫码开锁,即走即停,除了能接受信号和匹配软件后台,还能接受指令开锁,报告定位和自动充电,并且四年内不用修的自行单车

这些要求几乎吓跑了所有自行车产商,就连当初的出行团队都觉得这个项目赚钱难度太大,都纷纷离开。

胡玮炜被迫成为了摩拜单车的创始人。

成为了摩拜单车项目的负责人,事情当然也是少不了的。

作为创始人的胡玮炜,开始跑到各大工厂里面问材料,找设计师,只为了可以设计出更好的单车。

在一次聚会上,当胡玮炜再一次问起身边的朋友是否能找到能够帮助自己的设计师时。

一位卷发青年站了出来,并承诺帮助胡玮炜实现这些想法。

这位卷发青年不仅用传动轴取代了链子,连单摆臂、实心轮胎等问题也帮胡玮炜一并解决了。

而这个青年便是自家汽车的CEO王超。

能够让一家公司的CEO费心耗力的设计单车,可见胡玮炜人脉和人缘之好。

但刚刚出生的摩拜单车还是一度面临着夭折的风险。

第一批摩拜单车的成本始终居高不下,生产的后续资金也没有到账,心一狠的胡玮炜甚至抛售了自己创办的极客汽车的大部分股份。

在接下来的单车生产上,胡玮炜也费了大力气。

市场上的智能锁代工厂要么就是要价超过了预定水平,要么就是嫌弃胡玮炜的订单量太小直接遭到了拒绝。

无奈的胡玮炜干脆自己在无锡的郊外找到了一个闲置的车间,开始自己生产。

胡玮炜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用小刀,胶水,搞好大致的框架,钮上螺丝,喷上油漆。

花了几个月,硬是把200把智能锁给搞定了。

之后第一代摩拜单车正式投入到市场上,在投入到市场上的13个小时,所有的单车就被骑走,那一晚,胡玮炜激动的一晚上都没有睡。

3

胡玮炜说:“我可能比较轴,我会主动排斥掉所有这些跟我说不靠谱的东西,你说做不到,我现在没办法证明,我最后会做出来给大家看。”

当胡玮炜还是记者时,老板不相信胡玮炜的话,胡玮炜便自己出来创业,告诉别人她做到了。

当李斌觉得胡玮炜在创业上没天赋时,她让李斌改变了观念。

当大部分人都觉得共享单车没有前途时,胡玮炜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并不是”花瓶“。

胡玮炜的共享单车第一次被人使用时似乎只是一丝小小的火苗,但当火苗落在的大地上,火苗变成了燎原大火。

在我的印象中,摩拜单车就像雨后的春笋一般,不知从何处便生长了出来,街街角角似乎都有了它的身影。

不久后,摩拜单车就覆盖了全国29座城市,更是在一线城市投放了数量超过10万辆,也真正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2017年,摩拜单车似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摩拜单车在创立之初到巅峰便只用了短短两年,便完成了七轮融资。

在社会上更是被美国权威媒体《财富》杂志评为“2017 改变世界的 50 家公司”之一,被人民日报评为 中国“互联网+” 优秀案例,获得铂慧年度品牌 50 强榜单等荣誉。

腾讯、红杉、携程、华住、富士康等等,都选择了投资这新兴的”超级独角兽“,当时摩拜的市场估值超过百亿。

但人怕出名,猪怕壮。

在当时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名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在朋友圈刷屏。

引起了许多人的探讨,甚至韩寒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至此,胡玮炜这个人也正式被大众所熟识。

而在业务上,随着摩拜共享单车的扩张和ofo单车的冲突也逐渐升级,似乎有着当年网约车大战的趋势。

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胡玮炜

共享单车行业也许真的如雨后春笋一般,来的快,去的也快。

随着市场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摩拜单车盈利逐渐下降,胡玮炜的团队逐渐清醒。

接着迅速地以27亿美元的价格将摩拜单车出售给美团。

不久,胡玮炜正式宣布辞去摩拜单车CEO职位。

在胡玮炜写给所有原摩拜单车职员的辞职信中写到:

”大家都更喜欢戏剧性,然而我更愿意积极看待一切。谢谢所有人把我们捧到改变世界的高度,也谢谢大家对摩拜的重新审视。并不存在所谓的’出局’,在我看来一切是新的开始”。

摩拜单车从那时开始了美团时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