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星球下资料,
加入通讯录扩人脉
!
请
扫
二维码
👆
引子:
微流控
POCT
分子检测创业公司老总,一直没能成功融资。看到
Cue Health
倒闭,触动很大。
POCT
:老章,我深耕微流控
POCT
分子检测快十年了,前几天把各项经费统计了一下,没有一千万,也差不了多少了,这还没算我自己和学生的十年时间精力投入。
Cue Health
这样的公司,技术已经算很不错了,居然还倒闭了,更让我看不到希望了。跟我聊的投资人倒是不少,夸夸我的项目,完了就没下文了。
老章:前几年的
POCT
热,带火了一些公司,潮水逐步退去,投资机构冷静下来,更理性地去看待,再加上之前获投资的一些
POCT
公司的表现就摆在那。投资人群体,天天跟创业者打交道,智商情商都极高,觉得不该说的,都烂在肚子里。夸你项目的,多半是不想投你,夸你不是鼓励你提高价格嘛。有致命伤的,也不会说,直接用脚投票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会跟你提一下。
今天老章用抬杠的态度,挑战一下你,看能不能帮你理一理思路。
————————————————————
老章:你做微流控分子检测,具体检测什么指标项目?
POCT
:只要设计好引物探针,各种基因都可以检测啊。
老章:你这是从纯技术角度来说的,你把它当一个产品的话,你先要考虑,为什么用你的产品,不用其他产品?所以,我的问题其实是:具体哪个核酸指标,是要用你的产品来检测,而不用传统的
PCR
,也不用不需要仪器的核酸检测试剂卡,也不用其他各种核酸检测产品?检测抗原抗体,不检测核酸能不能达到检测目的?
POCT
:我的技术,主要的特点是:样品处理到结果读取,整个流程都集成在一起了。而且替换盘片,可以检测多种指标。
——多功能,操作便捷。
像乙肝、结核、新冠、流感、性病、
HIV
、
HPV
,等,哪个项目用量大,就先开发哪个项目的产品。
老章: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那我来帮你说。比如以乙肝为例,不是急症,胶体金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剩下需要核酸检测来诊断是否感染的情形,是怀疑暴露但还没到身体形成抗体的这个窗口期,也没紧急到争分夺秒的程度,而且
PCR
要比你的方法便宜得多、准确度更高;哪怕真要紧急检测是否感染的,你的通量太小,一位患者的样本被检测时,又来新的患者,只能等着。需要通过定量来评判病情或疗效的,你的技术又不能定量,其实目前微流控做分子检测的,基本上都是恒温扩增,难以实现定量检测。而且核酸需要做定量检测的,大都不紧急。
POCT
:我的技术“多功能、操作便捷”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老章:你一直引以为傲的“多功能”,在很多场景下可能恰恰为成为你的硬伤。你一直强调你的技术“多功能”,却忽视了你的“多功能”是有条件的多功能——要给它配套对应的试剂盘。而且你同时测多个指标的话,这些指标就绑在一起必须要一起测了。你在技术端,多少会忽略注册报批相关的工作,你每个试剂盘都要单独拿注册证,你刚列举的检测项目,都被归在
3
类医疗器械,注册难度大、成本高,何况每个盘上又有多个指标。相对来说,HPV分型可能是比较适合你的技术去做的,如果成本、精度都不错的话。
医疗机构要库存对应的多种试剂盘,就算按最理想的状态算,你的仪器满负荷跑,
8
个小时也只能检测十几个样本,还要跟几毛钱成本的胶体金抢饭吃。
操作便捷,能便捷得过胶体金、核酸检测试剂卡?
POCT
:我本来就挺悲观,被你一顿
PUA
,搞得我更沮丧了。
老章:也许是因为你是纯理工出身,关注点在微流控技术上,一开始挑的方向和方案,就不是太合适。分子检测
POCT
,优思达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无论技术还是市场表现,都算得上优秀。如果你好好观察优思达的话,你会发现优思达的很多理念刚好跟你相反。
(
1
)优思达并没有追求一个试剂单元(优思达的是试管型的)检测一堆指标,只检测一个指标。而且核心业务集中在“结核”一件事上,后来成规模了,才散逐步增加了其他项目,但也没有把多个指标集成在一个试剂单元上。
(
2
)优思达的产品设计,借助试剂玻璃化技术,使得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液态试剂在管子中都没移动,而是通过磁导让目标核酸移动,所以试剂单元的成本可控,仪器也非常简单。而大多数微流控技术,都是要“控”这个“微流”,而对液体的操控,难度要远远超过对磁珠的操控。
(
3
)优思达的试管型试剂单元,可以配套
PCR
变温扩增,也可以恒温扩增。而盘片很难实现来回精准变温。
(
4
)优思达的核酸检测试剂卡新产品,是完全不需要仪器的。
你千万不要觉得被
PUA
,你要做
POCT
分子检测,实际情况比我刚说的还要严峻得多得多,口罩几年,哪个医学实验室里没躺着几台闲置
PCR
仪;跨界做大建康的美团京东们,已经把线上买药的业务跑顺溜了,接下来居家送检就是他们的业务增长点,这些都是你的对手。而你的技术对应的产业链、成本、被认可程度,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甚至刚出台的《乡镇卫生院医用装备配置标准》,专门规范了
POCT
公司本来最能说圆的“基层医疗机构”市场,可惜这个标准里面的分子检测设备,也是指明要用
PCR
扩增仪,而且
PCR
扩增仪在标准中也不算“基本品目”,推荐强度要放在血球、免疫、生化之后。
下篇文章会聊一聊“微流控
POCT
免疫检测”。
最后,让我们一起看看
POCT
分子检测公司的现状吧——
国内公司,提名字不太好,给个数据吧:
2023
年
POCT
分子赛道融资额同比降
60%
,早期项目估值缩水
30%-50%
。
技术同质化严重(
80%
企业扎堆呼吸道检测),缺乏临床痛点突破。
国外公司:
Cue Health
,倒闭。
Lucira Health
,申请破产保护。
Cepheid
(丹纳赫旗下),明星产品
GeneXpert
(结核、
HIV
检测)占据全球基层医疗市场
70%
份额,但设备价格高(单台约
2
万美元),在低收入国家依赖政府补贴。
BioFire
(生物梅里埃),
FilmArray
系统(
2
小时检测
24
种病原体)主导欧美急诊科市场,但设备重(无法便携),难以下沉到家庭场景。
Visby Medical
(美国),推出“一次性
PCR
检测盒”(无设备依赖),获
FDA
批准用于性传播感染检测,但单次检测成本高(约
50
美元),商业化受限。
DnaNudge
(英国),现状:基于
CRISPR
技术的“可穿戴分子检测仪”获
CE
认证,融资遇冷后转向军工订单续命。
LetsGetChecked
(家庭检测试剂盒品牌),
2023
年裁员
30%
,业务收缩至核心品类(性健康、代谢检测),退出部分
POCT
产品线。
本站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