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E药脸谱网 作者:帕尼_z
「2017年是灵北进入中国的第10年,这家丹麦药企也将适应中国医药行业的新变化来继续开拓中国市场。」
灵北中国总裁兼总经理柯嵩涵(Søren Kjeld Kristensen)
作为一家专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跨国药企,灵北公司的体量和国内知名度并不及一些全球制药巨头。2017年是灵北进入中国的第10年,这家丹麦药企也将适应中国医药行业的新变化来继续开拓中国市场。近日,灵北中国总裁兼总经理柯嵩涵接受了E药经理人专访,详解灵北中国下一个十年的新故事。
未满足的巨大医疗需求
在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为3.02%,抑郁症患者人数超过4000万,但是,目前就诊率不足10%,主要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存在误区。
柯嵩涵认为:“在中国,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诊断和治疗。抑郁症不仅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首位,由抑郁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在2021年达到70亿人民币。
老年痴呆症是另一个被长期忽略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2020年六十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2.5亿,每百人中就有17位老年人。与此同时,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也高居世界首位,全球每四个患者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这使得老年痴呆症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巨大的负担。
近些年来,由于老龄化程度加剧,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医学界,对于老年痴呆症的认识都在逐步完善。但是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公众对此疾病的认识依然不足,48.8%的人群认为痴呆是正常的衰老过程,没有让老人及时就医。
从2013年《精神卫生法》的正式实施到2016年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都对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精神神经疾病给予了高度关注,从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我国在精神神经领域存在着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从政策层面看,“早诊断、早治疗”是当前中国精神神经疾病治疗的核心战略。随着政策的推动,精神神经治疗用药需求在“十三五”期间有望大幅提升。
柯嵩涵表示:中国中枢神经疾病市场占全球中枢神经市场的4%,与此对应的是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8%。从全球市场来看中枢神经疾病市场的市场投入还是远远不足的,灵北作为全球神经和精神疾病领域的领导者,我们会竭尽所能,服务中国市场和广大患者。
新十年:继续专注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是灵北重点关注的四大疾病领域。这些领域都普遍存在发病率持续上升,但是疾病认知和就诊率却远远不足的矛盾。
入华十年,灵北已经在中国上市了一系列经典的药品,如治疗抑郁症的来士普,治疗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易倍申。仅过去的五年,这些经典产品已经让中国近2100万患者获益。
据柯嵩涵透露,灵北将扩大公司主要产品之一,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易倍申在中国市场的覆盖率。截至目前,易倍申覆盖了国内35个大城市的主要医院,而灵北的下一步规划则是将易倍申下沉覆盖至中小城市。此外,灵北也希望能将易倍申拓展到西部地区。
2016年,灵北全球实现营收23.23亿美元,同比增长7%。柯嵩涵表示,这是灵北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并会在今年加大投入力度。尽管并未披露中国区具体财报数据,但柯嵩涵透露,中国将成为灵北全球第二大市场,紧随美国之后,确保中国市场可及性将会被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