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
《像水一样流》《不像说母语者》《爱的荒漠》《一场对谈》《奇遇》《光年》《随机快乐》《十一个时区之旅》《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自然权利与历史》
作者: [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Comme l'eau qui coule
译者: 李玉民 / 段映虹
出版年: 2024-12
法国二十世纪杰出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经典中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录了尤瑟纳尔三部颇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均创作或构思于作家的青年时期,最终在晚年结集出版。三部小说虽然背景和主题各异,但都探讨了人的情感、际遇和行为动机,表现出“一切如流水”的人生状态。
豆友@nie-okuma
非常好看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第一次读《安娜,姐姐……》时甚至有点喘不过气,总忍不住想称之为骨科be美学天花板(词穷)。炽热的情感和欲望在冷静克制的文字之下暗流涌动直至惊涛骇浪,只有死亡可以中断,只有时间可以缓和。《默默无闻的人》清明透彻,海阔天空,越看越觉得纳塔纳埃尔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一个美好的早晨》里有一个美好的梦,小拉扎尔的万千形态飞过眼前,轻快灵动。总之,这是一本完全可以感受到尤瑟纳尔文学魅力的书,而且很容易进入。
作者: [美] 周蕾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副标题: 作为后殖民体验的言语
原作名: Not Like a Native Speaker: On Languaging as a Postcolonial Experience
译者: 周云龙
出版年: 2024-12
华裔文化批评家周蕾基于种族、语言、身份认同的研究作品。出于自身对身份认同的敏感,周蕾观察到语言带来的不平等与失语,反思不同肤色和阶级的语言与写作,认为语言实际上成为一种生命政治的秩序。本书不仅重新定义了后殖民研究中的地缘政治边界,还展示了如何将历史经验与基于声音和剧本的习惯、实践、情感、想象联系起来。
豆友@2D
聚焦后殖民语言难题、跨文化困境、香港饮食书写、广播剧时代的童年记忆。是一场超越身份政治局限的真诚、严谨且精彩的反思,也是周蕾老师的具身式书写。最后一章尤为温情。
作者: [法]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野spring
原作名: Le Désert de l'amour
译者: 赵苓岑
出版年: 2024-1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精装文库本。本书讲述了一则跨越十七年、冲破世俗的三角恋故事,道尽红尘男女在职责、道德、欲望间的挣扎,细述人如何被爱改变、塑造、影响一生。
豆友@圆月球
虽然是三角恋,但是笔墨都用在不同视角出发去反复剖析爱情。对于库雷热医生,玛丽亚让他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爱的荒漠之中,即使自己的感情多么炙热,自己也无法让对方感受到这份爱情。对于雷蒙,玛丽亚把他囚禁在了爱的荒漠之中,她的拒绝让他把爱变成扭曲他人命运的手段,让自己囚禁在自己荒漠之中。而作者对于这两个男性的塑造手段则是反复剖析甚至做到了祛魅,兢兢业业的中年男以为自己能够以成熟的魅力得到对方的爱,最后变成可悲的丑角。自大的年轻人,当意识到对方的感情和身份后,前面不断铺垫的粉红泡沫一个个被戳破,只剩下野兽的欲望。玛丽亚则为了填满内心的荒漠选择了扭曲的爱,戏剧化的内心让她不断在神化感情,同时生活经验让她不断清醒。最后两个男人的结局也配的上他们内心的丑态,玛丽亚虽然成为了另一种人,但内心的荒漠不再干涸。
作者: [法] 安妮·埃尔诺 / [法] 罗斯-玛丽·拉格拉夫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苏昉
出版年: 2024-12
本书记录了两位女性之间一场关于阶级问题、代际问题、老年问题和女性主义的对谈。安妮·埃尔诺是著名女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斯-玛丽·拉格拉夫是著名女性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自1970年代以来,这两位女性知识分子一直在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保持交流。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最终在文学和社会学之间勾勒出个体和社会解放的共同愿景。
豆友@Mickey1212
应该是看完了所有已经出版的埃尔诺的作品,作为最后一本看的,只能说很感动,虽然说是对谈,但内容一点都不浅笑,书里提到了很多她的很多作品,看完可以更好的了解埃尔诺的创作脉络,对女性主义,对老年生活的看法等,对她本人了解的更深入和全面了。
作者: [秘鲁] 克劳迪娅·乌略亚·多诺索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行思
副标题: 我在罗马尼亚杀了一只狗
原作名: Yo maté a un perro en Rumanía
译者: 赵莫聪
出版年: 2024-11
新生代西语小说家克劳迪娅·乌略亚·多诺索的首部长篇作品。这是一本语言之间的书,一本关于超越语言的生物之间的交流/理解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小说以一条狗的精彩独白开篇,从第二章起由主角叙述。随着他们穿越一个陌生的罗马尼亚,主角的过去逐渐揭晓。在生存与毁灭的欲望之间,作者用充满想象力、朴素而诗意的语言开辟了自己的道路。
豆友@Simonoth
推荐这本书算是做功德吧。希望合适的人能从中获得力量。阅读体验挺微妙的。开头是狗在说话,狗说话这么文让我感觉狗比我有文化。前半部分是女主角的叙述,可能是镇静剂的缘故说得比较平(服用过类似药物的人应该能对应上);后半部分更像拉美文学了,叙述者的转换、形式和语气的变化,隐秘的痛苦有可能解决么,在这个故事里至少有一点希望。
作者: [美] 詹姆斯·索特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Light Years
译者: 孔亚雷
出版年: 2024-12
美国小说家詹姆斯·索特的长篇小说。在索特笔下,碎片具有永恒的意义,人生中那些不可磨灭的时刻被酿成烈酒,而几个句子便足够丰富重大的事件隐秘地发生。芮徳娜和维瑞夫妇的生活, 似乎是一场无尽的饗宴。模范家庭,理想人生,却在几无觉察间如一艘大船慢慢腐朽,无可挽回。从未有人这样写过被时间磨损的爱和婚姻,也没有谁如此心碎地写出家庭与自我、占有与舍弃之间扩散的裂痕。
豆友@大金下班后
太美了,几乎使人疲倦。生活是天气,生活是食物,想象把生活中所有世俗的部分去除掉,只剩下最基本那些,吃饭、睡觉、聊天和做爱,简洁而单调。然后试着把这些也抹去,那剩下的是什么?对欲望的恐惧,逝去的悔恨以及何为自我的疑惑。其实最后什么都没有,如同深秋雨后的黄昏,虚弱的阳光射进屋子里,转瞬即逝。
作者: [美] 约瑟夫·法斯勒 编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Light the Dark: Writers on Creativity, Inspiration, and the Artistic Process
译者: 刘韶方
出版年: 2024-11
编者乔·法斯勒向作家们提问:“什么样的文字曾经激发了你的灵感?”。四十三位当代位作家各选了最为打动自己的一段文字,借此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与人生旅途,真诚慷慨地与读者分享最真实的心得与回忆。
豆友@亦非
上周的惊喜之书,有几篇写得特别真诚:谭恩美、柳原汉雅、凯瑟琳·哈里森(以前完全没读过她的作品);斯蒂芬·金比盖曼真诚。全书布满了出其不意的彩蛋:卡勒德·胡赛尼做保安的时候读《肖申克的救赎》;李翊云说“我的小说是关于孤儿的,他们在任何地方都不受欢迎”;阮清越评安东尼奥·洛博·安图内斯;还有伊桑·卡宁,我很喜欢他的《怀疑者年鉴》,这次从他喜欢的作家和作品类型里找到了一部分原因!
作者: [波] 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Imperium
译者: 刘伟
出版年: 2025-1
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群国家被统一在同一个身份之下——疆域横跨十一个时区的苏联。本书是波兰著名记者卡普希钦斯基关于这个超级大国的私人报告和回忆录。卡普希钦斯基行走数万公里,见证事件发生的现场,与上百名苏联公民交谈,呈现他们人生故事与命运的瞬间,并将来自路上的思考、洞见与历史叙事编织在一起。
豆友@twopersons
阿特伍德写下后记,《使女的故事》那种阴冷的气氛可以说是完全参考了邻国吧。从准备出发目的地的那一刻开始,矛盾不断。“哪里有战争,哪里就卡普希钦斯基。”出发准备,搜查,登上飞机,下飞机几度换车,在酒吧消磨到怀疑人生,为了不影响帮助他的人反复内心咀嚼被抓后的台词。看到的不过是废墟,看着活着人多是麻木,因为愤慨会让人失去理智,没有理性的话就会消失。书里描述了一个场景:修建道路从两头开始,水淹了路,修路的人因为太冷原地死了。来年开工,重新一个轮回。莫说他人笑话,且看今朝。
作者: [法] 亨利·列斐伏尔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折射集
原作名: La Pensée marxiste et la ville
译者: 郑劲超 / 刘怀玉
出版年: 2025-1
本书是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研究城市问题的一系列著作中的一部,也是与马克思主义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列斐伏尔深入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关于城市问题的重要论述,其关注的焦点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框架下的城市以及随之而来的都市总问题式”。本书不仅是一本经典文献导读著作,而且揭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当代资本主义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新现象、新趋势,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先驱性著作。
豆友@春天的燕子
西马中最早的一本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城市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提出了城市主体的思想,即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条道路!为后面空间的生产理论奠定了基础!值得研究!
作者: [美] 列奥·施特劳斯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彭刚
出版年: 2024-12
自然权利问题乃是当代政治与社会哲学中首要的议题之一,本书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并论证了在伦理和政治领域区分对错的坚实的现实基础何在。在本书中,施特劳斯尤其从古典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入手,揭示出以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的学说为代表的现代自然权利理论所导致的自然权利的危机。
豆友@鸿渐
施特劳斯的强大处在于,将思想分析的两条路线,即internal tendency和situational thinking结合,揭示出约束了思想者的精神之流的隐匿的时间之绳。自然权利的系统所立为根基的,个体观念和发展观念,其实以丰饶的自然为基盘,指向先定的和谐。然而这种平衡没能保持,世俗的主体离弃了第一自然应有的神圣性。Providence隐于幕后,而对过去的凝神注目也遭贬低。个体观念与发展观念曾践踏传统的目的论,现在又陷入相互倾轧的境地——新康德主义对个体的黑箱无能为力。现代的斗争是幽深的个性及其对自由的渴求与客观世界的力量之间的斗争,这斗争曾为引领历史的伟大人物所缓和,并由后者进入民族命运,补充历史的生命力。但这种张力已失去,普鲁士式国家与卓越个人即便再现,也不过沦为历史的丑剧。
“豆瓣一周新书精选”基于前一周豆瓣用户对近期新出版图书条目的标记行为(想读、读过、评分等),每周发布一次,为你呈现一周内的精选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