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流通消费领域出台新政
!!!
新政实施周期长达三年
将对新车消费场景
汽车后市场服务、汽车流通领域等
全产业链产生多重积极影响
探索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政策
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日前,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为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将在2025—2027年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这是近年来有关部门首次针对汽车流通消费领域推出具体实施方案。
《通知》提出,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限行措施,推进购车指标精细化差异化管理,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等多种方式,
探索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政策
,更好地满足居民汽车购买需求。
受此影响
国内汽车限购政策开始出现松绑迹象
今年1月26日,北京市交管部门明确表示,2025年北京市小客车指标配额为10万个,并将于5月26日面向无车家庭定向增发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而去年增发的数量仅为2万个。业内认为,今年上半年,陆续会有汽车限购城市公布新增小客车指标的消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去年,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明确
要求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购买限制
。参考当前持续提升的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可以看出,逐步取消汽车限购已经是有关部门的明确政策导向。
《通知》还提出,
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车消费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对记者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广泛应用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通信运营企业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的具体应用场景需求,对通信网络进行优化升级,确保专用无线电通信频段能安全使用等。同时,地方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为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提供有效保障。
满足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
释放车辆改装市场消费潜力
在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现代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预计今年将进一步扩大。
《通知》提出,
推动汽车改装、汽车赛事等规范有序发展
,因地制宜地打造汽车与旅游、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消费创新项目,
促进汽车由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转变
。同时,建立健全汽车改装行业及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完善汽车改装技术标准,加强宣传培训和监管,明确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同时,满
足居民汽车休闲娱乐需求
。
记者了解到,目前汽车改装行业缺乏设计、质量、安装等统一技术要求、从业者人员水平良莠不齐、服务流程不规范等有关,影响了改装行业的发展。
为改变这一市场现状,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发布的《汽车改装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从基础通用、产品质量、改装服务、技术要求与检验等方面逐步建立我国汽车改装团体标准体系,并将于2025年制定15项以上汽车改装团体标准,初步建立支撑汽车改装政府管理、行业发展、企业经营的团体标准体系;到2030年,促进标准与政策联动,全面推动汽车合规改装普及。
崔东树表示,在《通知》进一步明确对汽车改装产业发展的支持下,一系列汽车改装团体标准的密集发布将填补国内汽车改装标准的空白。随着这些标准的逐步出台,将在支持政府管理、规范改装市场秩序、提升改装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充分释放车辆改装市场的消费潜力。
汽车后市场服务
将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支撑
去年以来实施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为汽车报废行业带来了发展良机。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可以预见,在更大规模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下,今年汽车报废数量将呈较快增长态势。
行业预测,今年汽车后市场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元左右,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支撑。
《通知》提出,
继续支持高水平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项目建设,鼓励发展“互联网+回收”模式,提升汽车回收数字化水平
。鼓励构建报废机动车回用件多样化推广渠道,推动形成“车辆精细化拆解+回用件高效流通”发展模式。
这有助于车企挖掘报废汽车材料全生命周期价值,实现变废为宝。
在利用数字化转型方面,《通知》
鼓励各地充分利用既有资源,依托充(换)电基础设施、4S店、加油站、停车场等搭建汽车使用配套设施及服务平台,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更好服务汽车购买和使用
。崔东树认为,数据在赋能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供应链水平。此外,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需求,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消费市场趋势、调整销售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