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幸福东台  ·  好多东台人都在用,超方便! ·  昨天  
幸福东台  ·  好多东台人都在用,超方便! ·  昨天  
英国那些事儿  ·  拉面店被差评,店长竟悬赏20万人肉顾客:不改 ... ·  2 天前  
英国大家谈  ·  英国大家谈商务合作及转载须知 ·  3 天前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4 天前  
营销之美  ·  DeepSeek使用图鉴:人类和AI谁在玩弄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银行压力更大了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4-05-25 00:00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 米筐投资 ,作者和卿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除了银行要配合保交楼、化债外,外部的监管也给银行增加了额外的压力。

前几天,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首次发行400亿和打算发行300亿人民币 全损吸收能力债券 (后文称为 TLAC债券 )。

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消息,都被1万亿超长期特备国债发行所吸引,却完全忽略了“首次”二字。

在我看来银行这次发债远比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重要的多多的多。

因为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事儿今年三月大会已经敲定,现在只是落实而已,影响早已被消化。

然而,银行发行的 TLAC债券 却完全不同,未来不仅涉及3.4万亿的“窟窿”(2019年测算,这几年补了不少,但也有万亿规模),而且为了填窟窿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多, 直接影响到咱们的经济,甚至是每一个人。

接下来,咱们详细地说一说其中的道道。

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TLAC债券,为什么两家大银行要发行这个东西,它到底是干嘛的(注:懂的可直接跳到第二部分)。

简单来说, TLAC债券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遏制大银行全球风险蔓延而生的一种借钱工具,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大银行倒闭不用政府救助花纳税人的钱也能靠自身扛过去。

当年次贷危机,美国花了2500亿美元、英国花455亿英镑、德国花了800亿欧元......最后都是靠政府注资才遏制住了风险。

正是吃了这次亏,全球各国都认为需要让大银行有自我处理危机的能力,这样才可以将金融风险扼杀在“局部”。

这才催生了TLAC债券这个玩意儿:一旦大银行破产,银行发的TLAC债券就可以让银行少还一些钱甚至直接转换成股票不用还了。

次贷危机之后,咱们银行飞速成长。

目前,全球符合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有30家,我们就占了5个名额,分别是中、农、工、建和交通银行(2023年11月入围)。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监管的要求,我们的五大行必须要在2025年、2028年达到能自身消化风险的目标,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下图:


然而,现在已经2024年,距离要求的时间不足一年,可资金缺口却非常大,距离完成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高层分别批复同意农业银行发行4500亿元资本工具,以及同意中国银行发行4500亿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资本工具,批复额度显著高于往年水平。

按照2021年中国银行财务管理部《对银行业TLAC 实施的思考》一文于2021的测算,大概也需要万亿之巨。

正所谓,时间紧任务重,这一层的监管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难免让银行做出一些超预期的举动。

其影响,也自然会被短时间快速放大。

其中, 最直接的必然是5大行的放贷能力迅速减弱。

因为银行提高自己防风险成本的同时,也就变相地放弃了更多的放贷赚钱空间。

很多人会疑问,他放贷能力强不强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只想说,关系大大的。

就拿存款利率降低这件事儿来说。

以前哪见过降息把贷款利率下调,存款利率也跟着下调那么多的?!

可是,最近这两年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几乎每次降息前,银行都是先把存款利率下调之后才顺着央行目标于20号宣布降息。

这多少跟银行成本增加密不可分。

要知道,成本就是风险的一面镜子,成本高意味着潜在的经营风险也大。

这些年银行又是负责地方化债又是稳地产,不少人还提前还贷,贷款利率又是一降再降,鸭梨山大。 净息差 早已跌破1.8%的“软性要求”,连上个月五大行公布的季度利润增速也慢了很多。

此刻此刻,外部监管又提出了这么高的要求,银行好的贷款难找就只能从存款利率上做文章降低自己的成本。

毫不客气的, 存款利率下调跟监管约束带来的成本上升也密不可分,未来降息前先降存款利率的势头难以改变。

这不,前不久银行大额存单下架就是下一轮降息的前奏。

另外, 往大了说,银行放贷能力减弱,也意味着高层通过银行支撑经济的能力也在减弱。

以前央行放水100块,通过银行放大可能会产生600块的效果。现在呢,央行放水100块,因为紧箍咒带着,再通过银行可能就只会产生400块甚至不足400块的效果。

这恐怕也是不少人认为我们掉进 流动性陷阱 ,高层打算通过“央行买卖国债”换种方式放水的原因所在吧。


最后,还有一种影响最值得注意。

那就是银行会如何操作应对这种“不利”。

按照公式TLAC充足率 = TLAC(资本 + 合格债务工具)/RWA( 风险加权资产 ) ,银行要么增大分子,要么减小分母。

先说增大分子的操作影响。

增大分母无非就是银行想发设法筹到更多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关键时候能替自己挡挡子弹。

而方式,只能发行资本补充工具,或者财政给它注资。

或许, 最近两大行发行的700亿TLAC还只是开胃菜,后续其他三家银行也会逐步加入“筹钱行列”。

而如果财政注资,那将又是一笔新的“放水”,鉴于万亿缺口,2025年1月1日前就要筹够,这波水只会是又急又大。

所以,放眼当下,财政要发债筹钱、银行也要发债筹钱,二者叠加,抽水的效果杠杠滴。从这个角度讲, 今年剩下的时间,咱们的货币政策只会是宽松宽松再宽松,大方向依旧利于债市。

债牛格局未结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