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大白菜上的黑点是什么?还能吃吗?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逮捕尹锡悦,开始执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高三学子请注意,今年多了所很牛的国字头大学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6 17:31

正文

“初创时期,千头万绪”,社科院研究生院相关人士透露,研究生院成立了一个“协调办”负责筹建社科大,筹建工作有什么进展会及时发布。(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全文共4472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 今年第一批招生的专业中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占了一多半,南方周末记者从社科院一位处级干部处了解到,社科院大学成立后,将要大力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相关的专业。


  • 社科大有望采用类似“研究生式”培养模式,未来进入这所大学的学生有望从本科阶段开始,就有专业老师指导学术研究和学习指导,平均一个教授可能只带五六名学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2017年5月19日,教育部宣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社科大”)获准创办。按照计划,社科大的组建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为基础,将接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下简称“中青院”)的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这意味着,往年招生时一直占据提前录取优势的中青院,今后的本科专业将停办。


5月19日下午,中青院立即召开了中层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老师说,会议谈到具体事项时,除了明确停办本专科专业、“人随机构走”等原则性规定外,并未传达更多的细节。


由于公开的信息有限,半个月之后,利益攸关的中青院老师们仍觉得社科大披有一层神秘的外衣。对外界而言,社科大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此前报道称社科大的“三定”方案、学校章程已制定完毕,但至今没有公开。


“初创时期,千头万绪”,社科院研究生院相关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研究生院成立了一个“协调办”负责筹建社科大,筹建工作有什么进展会及时发布,5月22日下午,“协调办”已到中青院进行过一次工作对接。


1
动议曾被搁置

即将成为社科大本部的社科院研究生院,位于北京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地处北京西南五环外郊区,校训碑上刻有“笃学、慎思、明辨、尚行”八字,今秋入学的社科大本科新生将入驻于此。


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研究生院,社科院研究生院有着“东风第一枝”的美誉。公开资料显示,1978年1月,也就是社科院成立半年后,为了尽快改变“文革”后科研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社科院党组就决定启动招收研究生的准备工作,任命邓力群为领导小组组长。


1978年8月19日,社科院正式向中宣部并国务院递交报告,请示建立研究生院的问题,叶剑英、邓小平、乌兰夫、汪东兴等领导同志批示同意成立。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长由周扬担任,其后几任院长也都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如第二任院长温济泽、第三任院长胡绳。


中国社科院一直被当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依托社科院的师资和研究力量,研究生院成立后学科建设迅速发展,截至2014年7月,社科院研究生院已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3个,拥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09个,成为“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一流研究生院”。


然而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目标并不限于此,“社科院早已有意开办本科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一所大学。”相关知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只是动议一度被搁置。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上一届社科院领导班子(2013年以前)履职期间,研究生院就提出过动议,并寄望趁2011年研究生院整体搬迁的东风启动此事,社科院党组会还将这一动议作为议题讨论过,但没有通过。当时的意见是,社科院的定位是智囊机构,主要任务还是应该围绕智囊团、思想库开展工作,而且社科院也不具备开展本科生教学的条件。


“动议虽然被搁置,但研究生院并没有就此放弃。”社科院一位局级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2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之后,研究生院再次申请创办大学,2013年筹建工作被提上了日程,并在2016年迎来了契机。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精神,团中央的改革在2016年正式启动,所属的中青院也是改革对象之一。中青院成立于1985年,与建于1948年的中央团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按照改革方案,中央团校要回归团干部培训这一主业,剥离其学历教育功能。


剥离的结果是,中青院的本科和部分研究生教育被划入社科院,在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基础上成立社科大。


2016年暑期中青院召开教代会时,学校就提出过几个剥离思路供老师们讨论,一是缩小本科招生规模、裁撤部分专业,二是脱离团中央划归教育部独立办学,三是整体划入某一所大学,四是撤销本科专业。但这次教代会的讨论结果并没有公之于众,此后将近半年时间内,公开报道中也没见到有关中青院去留的进一步消息。


就在中青院的改革逐渐被外界淡忘的时候,今年1月21日,青岛《半岛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报道让中青院再次受到舆论关注,报道称中国社科院将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社科大,并将在青岛建设校区。


学界认为,这一做法既避免了社科大的本科教育重起炉灶,也让中青院的改革能平稳过渡。但社科院、中青院并没有对此作出正面回应,发出这一消息的微信公号不久就删除了那篇文章。不过,社科大也由此渐露真容。


5月24日,社科院研究生院回复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建设社科大既是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的需要,也是中国社科院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需要,而且两家单位学科相近,专业设置覆盖率高,在资源整合、团队融合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基础。


2
首批招生专业突出马克思主义

社科院研究生院还向南方周末记者强调,成立社科大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这句话是习近平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他在会上还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


2017年5月15日,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谈及了发挥高校优势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话题。至于未来的社科院大学如何发挥“高校优势”有待观察。


社科大的诞生显然是带有使命的。2017年3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到社科院研究生院调研时曾指出,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中央交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任务,要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双一流”文科大学。


据悉,社科大今秋招收的第一批本科专业主要就集中在文科,将在4个学院12个专业招收390名本科新生。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学院的招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经济学院招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此外国际关系学院的英语、德语和法语专业今年也将招生。


可以看出,今年第一批招生的专业中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占了一多半,南方周末记者从社科院一处级干部处了解到,社科院大学成立后,将要大力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科相关的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社科院的强项,也是社科院的一项重要任务。2005年5月19日,中共批准社科院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简称“马研院”),现在该院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2014年2月,社科院研究生院又单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后社科院的“马研院”照常运行。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背景是,中宣部从2014年开始委托社科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每年招收100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素养的人才,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攻读博士学位。


“骨干人才计划”涵盖的专业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传统学科,还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法学、宗教学、文艺学等学科。导师们来自社科院以及各知名大学,杨春贵、金冲及、冷溶、汝信、卫兴华、邢贲思等业界名师都赫然在列。201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做法入选中宣部“宣传工作创新百例”。


中青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能与社科院比,但中青院本身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也很重视,2006年就已成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有3个硕士点。


回顾两校的专业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招生时突出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专业了。但社科院研究生院没有回答南方周末记者“将来如何进行总体的专业学科设置”这一问题,只称社科大将拥有8000-10000名学生(含研究生)规模。


目前社科院研究生院、中青院两家单位已组成多个工作组进行对接,中青院的招生办则负责协助今年的本科招生。


3
本科有望采用“研究生式”培养

值得期待的是,社科大将来会在培养方式上有所创新。5月9日,社科大的工作人员到山东省实验中学宣讲,介绍了这所新大学的办学特色,这是社科大首次到高中宣讲。


山东实验中学网站5月11日报道了这次宣讲活动,随后有媒体追访了该校负责人,据介绍,社科大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宣讲时透露,社科大有望采用类似“研究生式”培养模式,未来进入这所大学的学生有望从本科阶段开始,就有专业老师指导学术研究和学习指导,平均一个教授可能只带五六名学生。


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每个班额也不会太大,据介绍,今年招收的12个专业共有15个班,按总人数390人计算,平均每班30人不到。目前能确认的是他们将入驻北京良乡的社科院研究生院,此前一直有传言首批本科生将在青岛就读,社科大青岛校区尚未建成时,先借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之前确有这一说法。”社科院一位知情人士说,由于条件不具备,最后决定今年的新生在北京上课,研究生院已经腾出一部分教室和宿舍,供即将入学的本科生使用。至于学生明年是否要去青岛校区目前尚无定论,但中国社科院要在青岛建设一个高校校区基本已定。


教育是青岛城市发展的一块短板,在青岛相对薄弱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人文社科学科更是“短中之短”,目前在青岛的知名高校中,除了青岛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都偏重于理工科,利用外力由社科院在青岛建设一所人文社科类高校无疑是解决短板的捷径。


2017年1月7日,青岛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据《青岛日报》报道,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同建设高等院校,合作共建青岛研究院。此后“中国社科院大学拟选址青岛李沧区世园会附近”的消息被公开。


“选址青岛”成了不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老师关心的问题。一位参加了中青院5月19日下午中层干部会的老师介绍,社科大接收中青院的本科和部分研究生教育后,中青院教师的分流不可避免,会上传达的方针是“机构跟着职能走”“人员跟着机构走”。


“如果将来学生去青岛,一些有孩子的老师去不了,可能不得不另谋出路。”这位老师还有一个担心是,如果新生都去青岛,可能影响生源。


不过这位老师也表示,在三年左右的过渡期内,保证学生顺利毕业也是所有老师的共同责任。按照部署,划归社科大之后,中青院2014-2016级的本科生和部分2015-2017级的研究生还要在中青院校内完成学业。


4
原校名能否保留?

老师们普遍关心改革后中青院的校名能否保留,职能会如何调整。5月22日,南方周末记者致电中青院党委书记倪邦文,希望采访相关问题。次日中青在线网站刊发的题为“中青院党委负责人答记者问”的新闻稿,回应了关于校名和职能的疑问。


初步设想是,改革后学校仍将保留中央团校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两块牌子,职能上将突出团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责主业,“学习参照中央党校模式”。中青院党委负责人表示,改革后的中青院要为党的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对校名去留的疑问,不仅在中青院存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同样面临校名能否保留的问题。


可以比照的是,2012年中科院在其研究生院基础上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后,就撤销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建制,中科院有关负责人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撤销理由是因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设立与原国家教委制定的《研究生设置暂行规定》不符,依据这一暂行规定,研究生院是指“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也就是说研究生院是设在高校的,在科研机构中设立研究生院依据不足。


中国社科院相关人士说,目前社科院还在考虑要不要保留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牌子。


5月23日,中国社科院一位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社科院大学成立后,应该还会保留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牌子,与社科大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但还没有最终确定”。


点击下方蓝字

下载:南方周末新版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