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莞本地宝  ·  东莞将新增两所公办学校! ·  23 小时前  
广西师乐  ·  2024年下半年贵港市平南县赴外招聘77名中 ... ·  4 天前  
育学园  ·  形势很严重,大家极限存钱吧!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东方家庭教育

跟一位资深高中班主任请教后,我才发现:普娃缺的不是努力,而是……

新东方家庭教育  · 公众号  · 教育 育儿  · 2024-09-29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教育中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理解和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二是避免过度焦虑和社会时钟的影响,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文章通过几个故事和案例,强调了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同时,文章也提醒父母不要过于焦虑,被社会时钟所困,要允许孩子慢慢来,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

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关键观点2: 避免过度焦虑和社会时钟的影响。

父母不必过于追求孩子的成就和速度,按照社会时钟的要求来衡量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过度焦虑和压力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相反,父母应该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给予孩子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关键观点3: 允许孩子慢慢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成长,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组织亲子活动、鼓励孩子参与家务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和自信心。同时,父母也应该鼓励孩子多尝试和探索新事物,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调整。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主创团·遇见小媛

最近,当高中班主任的一位朋友,和我讲起一件事,感慨颇深。

她说,班上有个男生,不是仪容仪表标新立异,就是几次三番和她“诡辩”。

最初她也头疼,觉得该找这个后进生的父母好好聊聊了。

但俩师生“争论”几次后,朋友发现男生并非不懂事。

在一次数学课罚站后,她批评了这个男生,给其安排了一个离办公室最近的专属座位。

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一样,被老师“关照”了,总爱抱怨几句。

但事实上,男生只是表面不满,其实什么都明白。

于是,某天从外面返校时,男生给朋友带了杯咖啡,认真地说:

“我知道您最近几天在加班,下午还有课,提神。”

很是让人欣慰。

是啊,在人人都说的叛逆期,孩子又何尝不是在渴望关注?

就像这位男生后来告诉朋友的:“老师你是为我好,我知道自己错了。”

所以你看,从来没有“后进生,只有“学困生

成绩不好只代表现在,但如果父母、老师能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他们也会在自己的漫漫人生中一路生花。

“他只是榜上无名,并不是脚下无路”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当时上高中的钟生明在课堂上引用的一句话。

那时,他作为纪录片《高三》的拍摄对象之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作为班上的“差生”,说出这样的话,得到的不是赞扬与认同,而是其他人的嘲笑。

因为他成绩不好,经常逃课睡觉,翻墙去网吧,甚至还公然反抗老师。

种种问题,让他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问题少年。

外人不看好,都以为他沉迷于网络,却不知道他是做游戏代练,借此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在那个物价水平不高的时期,他的想法很是清奇。

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才导致高考落榜。

但他也并非抗拒学习,后来他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选择复读,考上大学。

毕业后又靠着先前接触互联网的嗅觉,抓住了电商的风口,买房买车,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年少时夸下的“海口”,也得以实现。

所谓差生,其实并不差。

只是缺一个尊重他们想法的人,引导方向。

也许,钟生明的成功是例外,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引路人:班主任。

在校违纪,学校要处分,是班主任求情再给他一个机会,不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复读,也是班主任劝导的。

这些,都是教育中难能可贵的一部分。

而这个故事,也不是告诉大家学习不重要,而是给予父母们这样的启发:

每个孩子的可能性,不一定写在纸上,但会呈现在他们的言行与兴趣中。

就像一句话说的:

“成长的路千万条,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父母可以建议与引导,但不必着急替他们“定终身”。

别让社会时钟,困住你的孩子

想起朋友家的孩子壮壮,与钟生明的情况截然相反。

壮壮刚上初中,成绩名列前茅。

彼时,朋友看了几本育儿书,上了几节育儿课后,被里面的宝妈、牛娃深深折服,便和我说:

“不行,我家孩子差得也太远了。别人都准备冲刺了,他还在吊车尾。”

当时,她倒也尊重了孩子意见,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

壮壮只以为这是简单的亲子对话,可他说了句“想当翻译官”后,朋友就给她报了各种课:

线上的一对一外教,线下的小班教学,美其名曰“为圆梦做准备”,事实上这孩子学得很痛苦。

直至班主任的电话打到朋友那里,告诉她壮壮几次家庭作业都没完成,随堂测试也越来越糟糕,她才重新找壮壮谈话。

结果,壮壮告诉她:

“妈,我不想当翻译官了,我现在只想做好自己。”

那一刻,朋友才明白过来:

孩子现有的认知与能力滞后于未来,对照他人的节奏学习只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社会时钟”。

即人们处在同一集体,用共享的社会节奏衡量自己的生活。

父母担心孩子落后于他人,就会要求他们“正确且准时”。

但遗憾的是,这种苛刻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家有普娃,我们看不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在内卷的环境下,不妨听听那些“过来人”的心声

网友@chinchilla说:“父母给我很大的压力。”

父母对她要求很高,但她自知只是一个普通人。

所以每每面对家人的高期待,她常常会哭,会深感内疚。

还有网友@重度声控伪现充,她在帖子《关于顺社会时钟的代价》中写道:

“一次失败的背后,是我们再也无法完成这套线性模板的巨大的失败焦虑。”

跑得快,也意味着来不及欣赏沿途的风景,所以请告诉孩子:

“你可以按自己的节奏来,做自己就好。”

允许孩子慢慢来,不慌不忙刚刚好

心理专家姬雪松说过:“父母过多地催促孩子,通常是因为自身的焦虑。”

所以有时不是孩子慌张,而是在亲子之间发生了焦虑的转移。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鸡娃”图:

按部就班学习是普通,超前学习是中等,超纲学习才是优秀。

若是以此作为参考,不只是孩子崩溃,做父母的也会伤不起。

之前热映的电影《学爸》,就曾把鸡娃日常搬上荧屏。

影片中,几位家长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抢占学区房,安排特长班,结果家长越来越紧绷,孩子越来越厌学。

教育,到底拼的是什么?

有关这个问题,影片在最后给出了答案:慢养孩子最重要。

当家长们不再让孩子学这学那,比拼学习速度,他们反而能有更好的成绩:

有作为代表去演讲的,也有考试取得A+的。

不抢跑的孩子,后劲儿才不会打折扣。

为人父母,倘若对孩子没耐心,不妨想想当初是怎样教他们走路、说话的: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循环往复,终换来了那声声“爸爸”“妈妈”。

所以,与其给孩子消耗性的财富,不如给他们留下生产性的技能。

譬如,把假期上辅导班,换成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感受万物的生命力,丰富精神世界;

用亲子活动代替鸡娃时光,让孩子参与家务或者一起做手工,都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此外,不要再和孩子说“学习不好就完了”,多发现他们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

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一切都会刚刚好。

诚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年少成名。

孩子不能拥有傲人的成绩,那就尊重他们的未来。

也许,孩子会走得很慢,但没关系,能照顾好自己,就是父母最大的宽慰。

就像一句话说的: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育儿之路,只等花开,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点个“在看”,愿所有孩子的成长路上,都弥漫着花香。

作者简介:遇见小媛,一手执笔,写尽千山。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