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发现
赚钱是硬道理。微信公众号:价值发现者(jzfx0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28岁男星被刑拘!警方最新通报 ·  11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直播微视评:白马已逝,正气长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发现

最常用却最坑爹的基金挑选方法

价值发现  · 知乎专栏  ·  · 2018-10-29 08:50

正文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国内公募基金数量已超5000只。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要想从这么多的基金中选出优质的品种,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基金筛选方法。在众多基金筛选方法中,一种名叫 “ 4433 ”的基金筛选方法,深受广大投资者欢迎。

那么,这个方法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一、何为“4433”基金筛选法?

这个方法由台湾大学的两位教授提出,以长期、中期、短期业绩排名作为筛选依据,认为同时符合4个筛选标准的基金,就是市场上的优质基金。

这四个筛选标准具体为:

标准一: 最近1年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前1/4,即第一个“4”;

标准二: 最近2年、3年、5年及今年以来收益率排名均在同类型基金1/4,即第二个“4”;

标准三: 最近6个月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的前1/3,即第一个“3”;

标准四: 最近3个月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的前1/3,即第二个“3”。

可以看到,这个方法非常简单通俗,借助好买基金等网站的“基金筛选”功能,就可以筛选出符合这四大标准的“优质基金”。由于这个方法简单易掌握,很多基金书籍、理财公众号都向小白推荐,几乎成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选基方法。

二、为何这个方法经常“坑爹”?

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事实证明这经常是一个非常坑爹的选基方法。

我们拿事实说话:2016年12月23日,天天基金网一篇题为《“4433”法则优选基金之权益类基金》的文章,按照“4433”选基法,在229只股票型基金中,筛选出了6只优质股票型基金:

2年时间过去,这6只基金变了模样:

可以看到,6只当时的牛基,2年时间后,只有2只跑赢指数。。。

现实真是残酷。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 “4433”法容易受短期业绩影响。 比如:某个基金一直表现平平,但最近半年突然逆袭,近1年、近2年、近3年业绩也会看起来很不错。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用“4433”法选基,就很容易把这个基金选进来,而且看起来很完美,很难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屌丝逆袭”基金。类似这短期表现特别好的基金,只要之前表现不要太差,就有很大概率入选。

在实践中,许多投资者还发现:用同样的方法,相隔一段时间去筛选,选出的好基金名单差异也很大。如果是好基金,不应该有稳定性吗?

这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来看是因为短期业绩在这个筛选体系中的影响太大。而短期的业绩,往往运气驱动的概率大,而不是实力。

第二, 这个选择方法忽略了基金经理变更的重要性。选出来的基金业绩方面看起来完美,但是可能有一个尴尬的情况已经发生:最近刚换了基金经理。一直基金刚换了基金经理,那么它的业绩好实际上和现任基金经理没多少关系。如果现任基金经理投资能力一般,那么未来该基金业绩变脸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第三, 短期业绩要求过于苛刻。实际上,这个选基方法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经常会出现一个好品种也选不出来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对短期业绩的要求过高,容易误伤某些长期业绩表现优异的基金。比如某只基金一直表现很好,但是最近3个月排名没有进入前1/3,而是在前50%。本来像3个月这么短的时间排名前50%也不算差了,但是却因为这一个条件落选了。

这就有点像选美女,如果每个部位都以高标准来筛选,最后一个美女都选不出来一样。实际上,近1年及以内的短期排名,只要在前1/2附近都是不错的,稍微高点稍微低点都很正常,没必要设置如此苛刻的短期条件。

三、如何改进这个方法?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试图用长期、中期、短期三个角度分析业绩来把握基金的业绩稳定性是靠不住的,因为这三个周期本来就是有母子集关系:

1、长期包含中期和短期,容易受中、短期业绩影响;

2、中期包含短期,容易受短期影响。

这就会出现短期业绩突出的情况下,长期和中期看起来也不错的错觉,然后误以为这是一只好基金。同时,那些长期业绩好但短期业绩普通的基金却被错杀,没有入选。

所以,改进这个选基金的方法,有两个方向:

一是选出业绩好的基金方面改进。 和4433不同的是,要突出长期业绩的表现,而降低中短期业绩的要求,1年以内的业绩要求直接取消。因此,我把“4433”改成“5432”,即: 近5年排名同类前1/5, 近3年前1/4,近2年前1/3,近1年前1/2。 由于这个条件相对宽松,相信筛选出来的基金数量不会特别少,为进一步筛选提供初选池。

二是注重业绩稳定性。 业绩好的基金不少,但是我们担心的是业绩好的基金可持续性不好,所以对于业绩稳定性高度重视。

我们上面提到,通过短、中、长期是无法看出基金稳定性的。改进的方法是,把基金的过往业绩分成不同的时间区间连续去考察,来评估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实践表明,比较合适的考核周期是1年,这也符合多数基金公司内部的考核周期习惯。

具体标准上:每一年能进前1/4属于优秀,能进1/2左右也可以接受。比如,我们在2018年的3月份这时间去评估一只基金优劣,那么可以分别看下他在2014、2015、2016、2017年这4年不同的市场环境中的表现,看看这只基金是否能够适应不同市场风格变化。在每一年如果排名能进前1/2,都不算差,甚至偶尔某一年是后1/3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不能每年只在1/2左右,要有年份进入前1/4或1/3。

那么,这个改进的方法在实践中效果如何呢?

先来举个实际的例子:

某公众号在2016年10月中旬用这个增强方法筛选出了9只优质基金:

作者就是在4433方法基础上,再加入了以年为周期,分年去评估业绩稳定性,最终百里挑一选找出了这9只基金。考虑到国泰纳斯达克100是投资美国市场且是指数基金,和另外几只主动管理型不同,因此剔除这只基金,重点分析剩余8只的表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