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洞察
更真实的视角,更有深度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痛心消息传来!母女双双遇难 ·  昨天  
湖北经视  ·  关晓彤、鹿晗,冲上热搜!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70 岁以上老人猥亵不行拘,高龄成 ... ·  2 天前  
湖北经视  ·  噩耗传来!3人牺牲,有1人原准备5月结婚 ·  3 天前  
湖北经视  ·  确认!她官宣复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洞察

说说李兰娟院士的40亿

新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4-11 22:03

正文

各位,我是太守。
好久不见!能与大家畅续前缘很是开心。
今天就从一个故事开始吧。
清康熙年间,皇帝下江南在镇江金山寺驻足。
期间,他问了当时的高僧法磐一个问题:
“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荣,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
法磐回答:
“只过两条船。”
康熙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磐说:
“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难道就真的没有第三只船吗?
我一直坚信,这世界上应该有第三条船,不为名,不为利。他们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比如,老师,又比如医生。
但有些事儿的看起来却让人五味杂陈。
近日, 医学巨匠,荣誉满墙的李兰娟和丈夫郑树森创立的“树兰医疗”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在香港主板上市。目前已经经过D轮融资,估价80亿。
李兰娟院士家族估价也高达40亿。
这个消息爆料出来之后引发了轩然大波。
有人质疑:
这世道,连悬壶济世的院士也难逃金钱的诱惑!还有什么东西是干净的呢?
说好的“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为什么一转眼你就香港主板上市?
质疑归质疑,只要李院士的钱赚得干干净净,理直气壮,丝毫不昧良心我们也不能说什么不对。
所以,医生专家能凭本事赚钱我没什么意见。只是我们在关注医疗专家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医疗的另一面:
那些破衣烂衫看不起病的人。
这些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有人在。
2023年疫情刚解封那会儿,我在一个小县城蜗居。
在医院看到一个山里老人坐在县人民医院门口拿着医疗缴费单流泪不止。
我以为是严重的疾病让老人家绝望伤心,攀谈之下才知道他是因为感染了流感情况严重,无奈才来医院治疗。
结果,检查加买药一下子花了五六百。
这些钱对有些人来说甚至不过一顿饭,但对他来说却是一大笔巨款。他能给他卧病在床的妻子买很多好吃的营养东西。但因为自己不争气生病都给花了,想到这些,才忍不住坐在门口的台阶上落泪。
那些高楼巍峨、金碧辉煌,动辄收入几个小目标的医疗公司,以及那些天价的各种医疗药物和器械背后,是很多这样的老人。
如果不信,就看看前些天的热搜新闻:
全国有四五千万农民不再交380块钱的医疗保险了。
我有一个朋友摇着头说这是因为农民短视,不知道这些保险在他们生大病的时候会给他们提供很大帮助。
他说的道理我明白,我老家的亲戚也明白。
但这个朋友不明白的是,那四五千万农民不交医疗保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真的交不起。
二十一年间,医保费用从10块涨到380元,整整38倍,远超人们收入的速度。未来是不是还要上升还真的并不清楚。
所以,我很希望他能明白一个道理:
农民只是穷,但并不是蠢。他们何尝不想享受医疗制度和改革带来的红利?
在浏览刘兰娟院士家族财富高达80亿的时候,我也同时看到了另一个新闻:
一个单亲残疾妈妈,为了生计带着六个月大的宝宝出门摆摊。
这个年轻的母亲艰难拖着自己的“生计”:
没有父母的依靠,老公也离去了,还被周围店主赶走,如果不在街头摆地摊怎么养活宝宝呢?
看到这个新闻,我一下子就泪目了。
女子本柔弱,为母则刚强。
但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哪个女子愿意以刚强不屈的姿态活着呢?
这个母亲和她的孩子肯定需要那个每年380元的医疗保险。
但问题是她能交得起么?
在医疗公司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盈利的光芒中,这个年轻的残疾母亲宛如蝼蚁。
这些很容易让人想起来电影《我不是药神》中那句刺痛人心的台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