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旅游微报
作为联盟单位新媒体常态内容产品交流共享平台,帮助拓宽联盟单位内容产品传统聚到和辐射面,促进联盟成员的互相学习共同提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文旅  ·  老外在安徽:再给我240小时! ·  11 小时前  
云南省人民政府  ·  免签再扩容 政策利好激发入境游市场活力 ·  2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2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旅游微报

探访”唐诗之路“,梦回剡溪人家

旅游微报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2-13 09:33

正文

135编辑器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一条沉默了千年的翰墨之路,它剑指盛唐,通向中国古文学的巅峰时代,却并非只是纸上幻境。 在千年之后,被人邂逅,沿着古文典籍穷根究底,竟然发现沉睡在浙东嵊州的剡溪,竟然是一条诗香飘逸,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的诗歌长廊。



嵊州 · 唐诗之路

一路风光一路诗



一千多年前,数百位唐代诗人来到绍兴,完成他们的山水人文朝圣。他们徜徉在这条神奇的"唐诗之路"上,并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留下了一段充满山川诗韵的山水传奇。  所谓“唐诗之路”,实际上是浙东一带的为唐代诗人游历集中,且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对唐诗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古风景观旅游线。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唐诗之路是一条文化品位很高的旅游线。其中,剡溪沿岸名胜古迹甚多。嵊州是山水诗的摇篮,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奇异而独特的作用。在中国诗歌史中,唐诗可谓是发展的顶峰,翻开纷繁的唐诗浩瀚大卷,诗人在剡溪的踪迹比比皆是。

穿城而过的剡溪边盈盈的剡溪水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溪水倒映着夕阳余晖。久墩剡溪边,抬头向北方望去鹿山的山清水秀,体会到当年诗圣提笔《壮游》中的“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并不是随便夸下的。

||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

游走于当年谢灵运、王羲之、李白、杜甫的山水间,这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们的千古绝句。沿着剡溪、曹娥江而上,来到嵊州老街,古旧的街巷,古朴的店铺,时间更替,岁月变迁,曾经的繁华不复,唯有春节前后,老街里飘出阵阵糯米香,人来人往仿佛看见了那年的盛景。人们用最传统的方式打着最有年味的麻糍,迎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嵊州崇仁古镇,不知名却远比想象中更真实。古镇上张、黄、李、段、白五大姓聚居,上演着多少悲欢离合。直到裘氏迁居崇仁并繁衍生息,逐渐占据古镇的主导地位。古镇经历千年的风雨,保留着宋朝遗风和明清特色。镇中心的玉山公祠的100余座老台门,体现着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鹿山脚下的清嘉庆城隍庙,留下南宋文人朱熹游历提笔的“溪山第一”四字,城隍庙内灵活运用了砖、石、木,并把花鸟瑞兽和飞禽人物体现的美轮美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