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妈妈帮
立足母婴人群,撰写、整编专业、新鲜的孕育知识,跟进社会热点,深度解析行业错误孕育理念,分享健康、快乐、追求育儿品质的妈妈的生活经,传播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新学期,护脊书包让孩子 “轻” 装上阵!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伊能静真的好会花钱!送价值436元大礼包,让 ... ·  2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幼儿通识启蒙1001夜 | 海底动物大探秘之虎鲨 ·  2 天前  
丁香妈妈  ·  宝宝晚上睡觉总出汗,需要担心吗? ·  3 天前  
丁香妈妈  ·  卵巢过快衰老的几个信号,女性都应该了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妈妈帮

黄磊被女儿怼:讲道理,大人根本说不过小孩子

妈妈帮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11-04 20:30

正文

来源 | 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



乐圈里,要说做思想工作、教育孩子,黄磊认第二,估计没人会认第一。

然鹅,「大师」也有翻车的时候,而且还是败在一个孩子手里。

前几天,黄磊发微博,说妹妹早餐没吃完,就顺势跟妹妹谈了谈「不浪费」的事。


结果, 「话」 风是这样的:

黄老师说不要浪费,妹妹说知道。

黄老师顺坡爬,问为什么,妹妹淡定地说不知道。

黄老师就义正言辞地讲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并强调: 小时候浪费粮食,长大了是没饭吃的。

哪知妹妹人儿一点不害怕,轻飘飘地回答: 那以后就一直吃糖,我吃糖从来不浪费。

第一回合,黄老师完败。

当然,尊重孩子、善于讲道理的黄老师肯定不会放弃,又接着说: 公主可从来不浪费。

妹妹又怼他: 公主从来都不吃饭。

「那是动画片里没拍到,公主其实都吃饭的,而且吃得很干净。」

「公主忙着演戏,没时间吃饭。」

黄老师彻底完败了。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们,纷纷对妹妹送去「大拇指」,夸她逻辑辩才天下无双。

其中,有条评论是这样说的:「不要和公主讲道理,公主都不讲道理。」

因为, 真要讲道理,大人不一定讲得过孩子。


看过一句话: 大人讲利弊,小孩讲对错。

其实,大人在给孩子「讲道理」时,也在无形中遵循着这个原则。

比如:

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

你一定要好好吃饭,身体才长个;

你一定要讲礼貌,别人才会喜欢你;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孩子这样做了,可以得到那样的好处;若不这样做,就会有某些坏处。

事实上,这样的「道理」是讲不通的。

读书不一定就有好工作,读书是为了让自己见世面、涨内涵、增加自信;


好好吃饭,是本能,并不是吃了就能长个,也不是为了长个才吃饭;

同样的,讲礼貌、遵守公共意识,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他人喜欢与否,都应该有这样的自觉。



通常,当家长向孩子讲道理时,流露出来的,往往是「我的经验比你足,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所以你得听我」 ,一股强烈的居高临下感,孩子当然不会轻易接受。

看过一个小女孩全程高能怼父母的视频,整套流程下来,堪称讲道理的教科书。

小女孩先指出家长的错误,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给出建议:讲道理要用文明的方式进行。

语言清晰,逻辑清楚,精彩绝伦!


道理,在精不在多,道理虽好,可不要贪杯喔。



前段时间,孙俪发了条微博,说每天让孩子们好好刷牙,总是要唠叨好久。

有一次,她看一个关于牙齿的纪录片,当她再和孩子们聊起不认真刷牙的后果时,直接把纪录片中,一个6岁男孩吃糖太多,拔了7颗牙的片段给孩子们看。



两个孩子看片时的表现虽然不同,但是晚上刷牙时都特认真。孙俪表示,可以当「刷牙教科书」了。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道理。

比起居高临下地给孩子灌输「道理」,不如用直观的事例,让孩子看到真正的结果,他们自然会从中体会到,该如何做人做事。

有位作家说过: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深以为然。

反复讲道理无异于对孩子说:我现在就是在教育你,你一定要听我的。

可想而知,这样的道理,孩子自然是很难接受的。

正如我们常听的那句话: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成年人在听了道理后,也难以过想要的人生,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究其根源,也就是「懂得」和「行动」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想让孩子真正从道理中有所改进和收获,父母不妨试试 「以故事代替说教、以引导代替强塞、以讲事实代替评对错」, 让孩子从行动中,悟出道理。

比如:当孩子不喜欢吃青菜,与其对孩子说,不吃青菜就会怎么样,吃青菜如何,不如找来相应的绘本或动画片,用孩子视角,让他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道理的来龙去脉,会比简单的语言表达更有力度。

毕竟,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的想法被看见、被认同,不喜欢被动接受。

彼时,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沉浸在事实情景中,可以适当引导孩子。 比如:

「你觉得这件事情该怎么解决好呢?

我遇到一点麻烦,你能帮我想个好办法吗?」


采用引导式问题,鼓励孩子自己思考,挖掘孩子潜在的自觉性,自己学会改善言行, 而不是我行我素,对着干。




美国畅销书作家凯瑟琳·路易斯讲过:

孩子其实很喜欢「规则游戏」,当家长能够在教育中做到 「提前沟通、互相尊重、讲道理、培养责任感」 时,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是讲道理好,还是少讲道理好,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别,但凡行之有效的都是好方法。

但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觉得,被压迫、强制,不得不去迎合父母时,亲子关系迟早要陷入僵局,对孩子的自我成长、独立个性养成,也毫无益处。


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留白,把判断和思考的空间让给孩子。


让孩子从具体的行为和结果中,去发现和总结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道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