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重磅 | 2024年度制药企业优秀质量奖揭晓! ·  15 小时前  
drpei  ·  流感疫苗需要间隔满一年再打吗? ·  3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放射科见过的不可思议的片子...第一个我就惊呆了 ·  3 天前  
丁香园  ·  一顿饭把他送进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2017EAS共识解读|施仲伟:降脂药物总动员,降低总体ASCVD风险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22 20:44

正文

在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2017年年会上发布的低密度脂蛋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共识声明引发了全球血脂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该共识肯定了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累积效应,强调通过任何机制降低血浆LDL颗粒浓度均可获得与LDL-C绝对降低成比例的ASCVD风险降低。《门诊》杂志就该共识特别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仲伟教授,了解该共识发布的背景,探讨强化降脂理念、适用人群及临床策略。


医 师 专 访

INTERVIEW

《门诊》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2017年年会发布了低密度脂蛋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共识声明,您能否介绍一下该共识声明发布的背景和传递的主要信息?


施仲伟教授

EAS年会主席在会议上介绍了该共识发布的背景。尽管我们在最近的二、三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证据,说明LDL-C与ASCVD尤其是冠心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反对的声音总是存在。尤其最近一年中,有几篇文章包括荟萃分析和专家评论仍然强调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不是因果关系,LDL-C只是AS的一种生物标志物。因此,EAS认为很有必要制定该共识,通过证据来证明LDL-C与AS之间存在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


证据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基因学研究。随着研究发展,近一、二十年中,我们对引起AS或脂蛋白改变的基因有了新的认识。有一些遗传性的血脂代谢异常疾病,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由于LDL受体基因或PCSK9受体基因的突变,导致杂合子或纯合子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LDL-C水平很高甚至极高,通常在青少年甚至幼年时就发生显著的ASCVD,例如心肌梗死或猝死。


(2)孟德尔随机研究,已知多种基因的变异可导致某些人群的LDL-C处于很低的水平,这类人群可以类比为从出生就随机分到了接受强化降LDL-C治疗组(而不是成年才开始干预),而没有这种基因变异的人群相当于从出生后就分入了“常规治疗组”。孟德尔分析显示,这些从小LDL-C水平很低的人群发生ASCVD的风险明显降低,发生ASCVD的平均年龄大大推迟,且LDL-C水平越低,发生冠心病事件的终身风险就越低,有明确的量-效关系。


(3)流行病学调查,对不同国家不同LDL-C水平的社区人群队列进行数十年的前瞻性随访,发现较低的LDL-C水平伴随着较低的ASCVD事件发生率,两者呈很强的对数线性相关。


(4)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作为循证医学最主要的调研手段,可通过随机双盲入组来排除很多混杂因素。试验将基线特征相似的患者分入安慰剂对照组和治疗组,后者接受各种降脂药物,包括胆酸螯合剂、他汀、他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的治疗,或者肠道旁路手术,这些治疗通过不同机制降低LDL-C水平。所有这些试验均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与安慰剂相比,降低LDL-C的治疗有显著减少ASCVD事件的效果。EAS认为,这四方面的证据水平等级很高,且证据非常全面,证实LDL-C与ASCVD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LDL-C水平增高是ASCVD的关键性致病因素,胆固醇水平降得越低越好。



《门诊》

EAS共识进一步支持了胆固醇水平越低越好,从该共识出发,您对强化降脂这种提法如何看待?


施仲伟教授

强化降脂其实就是将LDL-C水平降得越低越好,或者严谨一些,降得更低一些比降得不那么低更好。过去人们担心的是,越低越好的下限在哪里?LDL-C不能低到零,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可以低到什么水平一直存在争议。多年前我们认为,降至70 mg/dl已经是很低的低限,2016年中国血脂指南确定极高危患者LDL-C应降至70 mg/dl以下。极高危患者LDL-C应降至<70 mg/dl目前已经得到全世界绝大部分指南或专家共识的认可。今年4月份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了血脂异常管理的新指南,我们可以引为参考。该指南在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的危险分层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层次即极高危(extreme risk),对极高危患者推荐LDL-C<55 mg/dl,该目标比目前普遍采用的70 mg/dl下调了15 mg/dl,这反映了国际上认为LDL-C水平越低越好的趋势。


有学者提出将血脂降至新生儿水平即约30~40 mg/dl,实际上一些其他生物种类也常处于相似水平,推测该水平能够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存。新的临床试验FOURIER研究也支持这一点。在该研究中,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PCSK9抑制剂可使LDL-C进一步降低50%以上(降到中位数30 mg/dl),与单纯他汀治疗组相比,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终点事件,且安全性良好;亚组分析发现,LDL-C降至20 mg/dl并未增加不良事件,且获益有优于30 mg/dl的趋势。LDL-C降低程度与心血管事件降低的对数线性关系似乎持续存在,在零到30 mg/dl之间是否存在拐点尚不清楚。除FOURIER研究外,对PCSK9抑制剂的多项中短期Ⅱ期或ⅢA期临床试验近万例受试者进行的荟萃分析也显示,LDL-C降至30 mg/dl非常安全。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如果有更多的研究显示同样的效果,LDL-C最低目标值可能会进一步下调。


除出生起就因基因突变等而保持很低LDL-C水平的人群外,其他有危险因素而容易发生ASCVD的人群,通常需要采用饮食、药物等各种手段来降低LDL-C水平。鉴于LDL-C水平越低越好,我们强调要采用比较强化的手段来使LDL-C降得更低一些。30年前,我们仅有副作用大而疗效较差的烟酸等可用于降低LDL-C。如今,我们已经有比较多的手段如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等来降低LDL-C水平,因此一般而言,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实现强化降脂。



《门诊》

在我国的临床管理中,您认为哪些患者需要进行强化降脂治疗?


施仲伟教授

对强化降脂,国外谈论较多,我国谈论较少,似乎存在差距。但实际上,中国2016年血脂指南也强调了强化降脂的概念,对极高危人群同样推荐<70 mg/dl的目标值,与最近几年欧美指南的推荐一致。而且我国指南推荐,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值在目标值以内者,LDL-C 仍应降低30%。因此若临床有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水平为70 mg/dl,则仍然可以给予他汀治疗使LDL-C降至50 mg/dl的水平,实际上这已经是很强化的降脂治疗,程度并不弱于其他国家指南。可见我国实际上已经认可了强化降脂,尤其是对极高危和高危人群,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界定极高危和高危人群。我国新指南与欧美指南在危险分层上差别不大,都认为确诊的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典型的外周动脉疾病如间歇性跛行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属于极高危;将合并多项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视为高危患者;对无其他危险因素但基线LDL-C水平非常高(>190 mg/dl)的患者,也认为其属于高危的患者。总之,我国对需要强化降脂治疗的高危和极高危人群的认定与国际相似,同时还强调对ASCVD 10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岁者,要根据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综合评估余生危险。


总体而言,国内国外趋向一致,都认为对极高危人群和高危人群要给予积极的降脂治疗。他汀类药物证据最多,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或预防ASCVD的基石和首选。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考虑其他非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与他汀协同联合应用将为临床强化降脂带来一个新的选择。对于不耐受他汀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单独应用非他汀类药物。总之,要更好地使用各种能够显著降低LDL-C的药物,最大程度降低ASCVD风险。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