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曾经vivo有两大黑点,一个是高价低配,被戏称为“厂妹机”,另一个就是Funtouch OS了,被戏称原生安卓做了个iOS的皮肤。
但我们看现在的vivo,旗舰的X系列口碑极速攀升,主打游戏的iQOO迅速爆发,而系统层面,OriginOS4口碑已经实质性的逆转了,到即将发布的OriginOS5,我问过几个用过的朋友,基本都是惊叹,太牛逼了。
我自己的感觉也是,很强,这个强不在乎UI换OS,不在乎双保险之类的,是真的日常体验做到了极强的水准。
所以,这个口碑逆转的根本是什么,我们聊聊。
ivo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厂商,中国手机品牌里,更早的功能机时代,有过“波导手机,手中的战斗机”;运营商时代,中华酷联崛起;14年开始,线上互联网品牌一度成为舆论的主流声音,再往后,华为为代表的高端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特别的品牌,一个叫OPPO,另一个叫vivo。在网络舆论还在造“花旗小妹”舆论的时候,这两家悄无声息地成了市场前五,且保持至今。
很多人都说vivo崛起之初,有两大法宝,一个是线下渠道;另一个是娱乐营销。在韩流时代,vivo的策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当年的X9和X20成为了现象级产品。
很多人对vivo的印象也来自于这个时代,线下渠道的本质是用户触达,而vivo所实现的渠道和服务的正规化和体系化的成本,被用户所接纳,但却和互联网舆论相背离。
当初线上品牌普遍采用的“线上一机难求,线下加价500”模式,大家诟病的是门店,可实际上,这种模式下真正的问题还不在于这个500的加价,而是因为完全三方渠道,导致产品质量和售后成为严重的问题。而质量和售后,某种意义上是结束线上互联网品牌为主体时代的关键之一。
vivo的成功,实际上是在当时提供了用户真实价值,让用户触达和服务体系标准化和规范化。所以后面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主流品牌,最终都在这部分下了足够的功夫,某很长一段时间里把SoC作为手机根本的线上品牌,也把线下渠道建设摆在了品牌发展的关键位置,核心的Pro+产品也终于采用了骁龙7s G3。
当然,你要说那个时候的vivo做的一定是正确的么?
其实没有。
如果说有些东西本质上是对商业模式的误解,那么vivo当年的Funtouch OS,一些方面,比如设计,做得的确不太行,这部分网上的口碑一般,我觉得是应该的。
而做得不行的核心理由其实就是一个,投入不够,做得少了。
2024年,vivo成为正儿八经的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品牌,从产品角度,这个第一实至名归,24年各家品牌都有自己的亮点,但只有vivo,几乎在每个赛道,每个价位段和每个用户群都有经典的产品,折叠屏的X Fold3 Pro、影像的X100 Ultra、游戏导向的iQOO Neo9系列和Z9 Turbo,以及设计导向的S19系列。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根本我觉得是两个,一个是18年vivo开始的科技导向路线,产品和技术的持续稳定迭代和进化;另一个则是越来越清晰的用户需求把握,最近发布的Z9 Turbo+就是一台典型的机子。
而vivo OriginOS的口碑逆转,本质其实就是18年之后vivo开始技术导向战略之后,整体投入的大幅度提升和实际用户体验的极速进化。说白了,工作做到位了,该有的自然会有。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对于手机来说,什么样的系统是好的系统?
在安卓发展的初始阶段,功能的缺失成为体验最大的掣肘,所以那个时候MIUI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加法成为关键所在。但随着安卓本身的成熟,功能不再是问题,反过来过多的功能和反复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和频繁的BUG,倒是成了人们诟病的焦点。
从火龙810开始,随着系统和应用对于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发热和续航问题成为行业的核心痛点,尤其是5G时代之后,安卓曾经引以为傲的续航又是反而成为短板,一段时间里,主流的安卓旗舰续航甚至不如苹果了。所以,系统效率提升成为了大家竞争的关键所在了。
然后,大模型来了,AI时代开启。
到今天,我们怎么去评价一个手机系统?
我觉得分三个维度:
第一个基础维度,系统的稳定性和执行效率,如果一个系统连基本的系统稳定性和效率都无法保证,那么所谓的丝滑流畅就只是空中楼阁,这是基础日常体验的保障。
第二个是针对性的功能维度,典型的代表是影像算法和以游戏为核心的重负载调度,而这两部分是高端产品的核心价值点所在了。vivo的X系列能够在4000-5000价位持续突破,影像优势功不可没,而游戏体验的代表则是iQOO。
今年vivo能够位居第一,最大的功臣,一个是X100系列,另一个就是iQOO了,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iQOO可以持续保持5-6个点的份额。我的回答是,你有没有想过,从19年至今,5年的时间,vivo在游戏体验上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做一个选择不难,但一个选择坚持5年,不容易。
第三个是大模型端侧落地支撑下的AI能力,也就是手机从被动智能转向主动智能。
我们仔细想想,OriginOS,尤其是OriginOS4的口碑逆转,核心是不是就是这三个维度上所做出努力和产品呈现?
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挺难的,比如某品牌从UI到OS,至今依然无法解决基础的日常流畅度和系统稳定性问题,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主流大品牌了。
OriginOS4,整个的系统流畅性和稳定性做得如何,我觉得vivo真实的用户最有发言权了。进阶的游戏体验和影像能力,iQOO和X100的销量足以说明一切。
如果说这两者代表的是过去和当下,那么大模型下的系统智能化就是未来了。
手机行业至今四十年,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创新我觉得也就是手机的诞生、模拟信号转向数字信号和手机智能终端化,由此诞生了motorola,nokia,苹果和三星,三代四巨头。由此可见,真正变革的力量有多强大。
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大屏+多点触控解放了手机的想象力,叠加3G和4G网络的全面普及,移动生态极速发展,手机从移动电话进化到移动终端,从而成为个人最重要的随身工具,并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技术在发展,产品在进步,但产品的内核逻辑依然没有变,更大的屏幕、更强的性能和更好的影像并不会改变这一点。
如今,我觉得又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了,而这里的关键就是AI,人工智能,最终会形成的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个全新方式的关键是智能,从被动到主动,而大模型,是整个的智能化过程的一个关键节点性东西,它必将深刻改变着这个行业,所有对未来抱有充分期待的厂商,必然需要在这个赛道持续发力,且持续领先。
当然,这个过程会持续很久,也会有很多当下可以想象或者不可想象的东西出现,且不断迭代演进,但对于当下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现阶段可以提供什么。
在OriginOS 4上,vivo的核心是两个,一个是大模型的布局上,vivo提供了一个矩阵式大模型布局,包括10亿、70亿、660亿、1300亿和1750亿共五个大模型组成,其中10亿追求的是低算力需求和低功耗下的简单场景满足,70亿模型是端侧的主打部分,660亿以上则是云端的复杂场景计算需求满足。
而在具体的大模型能力落地上,vivo也提供了最全的方案,包括文本创作、思维导图、文本总结、风格化图片生成、开放问答、多意图场景满足、本机控制、搜索和图片AI理解几个大部分。
一个典型代表,vivo在传统各家所提供的AI问答基础上,做了思维导图的自动生成,使得攻略性的AI问答变得更加简洁直观。
但我们看现在的vivo,旗舰的X系列口碑极速攀升,主打游戏的iQOO迅速爆发,而系统层面,OriginOS4口碑已经实质性的逆转了,到即将发布的OriginOS5,我问过几个用过的朋友,基本都是惊叹,太牛逼了。
我自己的感觉也是,很强,这个强不在乎UI换OS,不在乎双保险之类的,是真的日常体验做到了极强的水准。
所以,这个口碑逆转的根本是什么,我们聊聊。
ivo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厂商,中国手机品牌里,更早的功能机时代,有过“波导手机,手中的战斗机”;运营商时代,中华酷联崛起;14年开始,线上互联网品牌一度成为舆论的主流声音,再往后,华为为代表的高端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特别的品牌,一个叫OPPO,另一个叫vivo。在网络舆论还在造“花旗小妹”舆论的时候,这两家悄无声息地成了市场前五,且保持至今。
很多人都说vivo崛起之初,有两大法宝,一个是线下渠道;另一个是娱乐营销。在韩流时代,vivo的策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当年的X9和X20成为了现象级产品。
很多人对vivo的印象也来自于这个时代,线下渠道的本质是用户触达,而vivo所实现的渠道和服务的正规化和体系化的成本,被用户所接纳,但却和互联网舆论相背离。
当初线上品牌普遍采用的“线上一机难求,线下加价500”模式,大家诟病的是门店,可实际上,这种模式下真正的问题还不在于这个500的加价,而是因为完全三方渠道,导致产品质量和售后成为严重的问题。而质量和售后,某种意义上是结束线上互联网品牌为主体时代的关键之一。
vivo的成功,实际上是在当时提供了用户真实价值,让用户触达和服务体系标准化和规范化。所以后面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主流品牌,最终都在这部分下了足够的功夫,某很长一段时间里把SoC作为手机根本的线上品牌,也把线下渠道建设摆在了品牌发展的关键位置,核心的Pro+产品也终于采用了骁龙7s G3。
当然,你要说那个时候的vivo做的一定是正确的么?
其实没有。
如果说有些东西本质上是对商业模式的误解,那么vivo当年的Funtouch OS,一些方面,比如设计,做得的确不太行,这部分网上的口碑一般,我觉得是应该的。
而做得不行的核心理由其实就是一个,投入不够,做得少了。
2024年,vivo成为正儿八经的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品牌,从产品角度,这个第一实至名归,24年各家品牌都有自己的亮点,但只有vivo,几乎在每个赛道,每个价位段和每个用户群都有经典的产品,折叠屏的X Fold3 Pro、影像的X100 Ultra、游戏导向的iQOO Neo9系列和Z9 Turbo,以及设计导向的S19系列。
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根本我觉得是两个,一个是18年vivo开始的科技导向路线,产品和技术的持续稳定迭代和进化;另一个则是越来越清晰的用户需求把握,最近发布的Z9 Turbo+就是一台典型的机子。
而vivo OriginOS的口碑逆转,本质其实就是18年之后vivo开始技术导向战略之后,整体投入的大幅度提升和实际用户体验的极速进化。说白了,工作做到位了,该有的自然会有。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对于手机来说,什么样的系统是好的系统?
在安卓发展的初始阶段,功能的缺失成为体验最大的掣肘,所以那个时候MIUI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加法成为关键所在。但随着安卓本身的成熟,功能不再是问题,反过来过多的功能和反复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和频繁的BUG,倒是成了人们诟病的焦点。
从火龙810开始,随着系统和应用对于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发热和续航问题成为行业的核心痛点,尤其是5G时代之后,安卓曾经引以为傲的续航又是反而成为短板,一段时间里,主流的安卓旗舰续航甚至不如苹果了。所以,系统效率提升成为了大家竞争的关键所在了。
然后,大模型来了,AI时代开启。
到今天,我们怎么去评价一个手机系统?
我觉得分三个维度:
第一个基础维度,系统的稳定性和执行效率,如果一个系统连基本的系统稳定性和效率都无法保证,那么所谓的丝滑流畅就只是空中楼阁,这是基础日常体验的保障。
第二个是针对性的功能维度,典型的代表是影像算法和以游戏为核心的重负载调度,而这两部分是高端产品的核心价值点所在了。vivo的X系列能够在4000-5000价位持续突破,影像优势功不可没,而游戏体验的代表则是iQOO。
今年vivo能够位居第一,最大的功臣,一个是X100系列,另一个就是iQOO了,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iQOO可以持续保持5-6个点的份额。我的回答是,你有没有想过,从19年至今,5年的时间,vivo在游戏体验上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做一个选择不难,但一个选择坚持5年,不容易。
第三个是大模型端侧落地支撑下的AI能力,也就是手机从被动智能转向主动智能。
我们仔细想想,OriginOS,尤其是OriginOS4的口碑逆转,核心是不是就是这三个维度上所做出努力和产品呈现?
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挺难的,比如某品牌从UI到OS,至今依然无法解决基础的日常流畅度和系统稳定性问题,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主流大品牌了。
OriginOS4,整个的系统流畅性和稳定性做得如何,我觉得vivo真实的用户最有发言权了。进阶的游戏体验和影像能力,iQOO和X100的销量足以说明一切。
如果说这两者代表的是过去和当下,那么大模型下的系统智能化就是未来了。
手机行业至今四十年,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创新我觉得也就是手机的诞生、模拟信号转向数字信号和手机智能终端化,由此诞生了motorola,nokia,苹果和三星,三代四巨头。由此可见,真正变革的力量有多强大。
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大屏+多点触控解放了手机的想象力,叠加3G和4G网络的全面普及,移动生态极速发展,手机从移动电话进化到移动终端,从而成为个人最重要的随身工具,并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技术在发展,产品在进步,但产品的内核逻辑依然没有变,更大的屏幕、更强的性能和更好的影像并不会改变这一点。
如今,我觉得又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了,而这里的关键就是AI,人工智能,最终会形成的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个全新方式的关键是智能,从被动到主动,而大模型,是整个的智能化过程的一个关键节点性东西,它必将深刻改变着这个行业,所有对未来抱有充分期待的厂商,必然需要在这个赛道持续发力,且持续领先。
当然,这个过程会持续很久,也会有很多当下可以想象或者不可想象的东西出现,且不断迭代演进,但对于当下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现阶段可以提供什么。
在OriginOS 4上,vivo的核心是两个,一个是大模型的布局上,vivo提供了一个矩阵式大模型布局,包括10亿、70亿、660亿、1300亿和1750亿共五个大模型组成,其中10亿追求的是低算力需求和低功耗下的简单场景满足,70亿模型是端侧的主打部分,660亿以上则是云端的复杂场景计算需求满足。
而在具体的大模型能力落地上,vivo也提供了最全的方案,包括文本创作、思维导图、文本总结、风格化图片生成、开放问答、多意图场景满足、本机控制、搜索和图片AI理解几个大部分。
一个典型代表,vivo在传统各家所提供的AI问答基础上,做了思维导图的自动生成,使得攻略性的AI问答变得更加简洁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