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人才颇受企业青睐
“外”字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往往是外部环境变化的“晴雨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发布的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受世界经济格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2016年进驻该校招聘的单位行业发生的变化尤为明显:招聘行业排名前三由原来的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变为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及金融业。
目前,上外共有40个本科专业,包括26个语言类专业和14个非语言类专业。从企业招聘的人才需求看,小语种人才颇为吃香。以金融业为例,由于国有银行都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所以有了招募大量小语种储备生的需求,且语种需求越来越多。据统计,该校2016届毕业生薪酬水平人均为6520元。
去三资企业就业学生的比例明显提升
根据报告,2016届上外本科毕业生共计1465人。其中,男生38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28%;女生1080人,占73.72%。截至2016年8月31日,上外2016届本科生的整体就业率为95.70%。从专业上看,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广告学、教育技术学、越南语、希伯来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专业的本科生就业率均达100%。
在研究生就业方面,上外2016届949名研究生中,共有893人确定了毕业去向,整体就业率为94.10%。从行业来看,教育、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
报告还对2014-2016年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上外本科毕业生签约的单位性质始终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及其它企业为主。其中,去往三资企业的学生比例有较大提升,去往党政机关、部队及国有企业的毕业生比例连续3年基本持平。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以三资企业、国有企业及其它企业为主。毕业研究生去往中、初等学校的比例快速增长且近年逐步呈企稳态势,其所占比例已超过高等院校。
会语言、懂技术的人才需求大增
报告分析,2016年就业市场对上外毕业生需求以教学人员居多,这主要由于各类教育培训行业的兴起,需要招聘大量英语教育人才,主要涉及中小学英语、托福、雅思等各类英语培训。其次是以商务服务业人员居多,主要是管理咨询、销售、市场、公关等。
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会语言、懂技术的人才需求大幅增长,2016年在上外招聘的市场需求体现尤为明显,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如互联网开发和应用、海外新媒体运营等岗位的需求比例大幅提升,而小语种翻译、海外市场、国外客户关系等岗位也有所上升。
2016年,市场对俄语、波斯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土耳其语人才需求量非常大,这说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上外非通用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另据报告披露,2016年上外70%的应届毕业生月薪水平达5000元以上,超过35%的应届毕业生月薪达7000元以上,月薪最高的本科毕业生达20000元。其中,月薪5000-6999元的学生多就职于商务服务业和金融业;月薪7000-9999元的学生多就职于教育、制造业、商务服务业;月薪10000元以上的学生,基本集中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是互联网服务领域。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