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开始,ICE期棉直线上涨,成功突破130点后,上攻至近11年高位。与此同时,国内棉花期货却表现萎靡,仅小幅上扬。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USDA将在本月底公布种植意向报告,棉花方面预期情况如何?郑棉短期趋势如何?未来可能会驱动行情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文华财经【机构会诊】板块邀请资深棉花期货专家为您深入阐述。
外盘棉花屡创新高,国内盘面却跟涨有限,其原因是什么?
首创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 马欣:
美国中部棉花生长地区天气干旱、美棉签约装运数据向好、大量未点价合约存在等多重因素导致ICE美棉价格涨幅巨大,叠加俄乌冲突持续,全球农产品供应端存在较强担忧,外盘棉花价格屡创新高。
国内新冠疫情持续发酵,多地经济实行封锁政策,下游订单疲软,纺织企业降产能、停工停产,抑制棉花下游消费,库存方面小幅累库,国内棉花跟涨有限。
徽商期货研究所软商品研究员 李敏:
首先,全球和国内棉花供需格局的不同是导致近期内外棉价脱节的主要因素。
全球棉价一直处于供小于需的状态,但是国内棉价叠加120万吨抛储之后,其供应格局已经发生逆转。
其次是宏观消息的影响,俄乌局势动荡,粮食价格呈现上涨态势,原油价格亦大涨,加之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加息空间低于市场预期。
受多方宏观因素影响,多方投资炒作情绪走强,美棉价格节节攀升。
但国内而言,受影响幅度显然弱于ICE期价。
中信建投期货 吴新扬:
今年一季度以来,宏观环境赋予农产品市场供应端无限的话语权。
全球棉花市场在印度棉花减产事实发酵和美棉逼仓的背景下,无视消费端的利空,延续上涨。
国内棉花走势维持高位宽幅震荡,外盘大幅上涨对其带动较为温和。
背后原因是供需矛盾紧张程度弱于外盘。
国内棉市僵局延续,上游轧花厂因持有高成本资源而采取惜售策略,而下游纺织业因低利润和弱订单,维持随买随用策略,导致国内皮棉走货偏慢。
与此同时,中国仍是美国棉花当前年度主要买家,随着滑准税配额发放,中国未来进口端的边际增量值得期待。
USDA将在本月底公布种植意向报告,棉花方面预期情况如何?
首创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 马欣:
由于去年全球棉价上涨,棉农对种植棉花热情较高,预期从种植面积方面,扩种可能性较大。
但从单产方面看,美国主要棉花种植区天气干旱程度严峻,单产质量或会下降。
徽商期货研究所软商品研究员 李敏:
USDA将在本月底公布种植意向报告,从全球棉花生长周期来看,4月即将迎来中国、美国、巴西东北部、巴基斯坦等国种植期,预期棉花种植面积有所增长,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今年棉价处于高位。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于3月中下旬展开全国范围棉花种植意向调查。
样本涉及14个省(自治区)、46个植棉县(市、团场)、1700个定点植棉信息联系户。
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4398万亩,同比增加78.9万亩,增幅1.8%,其中,新疆意向植棉面积为3639.0万亩,同比增加2.3%。
且就国内而言2021年籽棉收购价格创 2011 年以来高位,棉花种植收益显著增加,带动了棉农种植的积极性。
中信建投期货 吴新扬:
2月USDA农业论坛上,预估22/23年度全美植棉面积将达到1270万英亩,同比增长13.2%,奠定了美国乃至全球新年度扩种增产的预期。
但2月底开始的俄乌冲突加剧的全球农业市场的不确定性,粮棉比出现明显走强,美国棉花面积能否达到1270万英亩令市场质疑,尽管近日粮棉比因美棉逼仓明显走弱,但种植意向报告的调研时间普遍在3月中上旬,按照当时的粮棉比推测,报告中反映的扩种预期可能不及2月美国农业论坛给出的数据。
路透、彭博等机构也做出同样预期。
郑棉短期趋势如何?未来可能会驱动行情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首创期货农产品高级研究员 马欣:
郑棉短期难以形成独立性行情,依然以跟随外盘棉花价格波动为主,呈现高位震荡走势。
未来驱动行情的因素包括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俄乌危机导致的粮价变化,原油价格的影响,美棉播种生长情况、国内棉花种植情况、下游纺织订单需求情况等。
徽商期货研究所软商品研究员 李敏:
因国际关系缓和、美联储加息落地,内外棉期货主连重心上移,美棉需求强劲,ICE 美棉突破前期高位。
棉花现货价格涨跌互现,市场询单、成交清淡,部分轧花企业挺价意愿松动;
下游纯棉纱市场气氛不佳,后续订单乏力,纱线成品库存持续增加,纺纱即期利润亏损,改纺情况出现。
整体来看,棉花基本面消息弱势运行,但棉价上涨通道暂未关闭,短期震荡为主,后续关注国际消息、下游需求变化等消息。
中信建投期货 吴新扬:
我们依然看空国内棉花市场,关注点主要放在的扩种增产预期,以及产业周期下的消费坍塌预期,但这两条路径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存在利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