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发布  ·  2025年“乐·上海”服务消费券来啦! ·  昨天  
上海发布  ·  【最新】市政府近日发布一组人事任免信息 ·  3 天前  
乐游上海  ·  免费大展!网红博物馆又上新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特稿 | 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总书记在山东擎画怎样的“乡村巨变”?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5-27 11:21

正文


5月22日,总书记赴日照考察。23日,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4日,听取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报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总书记莅临山东并亲自主持座谈会,本次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立足山东、放眼全国,总书记在考察期间做出哪些规划和指示?山东将积极作为、勇挑大梁,引领怎样的“乡村巨变”?

向海图强,扩大开放

5月22日,总书记来到日照港,了解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情况。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他强调,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日照港是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近年来推进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建成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习近平听取山东省港口发展建设和日照港规划布局等情况介绍,并察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

他说,日照港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习近平亲切慰问港口科技工作者、运营人员、航运人员,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奋斗,推动日照港管理运营更上一层楼。

随后,习近平考察了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近年来,日照市对沿海裸露场地及岸线破损处进行生态修复,建成约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运动休闲好去处。习近平听取绿道整体建设情况介绍,察看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了解当地升级文旅产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做法和成效,并不时同市民和游客亲切交流。他指出,建设绿道应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大家要一起动手,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

山东省是海洋产业大省。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7018.3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7.2%。

日照港,是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等的供应链枢纽,其中铁矿石、大豆、石油焦、木片、原木、焦炭、下水冶金煤7个货种吞吐量居全国首位。

培育和发展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以新技术驱动新制造。日照市财金“海上粮仓壹号”系列是全国最大的全潜式深远海三文鱼养殖网箱集群,可年产三文鱼6000吨,缓解我国水产品进口的需求。同时,山东省培育壮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蓝色引擎”更加强劲。

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是新中国现代化生产的关键词。科技实现海洋渔业养殖生产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把海洋变成一个个“蓝色粮仓”,依海而生、向海图强。

山东——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时间节点赴山东考察。
2013年11月下旬,距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到两周,总书记赴山东考察,推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
2018年6月,在青岛主持上合组织峰会之后,总书记再赴山东考察,重点考察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等情况。
2021年10月,总书记在东营考察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考察期间,总书记勉励山东努力在三个方面“走在前”。
去年9月,总书记结束浙江考察之后,返京途中来到山东枣庄考察,重点看了这里的石榴产业,祝愿乡亲们生活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
5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这与今年7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不谋而合。既是深入调研征求意见,也是在对外释放明确信号,聚焦改革开门问策,重要性不言而喻。
面对总书记发言的9位代表当中,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代表,也有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代表,还有3位是专家学者代表。参加座谈会的还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对市场冷暖感受最直接,对政策落地见效感知最真切。这场开在基层、面向基层的座谈会,也是改革设计者决策者与改革落实者受益者的对话。
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山东济南
山东省,作为北方地区经济的核心增长引擎。不仅是全国范围内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生产基础性原材料的关键省份。山东的农业基础深厚,粮食产量稳固,这些优势使山东成为中国经济的经济压舱石。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
可以说,山东是当下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山东的未来,也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

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篇章如何谱写?

在考察第三天举行的山东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山东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如何谱写?总书记重点强调做好四篇文章。
做好“经济发展文章”。 考察中,总书记对山东明确提出了“一个先行区、一个增长极、一个发展高地”的三个殷切期盼。
“先行区”,指的是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增长极”,指的是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发展高地”,指的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山东海洋资源丰富,以往到山东,总书记多次看海、谈海,强调要推动海洋强省建设。这次考察,他再次强调,山东要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做好“改革开放文章”。 山东除了要争取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前,也要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总书记对山东做好“开放文章”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等。他勉励山东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这将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做好“‘三农’文章”。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总书记当时系统阐述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总书记指出,山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他强调,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做好“文化文章”。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习近平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迎接一场空前的“乡村巨变”

从总书记的指示中,可以清晰地理解此次考察和会议对于山东未来产业发展的思路,也为乡村振兴指明了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科技引领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科技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更是保证粮食安全、生态修复的同时,亦能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智慧化、数字化的农业模式必定是今后助力山东成为农业强省的题眼。
二是深入改革开放,带动农产品“走出去”。 山东的地理位置和先天优势得天独厚,在技术、管理上不断与海外互动交流,将来致力于产品的升级和标准化的完善,在农产品的出口方面将有新突破。
三是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赋能乡村农文旅品牌化。 山东的文化氛围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不缺优质人才,更不缺文化资源,在乡村产业的升级转型当中,应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以创新形式发挥出更大的宣传作用,形成地域名片和特色乡土品牌。
总书记曾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听民心,知民意。迎难而上,奋勇争先。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来临之际,总书记的山东之行明确了未来的经济与产业布局,更加为乡村振兴的征程增添了巨大的信心!

参考资料:

[1] 政策资讯热点: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这场座谈会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2] 青记君:三中全会前的最重要座谈会,为何开在山东?

[3] 中央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眼丨定好位、挑大梁,习近平要求山东做好哪些文章?

[4] 新闻联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提出方法论

[5] 半月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