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发布
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石破茂当选日本第103任首相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一箭15星!发射成功! ·  3 天前  
人民网  ·  大型“种草”现场!下次还来…… ·  4 天前  
都市时报  ·  突发公告:夫妻同时辞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发布

直击“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首场发布会|解读疏解非首都功能三年成果

北京发布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9 18:58

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工作导向,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方向,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政策,坚持疏控并举,分类施策,把疏解与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今天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京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以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为主题,邀请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规划国土委、市商务委等单位领导介绍我市疏解非首都功能重点工作和成效。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介绍了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总体情况。

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成果

★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落实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调度和部署,常抓不懈,力求实效。制定实施了本市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文件,明确了非首都功能疏解近期、中期、远期任务,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市发改、经信、商务、教育、医疗等有关部门聚焦四类优先疏解领域,主动对接国家相关规划,分领域制定实施疏解方案,扎实推动一批疏解项目。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组织集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等城市管理措施结合起来,与人口调控目标挂钩,确保完成年度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任务。


★严把准入关口,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


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目录实施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7万件,“聚”和“招”的态势进一步扭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这“三升三降”表明通过疏解功能做“减法”,北京正剥掉“白菜帮”,集中发展“白菜心”,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


★突出重点领域,分类有序疏解存量。


一般性制造业疏解力度加大。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停产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624,其中今年1-4月共疏解退出283家。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步伐加快。全市已累计调整疏解392商品交易市场,1-4月疏解39家。对涉及农副产品市场的疏解提升,按照“拆一补一”原则,制定替代措施,满足社区居民买菜需求。1-4月,全市建设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49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80个。部分学校、医院疏解稳步推进。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加快建设。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新校区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共压缩培训机构29个。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不断深化,天坛医院新院今年底将竣工进入试运行,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中医医院垡头院区、口腔医院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城六区聚焦重点区域,统筹推进疏解腾退和产业升级。西城区、东城区主动对接保定白沟、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等承接平台,推介市场资源,引导动物园批发市场、永外城市场商户有序疏解转移;丰台区与大兴区成立联合工作组,推动服装企业与河北省承接地精准对接,联动疏解;朝阳区多次组织企业组团赴河北考察,支持企业在承接地加速发展,等等。


★有序推出配套政策,完善疏解政策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时指出,对于疏解要“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加强政策创新,注重打好疏解政策组合拳。发挥价格杠杆作用,2015年以来陆续对本市非居民用气、用热、用水、用电等实行分区域价格政策,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完整的分区域差别化非居民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发布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的税收支持政策(试行)涉及减免税费11种,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中力度最大、服务最专项的税收支持政策。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明确了转移企业认定、纳税情况认定、税收转移分享等工作机制。疏解整治的目的在于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研究制定了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意见,明确了分类分区域管控要求。疏解腾退空间要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充完善国家文化设施,为重要国事活动预留空间,更好地履行“四个服务”职责。与此同时,下决心“留白建绿”,把环境留给老百姓,把腾出的空间用来增加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切实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聚焦承接平台建设,积极营造聚集效应。


围绕集中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努力形成聚集效应和示范作用。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步入快车道,两省市共建的管委会人员已经到位,首钢京唐公司二期、城建重工专用车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开工建设。设立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母基金规模200亿元,支持首钢北京园区和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张承生态功能区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2016年帮扶资金达4亿元。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布实施,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正式揭牌并签约45个入园项目。年产整车30万辆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正式投产,实现了“一个工厂带动一个产业基地”,今年产值预计达到120亿元。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了86个生物医药转移项目落户,已签约北京医药企业59家,成为“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异地监管协同化”的范例。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的带动下,北京对津冀的投资呈井喷态势,2016年北京企业在津冀的投资为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35倍


★坚持高点定位,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项标志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把“最先进理念、最高标准、最好质量”的要求体现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面向全球50家高水平顶尖设计团队发出邀请,征集设计方案,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今年,共安排255项重大工程项目,截至4月底,新开工27项,在施达140项,占总数的55%,完成投资163.5亿元。其中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加紧建设,有望年底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率先启动搬迁。与此同时,坚持建管并举,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从市级23个部门抽调100多名干部进驻通州帮助工作,努力把副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示范区。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


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北京自己分内的事,树立“雄安新区需要支持什么,北京就坚决支持什么”的意识,主动加强与雄安新区建设的工作对接、服务保障和协同联动,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新区疏解转移,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促进北京新的“两翼”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指导支持下,北京开启了前所未有的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带动下,全市常住人口连续三年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态势,2016年为2172.9万人,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增到减的拐点,较上年下降3%。通过疏解和提升统筹推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7%左右,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这些进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来自中国社科院的问卷调查也表明三地群众对协同发展的满意度较高。

小布

发布会上,市商务委、市发改委等单位负责人还介绍了更多关于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那些事儿,快看看↓↓↓有没有你正好想知道的~


Q:近年来北京在市场疏解提升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推进的措施?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委员、新闻发言人赵卫东:


近两年北京市在疏解方面取得的进展,从三个方面体现:第一,从数量来看;第二,从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来看,如动物园地区12个市场已经完成了疏解提升七个,涉及建筑面积达到24.3万平方米,大红门地区45个市场已经完成疏解提升34个,涉及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第三,从提升疏解方向来看,坚持把疏解与提升并重,切实把市场疏解与提升工作统一起来,2015年—2016年,全市共新建和规范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超市)、早餐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2475个。今年列入为民办实事计划新建1000个,目前时间过半,进度过半。


在工作方面,有五个方面措施:建机制,出政策,促协同,保功能,重提升。在建机制方面,建立北京市市级和区级层面的疏解提升工作的协调机制,建立了对各区政府疏解提升工作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疏解的台账管理机制以及工作回头看机制。委托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完成提升的市场和物流中心开展跟踪评估,防止疏解提升成果反弹。


第二方面“出政策”,制定市场疏解提升配套政策。一是研究制定《北京市推进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提升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完善便民商业设施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两个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实施内容和便民商业设施业态规模配置标准,加强对疏解提升工作的统筹指导和规范。二是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联合发布了《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规划》,布局“一核双层、五通道、多中心”的环首都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共同构建京津冀区域融合联动、服务高效的商贸流通体系,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


三“促协同”。京津冀三地商务联动推进协同发展。一是积极搭建疏解转移承接合作平台。建立了商务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接协作机制,把市场疏解与承接作为对接协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重点推动26个商务合作项目,内容涵盖市场疏解、环京物流设施建设等领域,总投资超过50亿元。二是共同研究出台疏解承接方案。2017年年初与河北省商务厅共同发布了《河北省承接地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方案》,目前正在与天津市商务委研究制定《天津市承接地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方案》。三是推动劳动密集型业态转移疏解。编制了《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有序引导服务外包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业态向津冀地区转移,截至目前,北京服务外包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22家,15家本土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共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高达128个。四是强化三地企业产业深度合作。2017年6月,推动20家京冀企业签署包括物流设施疏解、服务外包合作在内的10个项目,投资总金额超过30亿元,直接带动当地就业5万余人,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


四“保功能”。在疏解中确保便民服务功能。一是坚持按照“升级为导向、建关相结合”的原则区别对待农副产品市场,以规范、改造、升级为主,不搞“一刀切”。同时按照“撤一补一”的原则,提前谋划补充和替代措施;对确需撤除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区政府将会同市商务委、规划国土委、发改委等部门提前制定替代方案,确保总体服务功能和服务面积不受影响。二是采取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超市搭载和直通车等形式加强蔬菜零售网点建设,目前全市3924个蔬菜零售网点中,菜市场411个,社区菜店1832个,生鲜超市295个,综合超市(便利店)搭载1192个。同时,全市5家蔬菜直通车骨干企业近300辆蔬菜直通车,填补社区蔬菜零售空白。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保障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


五“重提升”。持续推动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落实《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在持续加强便民商业体系建设,补齐供给短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活性服务业标准、规范的引领作用,2016年完成了蔬菜零售、家政、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等11个行业(业态)的24个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并广泛宣贯。从商业服务业来讲需要工匠精神,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员,近年来持续开展以赛代训提升岗位技能活动,这就是北京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继续加大家政、美容美发、洗染等行业生活性服务业岗位技能培训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技能。


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核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谋划2018-2020年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专项行动工作,进一步完善便民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和建设,鼓励和引导社区商业网点优化布局,巩固扩大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与发展成果,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Q: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情况推进得怎么样了?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施卫良:


目前规划工作分这几个层次:一个是行政办公区约6平方公里,主要配合市委市政府和四套班子的搬迁来进行的,这个规划设计已经完成。


第二个层次是155平方公里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各个重点片区的详细规划。从去年开始开展全球设计方案的征集工作,邀请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家全球顶尖的设计单位,组成12个中外联合体,近百名规划、景观、交通、生态等各领域的专家参与。目前形成城市设计方案综合成果。在综合方案的基础上,正在推进各个片区的详细规划的工作。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的要求,要在每个片区详细规划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开展城市设计导则,对建设进行统一的管控。


三是通州整个行政辖区90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这个也是从去年开始进行。主要包括副中心地区和外围乡镇区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集中力量抓好外围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和定位,包括跟副中心、北三县以及北京城市区域的统筹协调。避免中心城建设过程中出现摊大饼的城市病问题,形成统筹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通过这些规划,将整个副中心纳入到由片区到整个区域,到北三县协同的更大区域的全范围、全覆盖地管控,做好副中心的规划,指导规划建设。

Q:设立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请问北京将如何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


设立雄安新区也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而且要跟北京副中心形成新的“两翼”,实现错位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并当做自己分内的事,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的理念来看待。从支持雄安新区的角度来看,北京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其中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规划做好对接。现在雄安新区还是在规划阶段,在做规划的过程中,北京要跟雄安新区做好规划方面的对接。


另外是政策的衔接。雄安新区是和深圳、浦东并列的全国性新区,会有一些新的政策,要做好政策的衔接。


还有就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因为选址这块一个条件也是因为这个地区交通相对来讲比较便利,为了让这个新区能够更好发展,在交通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交通的一体化建设。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深入开展合作,雄安新区涉及到三个县,公共服务设施目前还比较薄弱,北京在公共服务方面又有优势,好的公共服务资源非常多,可以通过分院、分校合作等方式来支持。


另外,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聚集。北京金字招牌就是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非常好。中关村就是一片大森林,有参天大树,也有小草,生态系统非常丰富,所以创新活力非常好。雄安新区发展的生态也要靠创新,创新是北京的优势,北京要发挥中关村的优势,推动一些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聚集,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助力雄安新区起步区建设开好头、起好步,促进北京新的“两翼”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Q:现在本市一般制造业疏解情况怎么样?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樊健: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总书记“2.26”讲话之后,北京产业发展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放弃“大而全”,构建 “高精尖”,加快产业转型。工作方式和以前有根本性的转变,有几个方面:


一是控增量,“舍”“得”有度。2014年,跟发改委联合制订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版)》,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全市禁限新增产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至55%,其中城六区禁限比例统一提高至79%。全市经信系统加强工作联动,严格依据禁限目录进行审查,城六区严禁新建有制造环节的工业项目,实现了禁限项目“零准入”,产业投资呈现出价值高端化、体量轻型化、生产清洁化的特征。


二是调存量,关、改、转并举。以是否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衡量标准,对存量产业分类施策。一是关停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制定实施《北京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年版)》,涉及11个工业行业, 155项内容。制定《关于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污染扰民企业搬迁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在鼓励企业搬迁调整方面,减免企业土地收入增值税。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差别化水电气热价格,综合运用经济措施倒逼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关停退出。2013年至2016年,累计关停退出1341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北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的关停退出1200家企业的任务。2017年,我市计划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72家,完成全年任务的74.4%。开展为期两年的违法违规排污及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截至2016年底,已清理整治挂账企业4477家,完成整治任务的89.5%。这是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说一下效果,在疏解功能谋发展中,北京工业实现了舍得,呈现出“该升的升,该降的降,该进的进,该退的退,该提的提,该减的减”的发展趋势。


该升的升。高端产业引领增长。1到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2%和9.2%。可能有些人不清楚什么是高技术制造业,就是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说白了就是加不加汽车,一个是扣除汽车,一个是含汽车。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12.4个和2.4个百分点,这说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


该降的降。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滑,比如说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了15.9%,皮毛制品下降了36.6%,这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行业的分类代码来统计的。家具制造下降17.1%。


该进的进。工业增长由单点支撑向多元拉动转化。电子、医药产业的增加值快速增长。1到4月份,增速分别是24.7和19.3。会同汽车产业形成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三大发展。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了北京,中航发动机研究院落地揭牌。北京石墨烯产业链创新中心也正是成立。这都是国家级的。


该退的退。疏解行业,如冶金建材等较为集中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按市产业中的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了4.4%和2.3%。


该提的提。工业生产效率提升。1到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6.2万元每人,同比提高到每人3万。 


该减的减。工业平均用工人数98万人,缩减至百万人以内。这几十年来,一直说北京产业大军是百万产业大军,所以首次缩减到百万人以内,同比减少了2.7万人,综合能耗490.2万吨标准煤,下降了4.8%。万元增加值能耗0.4吨煤,下降了10.9%。这些数字都是跟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所以这都是有据可查的。


喜欢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