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福建平潭航行警告:今日实弹射击 ·  昨天  
参考消息  ·  李显龙:低估中国“非常不明智”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尼日利亚突发爆炸,至少90人死亡 ·  1 周前  
参考消息  ·  郑钦文退赛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烈火青春》可以让你同时为张国荣与David Bowie一起点蜡烛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17-04-01 15:03

正文

如果按照日本动画新番的交替频率来纪念名人的话,我的一月番留给了 David Bowie ,四月番留给了张国荣,其实怀念前者的人也并非只有生者,作为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传奇,即使同在天堂,David Bowie 的拥趸也不在少数:《烈火青春》中的张国荣就是一个。

说来随着时光推移,我们越来越多的把某一年称作是 “XX死那年”。在嚷嚷 “活得快,死得早,拉倒就拉倒” 之类的朋克箴言时,也越来越底气不足。这就是青春燃尽的败相了。如果你自觉生命还在怒放,其实大可不必看我扯淡。但如果你也有相同的隐忧,不妨跟我一起回顾回顾《烈火青春》,瞧瞧这部后青春启示录能给我们带来点什么。

《烈火青春》的海报,英文名 “NOMAD” 既是片中角色们出逃的船名,也有象征他们生活状态的 “游牧” 之喻

该片从出生之际就饱受争议,评价两极分化

如果不是因为张国荣,《烈火青春》早该成为无人问津的小众作品了。多少人忍受着电影情节的莫名与荒诞,只为拜一拜初出茅庐时哥哥近乎完美的肉体。说它情节古怪无逻辑,也并非没有道理。由于预算超支,本片本来就算是未竟之作。82年影片刚刚上映时,更因为内容过于大胆露骨,仅仅上映一天就遭到禁映、重审与删减的连环炮击,最后不得不拿烂片《横扫鱼蛋档》顶档,可谓心酸。我第一次接触这部苦命的作品时是多年前,说实话完全不知所云。而当我最近重新看它的时候,竟被这个片子的隐喻惊得难以自制,原来它的内容丰富至极,只不过是年轻的我难以理解而已。

《横扫鱼蛋档》

当年明报对该片上映遭禁风波的报道

人真正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在于理解自己与所处环境之间的联系。年少轻狂时大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但也防不住自己开始慢慢理解爱看晚间新闻的 “大人们”。《烈火青春》看上去好像是四个青年人的恣意放纵,却时刻把社会、制度悄无声息地嵌进影片。开场时汤镇业像一个集权主义老大哥一样,用大喇叭训斥游泳的女孩子们,哪知道并没有人听他的,最后反被轻佻的夏文汐扯掉了泳裤。真是令人震惊!影片一开始便蓄意挑战,用年轻的无畏扯掉了权威的遮羞布,也奠定了本片的基调:它并不是几个青年人孤独的漂泊,反而时刻不忘描绘他们与时代大背景的互动。

影片中夏文汐在泳池挑逗汤镇业的场景,看似平常实则触目惊心

我一直觉着影片中的张国荣特别累,他要受多少种思绪的纷扰,多少种文化的冲击,才能好好活着呢?也难怪他在影片中的角色如此优柔寡断。继母典雅的上层生活并不能安抚他的内心,他听着 David Bowie 的歌,看着原宿竹筍族夸张的舞步,吸着日本机油。跟香港一样,在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生母之后找不着心灵归宿。当叶童这样一位鬼魅的叛逆女子出现之后,他的魂魄很容易便被勾去,也是在意料之中。香港历经欧美、日本文化的轮番轰炸,世人皆以为是文化大繁荣,《烈火青春》却以青春片的形式作出反思,指出香港文化根基不稳,实在难能可贵。

影片中张国荣身后的 David Bowie 墙,据说是导演谭家明一手贴上去的

这个镜头就更加有趣,要知道,助张国荣大红大紫的第一首歌,就是翻唱日本歌手吉川晃司的《monica》

要说香港遭受文化冲击的现象,那可真的不止是张国荣与 David Bowie 的羁绊那么简单。就拿欧美摇滚乐为例,这样的例子可说是俯仰皆是。从70年代初许冠杰、泰迪罗宾与温拿学习披头士开始,港人就开始有模有样地操练摇滚乐了,而在当时,Rock n’ Roll 甚至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粤语译名。乐坛有 Beyond、达明一派、太极、蓝战士等乐队发力,在影视圈,明星们也不甘示弱。黄秋生二十年前用一曲《地踎摇滚》表达了粤语朋克的力量,也不忘翻唱一回 Tom Waits 的《I Don’t Wanna Grow Up》。赌王之女何超仪常年出现在海内外摇滚现场的聚光灯下,千禧年后开始蹿红的陈奕迅也丝毫不掩盖他对 NIRVANA 的热爱,李灿森甚至不甘寂寞,自己也要上场玩 band,诸如此类,实在数不胜数。

黄秋生《地踎摇滚》,Cult 影帝与摇滚歌手的气质,其实还是蛮搭的

英伦入侵,可真的不止是入侵了美利坚而已

也许你会觉得汤镇业饰演的傻小子愣头愣脑,不讨人喜欢,但要没有他,整个故事就成了单调的上流社会无病呻吟。比起其他人,他要少些迷茫,多些果敢。与其他对日本文化入侵感到亲切的主角们不同,他反而展现出自己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底层出身的人们毕竟与时尚的新生代在文化追求上尚有距离。他与自家桌上那九杯鲜奶冲蛋一样,生力不可阻挡,一心只为快意情仇,活得简单却又幸福。夏文汐说他 “除了性什么都没有” 的时候,大概心里是充满妒意的。单纯对性的追求在一个沦丧的社会中反而是纯洁的,不然,贾宝玉就也只是个淫魔色鬼罢了。

汤镇业代表了市井的香港年轻人,把我们拉回了男人时兴穿热裤的不羁年代

这部电影成就了叶童,在这部她的处女作中,没人会忘记这个不穿内衣的女孩儿,更不要说与张国荣痴缠的床戏。其实要说游牧,也属叶童演的 Tomato 最甚。她是一名居无定所的浪客,却在感情问题上不能甩开俗套的羁绊,对生活的本质缺乏理解,又爱跟风追赶日本大潮。她所代表的都市男女看似独立出位,实则保守妥协,她其实并没有甩开内心的空虚,只不过善于掩饰罢了。说来当下 “港女” 一词略有变味,但如果曾经存在一种典型意义上的 “港女” 的话,叶童的角色应该算一个吧?

出格的叶童,敢爱敢恨,就连在洗衣店洗头这种奇怪的举动也并不奇怪

与张国荣的枕边对白发人深省,其实叶童饰演的 Tomato 并不想要寻求什么解释,她仍在都市生活中漂泊

同样作为新人出演的还有夏文汐。在观赏那场出名的电车激情戏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到,彼时的她才只有十七岁。尽管如此,她却出演了本片中最仙儿的人物。如果说张国荣与叶童都还活在混沌之中,她却已经获得了超然的处事态度,能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男人之间周旋自如了。在《烈火青春》中,你还能捕捉到夏文汐脱俗的顽皮劲儿,在下一部方令正、邱刚健与她的合作作品《唐朝豪放女》中,这层稚嫩的蛇皮消退殆尽,夏文汐将展现她最放浪形骸的一面。

《唐朝豪放女》中的夏文汐跟本片有太多相似之处了,跟没过瘾再拍一回似的

夏文汐与汤镇业的经典巴士激情戏,之后有人提出取消巴士的建议,还有反对者以此片为例把巴士奉为香港的象征

《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西天,粗粗看去每一难都是杂耍般的打闹,细品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历练,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应有尽有。《烈火青春》的四人虽只是青年故事,却也有这样的野心。沙滩上孤独的阳伞,被老人收去,只留下无法抵挡的大浪。谭家明导演大概是想说香港传统在文化入侵下难以自持,青年人只好独立面对这种潮流吧?影片中这样的线索还有多处,尽管在现在看来略显手法僵硬,但在新浪潮电影初生的年代,能这样做的人则凤毛麟角。最明显的一幕便是张国荣侧身贴着叶童的肚腩,让人恍然大悟:搞了半天,这竟是部寻根的电影。

不细看,总会错过这些有趣的讯号,反而觉得故事散漫无目的

欢宴中的四人,他们可以分别代表当时不同阶层的香港年轻人

经典一幕

在那段近乎伊甸园的生活里,叶童感叹说我们这样对社会没什么贡献,张国荣回答说不用管什么社会,我们就是社会,真有一种 “年轻即是乌托邦” 的傲劲。可惜这种乌托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人总归是要长大的,这也为最后的赤军结局埋下了伏笔。

赤军是日本学生运动发展的最极端形式,由它来终结几名主角们的乌托邦生活,大概是有警醒之意吧?赤军的杀戮看起来与之前快意的生活格格不入,但任由青春这样随意飘摇,难免发展成某种极端,避免不了夭折的命运。最后,个性激进的汤镇业与夏文汐死去,留下的是比较折衷的张国荣与叶童,想来也有这层意味。

本片最美好的一段


本片原定名为《反斗帮》,后来才改成的《烈火青春》。前者的名字更像青春片,但更容易让人把注意力放在这一群体上,后者比较容易让人注意这几个年轻人之间的故事

70年代活跃的日本赤军曾犯下数起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案,其骨干成员都是曾经日本学潮的活动干将

不管当时评价如何,随着时光的推移,本片终于也与《香港制造》、《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片一样,载入了电影史册,成了华语青春片的典范

孙猴儿被压了五百年,从齐天大圣的锐利蜕变成斗战胜佛的圆滑。青春的激情被烈火燃尽之后,能剩下的东西都不会太凌厉。无论你承不承认,它都是现实。《烈火青春》这片能给你带来什么启示我并不知道,但我知道,它离完全过时还很早。如果说90年代长大的孩子有一段短暂的日子,可以把自己锁在私人生活中恣意挥霍自己的青春,那么在这个雾霾大时代长大的孩子,会更沉重地感受到社会与制度的重压。如果影片的故事还会继续,那么张、叶的寻根之旅还远远没有完,我们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