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企业家收藏
"
↑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
在古代的唐诗宋词中,既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样的华丽婉约,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豪情万丈。
那么在人生得意之时,古人的抒情又是啥样的呢?
乱世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心有窃国之愿却从不称帝。
在北方得以一统之后,海内升平,百姓安居,尽管如曹操这般沉着,也不免膨胀了起来,按道教至高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座驾规格“九龙沉香辇”来说,身为凡人的曹操也确实狂。
虽然古代瞧不起武人又瞧不起叛贼,但两样都占的黄巢将军在古代还算是比较有名气的,他在一次落榜后,因为看不到前途和出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丝毫不藏他对李唐、对世界的不满。
如果把作者隐去,看见这首诗,不少人都会觉得这是李白写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朱敦儒只用了短短几十个字,却把无意功名,不肯趋炎附势的洒脱表现的淋漓尽致,也难怪会有这种错觉。
笔摇五岳,诗凌沧州,李白狂起来,普天之下谁都不放在眼里。
不仅如此,他还要对那些死守着功名利禄,从没有活过一次自己的人报以一次最大的嘲讽:
如果你们的财富和地位能长久,汉江的水应该反着流了。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23个字,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帝王气,刘邦之所以是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是汉文化的奠基者,跟他的这份狂傲密切相关——这是一种与文人、武将不同的霸气,是一种天下皆在掌控的霸气,唯有王者能感悟。
又是黄巢。
不得不说,黄巢真的非常喜欢菊花了,他为数不多的诗词中,以这两首写菊花的诗最为出名。
武将的狂一般来说都比较直白,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野心跃然纸上。
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把李白心中的不屑、桀骜、张狂之气全都展现出来。
时至今日,后边这两句依然是许多人在逆境中支撑自己的动力。
边塞诗除了荒凉,还有一个要素往往就是豪迈。
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即便放在边塞诗的同行里,也是相当壮阔豪迈的。
于是,这种决心透过文字,给读者传达了一种无敌的自信,侧面反映了盛唐的强大。
由于时代特征,宋词的风格虽然远不及唐诗硬朗,大多都是柔情似水的婉约派,只有寥寥几人撑起了宋词的风骨,岳飞这首《满江红》就是其中之一。
岳飞虽是武将,可文才也很高,管你什么强敌,放马过来便是!
众所周知,李白剑术了得,从这一点来看,诗中所述甚至有可能是他行侠仗义的真实经历,即便不是,他心中也是得有相当的自信,才能毫无顾忌地写下足以“大辟”的行为,诗仙、酒仙都还不够,李白还要为自己谋一个“剑仙”之名。
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李白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奉旨入朝为官。
李白从来不是那种谦虚低调的人,他不懂得什么是君子温润如玉,他只知道普天之下最有才华的就是我李白。
如果宋词没有辛弃疾,就会少一分风骨,少一分气魄。
辛弃疾的名字,传说灵感来自汉代战神霍去病。
由于南宋破局无望,他没有能像霍去病那样纵横沙场,但他依然用笔锋证明了“家国男儿”这个命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写下这首《江城子》时,苏轼39岁了,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轻狂的热血少年了,但苏轼依然想策马弯弓,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苏轼有没有那个本事我们暂且不谈,那句“西北望,射天狼”道出了多少宋朝武将的心意?
李白年轻时曾拜访李邕,这次会谈双方均有不快,主要是因为李邕瞧不上他这个年轻人。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暗示自己终将有一番作为。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
“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
李白临别时毫不客气赠与这首诗,其主体思想就是“莫欺少年穷”。
推荐阅读:
(回顾)大咖云集!北京文化老字号—燕京书画社四十周年庆典
齐白石曾用屁股作画,尺度太大捂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