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表龙门阵
负责吐槽一切!互联网大喷壶,大嘴善喷喷天下可喷之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AI+医疗:给AI发检查单,AI就能给出详细 ... ·  15 小时前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今晚开幕万众期待! ·  昨天  
网信黑龙江  ·  V眼看龙江 | 亚冬会今晚开幕万众期待! ·  昨天  
梅特涅的信徒  ·  困龙翻身与刘秀脱困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网易数读、新安传媒招聘!(北京/安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表龙门阵

联合国名媛,26美元的人生投流

三表龙门阵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12-05 17:2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舆论对社交媒体上特定行为,如利用联合国打卡、晒照等行为进行批判的现象。文章指出舆论在批判时忽视了联合国的商业观光项目的事实,呼吁媒体和舆论在表达观点时降低信息噪音,善意为先,并提醒人们不应过分祛魅普通人或网红的虚荣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题

文章讨论了舆论对社交媒体上特定行为的批判,特别是针对利用联合国打卡、晒照等行为进行批判的现象。

关键观点2: 文章观点

呼吁媒体和舆论在表达观点时降低信息噪音,善意为先,不应过分祛魅普通人或网红的虚荣心。

关键观点3: 对联合国名媛现象的看法

作者认为应看待这种现象背后的信息差和商业包装行为,同时提醒人们联合国有开放的商业观光项目,不应过分指责网红利用联合国打卡晒照等行为。

关键观点4: 对媒体和舆论的提醒

媒体和舆论不应过于苛责那些只是分享自己体验的普通网友,应该减少贴标签行为,让分享更丰富多样。


正文

一旦舆论的枪口对准人性中最难泯灭的部分疯狂扫射,通常要引起警觉。

譬如「虚荣心」这玩意。人皆有之。

最近很多媒体抨击一种生活方式——有男男女女晒去到联合国打卡、演讲、吃饭的全套流程。

这事还上了热搜,网友们跟着起哄,这题我会啊——联合国名媛嘛。

坦白讲,如果我有机会走进联合国总部,也是要凹个造型,大拍特拍,然后再在朋友圈大发特发,九宫格都给它填满,再在一声声「表哥牛逼」中沉沉睡去。

我呈现了部分的事实——真的肉身去到了联合国,而不是横店影视基地。

我没告诉大家的是——我花了26美元。

也就是说,在大众还不知道联合国也有对外商业观光项目的窗口期,我得赶紧装个逼。

你要说我是骗子,说我是名媛,我是不承认的,我没有义务告诉你我花钱了,你不知道不能赖我。

过去联合国一直被打造成神圣与威严的存在,却很少有人告诉大众,它也有开放的、商业的部分。

我们换个视角看,联合国应该会感谢中国网红,他们带火了明码标价的「体验服务」,我感觉他们甚至不介意竖个牌子——我在联合国很想你。

我们舆论应该抹平信息差,选择祛魅联合国,而不是祛魅普通人或网红。你说他们在联合国凹人设不妥,人家转头去到北极追极光了,虚荣不止,步履不停,联合国不过是「道具」罢了。

细分析,用联合国「包装」自我,恰恰是媒体与大众的共谋——媒体包装联合国的神圣性,大众利用这种「神圣」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26美元就能展示「人生的高光时刻」,比费劲巴拉晒猫晒狗赢得的「点赞」、收到的正反馈可多太多了,完全是一种回报率非常高的投流行为。

至于媒体担心的网红透过这种「人设包装」再行「割韭菜」之实,我觉得有点像什么呢?像你吃第一个鸡蛋时,就有人担心你噎死了。

「精英人设」从包装到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联合国活动」不过是其中的一环,甚至不是决定性的一环,她可能还得租个劳斯莱斯,偷摸和马斯克合个影等等。直接得出晒联合国观光照片=割韭菜了,这是一种逻辑上的偷懒。

以及,舆论简单的贴标签行为,反倒也让一些只是分享联合国一日游的普通人莫名受到了攻击。

我在小红书上还看到大量正常记录联合国实习、参会、工作的笔记,事实上这些内容越丰富,越能让人对联合国的光环祛魅。但是现在这类笔记下,也出现网友在留言区盖个「联合国名媛」的戳,扬长而去。

媒体与舆论在发表观点时应尽量降低信息噪音,善意为先。

我在某个平台看过一则视频——介绍坐飞机的全部过程。播放量近百万。

匪夷所思吧?

可如果我告诉你一个数据呢——中国仅有1.8亿人坐过飞机。

这就是表达的善意。

除了抨击利用联合国包装人设这种小众行为,还可以告诉海量没有坐过飞机的人,更海量没有美签的人,更更海量一天都挣不到26美元的人——联合国不止是议事的地方,也是欢迎全世界人民参观的目的地。

这就是表达的善意。

人心是不必祛魅的,指责虚荣心的手也指向了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