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金宏观研究
专业 · 深度 · 全局 · 前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解散! ·  13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15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美国,宣布暂停! ·  19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痛悼!巨星陨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金宏观研究

【华金宏观】货币“大礼包”之后,财政地产资本市场政策如何发力?——9.26政治局会议解读

华金宏观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9-26 18:01

正文



货币“大礼包”之后,财政地产资本市场政策如何发力?

9.26政治局会议解读


秦  泰 博士 CFA 

所长助理 首席宏观分析师 首席金融地产分析师

周欣然

宏观研究员(联系人)

华金证券 | 宏观经济·金融地产研

主要内容
                                  

首先,关注到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求“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进一步的政策合理力度加码打开空间。我们总结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周期加速下行、居民消费相对低迷、基建投资增长低于预期、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正因如此,市场对进一步超大力度稳增长政策期待和讨论近期均有升温。但也应当看到,此次会议在关注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再次强调我国经济基本面及市场广阔、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这可能意味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组合仍将坚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方向,以增长可持续性削弱为代价的短期刺激措施可能仍非首选。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对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等的要求与日前公布的货币政策“大礼包”相呼应,而对信用扩张并无明确要求,结合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持续关注,我们认为映证了我们对本轮货币政策优化主要意在防范房地产风险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相互交叉传染,而并非重回加杠杆稳增长的老路。会议明确要求“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此外在房地产部分明确要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相关具体措施均已在日前央行集中宣布的货币政策“大礼包”中有所体现。当前地产需求降温主要源于此前十几年工业化城镇化模式的区域倾斜所导致的结构性问题,基建投资则受制于地方政府加速化解债务风险,居民和企业信用需求预计改善幅度有限,本次会议也并无过多着墨。更详细分析参见我们近期报告。

财政政策发力导向更加明确,预计四季度增发普通国债概率提升,个税减税、低收入群体补贴概率提升,但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加码额度的概率仍然不高。其一,会议要求“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这一表述一方面表达出更明确的财政扩张导向,但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土地成交大幅降温、财政歉收缺口扩大对广义财政支出的现实约束。财政支出要求“保证必要”而不是“大幅增加”,可能稍低于市场期待,但结合会议要求“把促进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的要求,以及房地产部分“回应群众关切”的要求,我们认为年内加快实施个税减税和低收入群体补贴的概率明显提升,两者分别可改善中等以上收入、中低收入人群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这可能带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加,从而需要一般预算内赤字率较大幅度调升并增加普通国债融资,我们预计4季度增发10000亿普通国债,并上修今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至3.8%,预计2025年赤字率4.2%左右。而在政府投资方面,今年以来地方债务风险加速化解的要求下,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对应项目盈利能力要求明显提升,这两项主要用于投资的政府债务今年的发行进度相对缓慢主要是源于项目质量要求提升而非融资困难。

房地产市场加速下跌引起政策高度关注,供给侧强调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疏通循环,需求侧刺激仍然相当克制,本轮地产周期底部仍将取决于需求压实何时完成。会议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新增政策主要集中于供给侧,在新增住宅供给方面,要求“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与过去数年停工缓建项目较多、潜在存量供给较大的现状相匹配,通过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改善稳健经营房企的流动性,盘活地产产业链资金循环,有望增加地产复工竣工,既可匹配未来逐步筑底企稳的新增地产需求,有可增加保障房收储供给。“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与日前央行提及支持政策性银行等收购开发商所持存量土地相呼应,可望从上游环节减轻开发商负担,将原计划增加商品房供给的土地用于增加保障房建设,给开发商减负。需求侧延续了“调整住房限购政策”但避免短期直接刺激的政策路径,这意味着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何时底部出现更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需求侧市场化调整的进度。

提振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培育加快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并购重组、促进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是三大主要方向。会议罕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的要求,显示资本市场作为经济主体信心的综合体现以及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融资途径,其政策重要性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未来新增政策主要关注三大方向,一是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社保、保险、理财等非基金类多层次资产管理机构的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预计都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政策鼓励支持。加之日前央行宣布创设面向非银金融机构进行资产互换、增加股市资金的工具,实际上共同彰显了在当下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阶段,通过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金融资产投资加之引导居民部门资产配置从偏重地产向偏重长期金融投资的更为健康的结构转变。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旨在控制股市融资节奏的同时,激发上市公司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业活力。促进公募基金改革则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利益,规范丰富多层次资产管理行业专业水平建设,培育长期耐心资本。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见底慢于预期风险,财政扩张力度不及预期风险

以下为正文及配图
本公众号图文同样适配各类大屏设备阅读

一、首先,关注到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求“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进一步的政策合理力度加码打开空间。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充分关注到二季度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状。我们总结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周期加速下行、居民消费相对低迷、基建投资增长低于预期、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正因如此,市场对进一步超大力度稳增长政策期待和讨论近期均有升温。但也应当看到,此次会议在关注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再次强调我国经济基本面及市场广阔、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这可能意味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组合仍将坚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方向,以增长可持续性削弱为代价的短期刺激措施可能仍非首选,这可能也是本次会议在强调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的同时也要求“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题中之义。相应地,我们对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分析和预判仍需坚持总量和结构相结合的视角。

二、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对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利率等的要求与日前公布的货币政策“大礼包”相呼应,而对信用扩张并无明确要求,结合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持续关注,我们认为映证了我们对本轮货币政策优化主要意在防范房地产风险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相互交叉传染,而并非重回加杠杆稳增长的老路。

会议明确要求”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此外在房地产部分明确要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相关具体措施均已在日前央行集中宣布的货币政策“大礼包”中有所体现。其中降准是当前最优的低成本高效率增量流动性投放工具,以保障实体经济已经降温但仍有增量的信用融资需求,与净买入国债置换MLF共同构成货币政策在数量传导机制优化方面的近期主要操作模式。逆回购利率下调20BP也已经是能够基本保证银行净息差不大幅削减的当前最大降息幅度。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则可能直接有利于避免房贷不良率上行而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加速积累。当前地产需求降温主要源于此前十几年工业化城镇化模式的区域倾斜所导致的结构性问题,基建投资则受制于地方政府加速化解债务风险,居民和企业信用需求预计改善幅度有限,本次会议也并无过多着墨。更详细分析参见我们近期报告。

三、财政政策发力导向更加明确,预计四季度增发普通国债概率提升,个税减税、低收入群体补贴概率提升,但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加码额度的概率仍然不高。

其一,会议要求“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这一表述一方面表达出更明确的财政扩张导向,但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土地成交大幅降温、财政歉收缺口扩大对广义财政支出的现实约束。财政支出要求“保证必要”而不是“大幅增加”,可能稍低于市场期待,但结合会议要求“把促进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的要求,以及房地产部分“回应群众关切”的要求,我们认为年内加快实施个税减税和低收入群体补贴的概率明显提升,两者分别可改善中等以上收入、中低收入人群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这可能带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加,从而需要一般预算内赤字率较大幅度调升并增加普通国债融资,我们预计4季度增发10000亿普通国债,并上修今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至3.8%,预计2025年赤字率4.2%左右。而在政府投资方面,今年以来地方债务风险加速化解的要求下,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对应项目盈利能力要求明显提升,这两项主要用于投资的政府债务今年的发行进度相对缓慢主要是源于项目质量要求提升而非融资困难。因而本次会议的要求是“发行使用好”特别国债和专项债,没有给出扩容加码的明确线索。考虑到本次会议总体定调仍然强调经济结构优化,我们预计年内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加速发行是大概率事件,但扩张融资规模可能仍需以地方政府低效率债务杠杆加速化解为前提。

四、房地产市场加速下跌引起政策高度关注,供给侧强调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疏通循环,需求侧刺激仍然相当克制,本轮地产周期底部仍将取决于需求压实何时完成。

会议要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新增政策主要集中于供给侧,在新增住宅供给方面,要求“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与过去数年停工缓建项目较多、潜在存量供给较大的现状相匹配,通过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改善稳健经营房企的流动性,盘活地产产业链资金循环,有望增加地产复工竣工,既可匹配未来逐步筑底企稳的新增地产需求,又可增加保障房收储供给。“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与日前央行提及支持政策性银行等收购开发商所持存量土地相呼应,可望从上游环节减轻开发商负担,将原计划增加商品房供给的土地用于增加保障房建设,给开发商减负。需求侧延续了“调整住房限购政策”但避免短期直接刺激的政策路径,这意味着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何时底部出现更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需求侧市场化调整的进度。

五、提振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培育加快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并购重组、促进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是三大主要方向。

会议罕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的要求,显示资本市场作为经济主体信心的综合体现以及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融资途径,其政策重要性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未来新增政策主要关注三大方向,一是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社保、保险、理财等非基金类多层次资产管理机构的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预计都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政策鼓励支持。加之日前央行宣布创设面向非银金融机构进行资产互换、增加股市资金的工具,实际上共同彰显了在当下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阶段,通过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金融资产投资加之引导居民部门资产配置从偏重地产向偏重长期金融投资的更为健康的结构转变。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旨在控制股市融资节奏的同时,激发上市公司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业活力。促进公募基金改革则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利益,规范丰富多层次资产管理行业专业水平建设,培育长期耐心资本。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见底慢于预期风险,财政扩张力度不及预期风险



相关报告

《MLF为何降价缩量?——MLF缩量降息操作点评(2024.9)》2024.9.25

《所有选项都已摆上桌面——9.24货币政策“大礼包”点评》2024.9.24
地方化债速度越快,中央扩张空间越大——财政数据点评(2024.8)》 2024.9.23
《LPR为何不降?降准是否仍可期待?——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5期)》2024.9.20
《50BP首降之后,美元为何不降反升?——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9)》2024.9.19
《去杠杆和结构升级:深水区的“阵痛”——经济数据点评(2024.8)》2024.9.14
《加速去杠杆抑制信用,货币支持性降准可期——金融数据速评(2024.8)》2024.9.14
《美国核心CPI强劲反弹,短暂插曲还是趋势逆转?——美国CPI点评(2024.8)》2024.9.11
《汽车“抢出口”——进出口数据点评(2024.8)》2024.9.10
《消费投资偏弱核心CPI、PPI均走低,中央财政加码扩张势在必行——CPI、PPI点评(2024.8)》2024.9.9
美国就业重获改善,过犹不及还是空间打开?——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8) 》2024.9.6
降息还是降准?——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4期)》2024.9.6
去杠杆深水区,投资再抑PMI,政策如何应对?——PMI点评(2024.8) 》2024.8.31
人民币升值趋势能否延续?——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3期)》 2024.8.30
买卖国债置换MLF“一石三鸟”——人民银行启动国债买卖操作点评》 2024.8.30
《费用成本消长,“节流”不如“开源”——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7)》2024.8.27
《歉收同时支出加速,国债融资还需加力——财政数据点评(2024.7)》2024.8.26
《Jackson Hole会后,美联储年内降息100BP?》2024.8.24
《联储纪要放鸽导致美元闪崩,前瞻还是滞后?——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2期)》2024.8.23
《美国消费反弹冲击日元,我国货币政策强价弱量——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1期)》2024.8.16
去杠杆中段阵痛难免,大财政扩张决心可期——经济数据点评(2024.7) 》2024.8.15
薪资替代需求成为美国核心CPI的决定变量——美国CPI点评(2024.7) 》2024.8.14
信用需求探底下半场,货币政策支持不过度——金融数据速评(2024.7) 》2024.8.13
债市汇市联动,货币政策新框架雏形显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双循环周报(第70期)》 2024.8.9
核心CPI同比再创新低,期待财政补贴尽快见效——CPI、PPI点评(2024.7) 》2024.8.9
《外需降温和关税壁垒的拖累开始显现——进出口数据点评(2024.7)》2024.8.7
《特别国债加码补贴,拉动多少商品消费?》 2024.8.6
《劳动力市场降温或令美英央行持续纠结——美国7月就业、英央行首降联合点评》2024.8.2
《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2024.8.2
《强降弱升,美日央行决策背离合理么?——美联储、日央行7月决议分析》2024.8.1
需求削弱生产信心,财政加码期待见效——PMI点评(2024.7)》 2024.7.31
政治局会议解读:政策要更加给力,提振消费为重点 》2024.7.30
《成本营收同降的利润改善——工业企业利润(2024.6)》2024.7.27

《美居民消费重新走强,日汇率干预或又失效——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8期)》2024.7.26

利率传导市场化机制增加两块拼图——MLF降息、存款利率下调点评(7.25)》 2024.7.25
土地、内需持续拖累收入,特别国债腾挪促进更新换新——财政数据点评》(2024.6) 2024.7.22
降息促投资之末,曲线陡峭化之始——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点评(7.22)》 2024.7.22
日央行疑似再度干预汇率,为何“屡战屡败”?——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7期)》 2024.7.20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解读》2024.7.18

《价难换量,需求为“王”——经济数据点评(24Q2/6月)》2024.7.15
《加码宽松还是稳定汇率?——金融数据速评(2024.6)》2024.7.12
《出口预防式集中提前——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6)》2023.7.12
《油价大跌渗透核心CPI,年内美联储能否降息3次?——美国CPI点评(2024.6)》2024.7.11
“以价换量”非持久之计,仍需财政发力拉动消费——CPI、PPI点评(2024.6)2024.7.10

《利率走廊仍远,回笼迫在眉睫——临时正逆回购工具创设点评》2024.7.8

美国就业市场趋稳,“二次通胀”风险是否消退?——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6)》2024.7.6

《详解国债借入操作的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5期)》2024.7.5
《国债借入操作是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明确信号》 2024.7.1
《外部环境严峻、投资增长降温,拖累PMI连续低迷——PMI点评(2024.6)》2024.6.30
《7.3之后,汇率何去何从?》2024.6.30
《财政深度专题-超长期特别国债:这次有什么不一样?》2024.6.27
《PPI改善为何未能带动企业利润向好?——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5)》2024.6.27
《发债加速但缺口难平,歉收压力应如何填补?——财政数据点评(2024.5)》2024.6.24
《发达经济体分化加剧,美元稳居高位——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3期)》2024.6.21
《从陆家嘴论坛看现代化央行体系建设》2024.6.19

《商品消费、地产基建冷热分化边际扩大——经济数据点评(2024.5)》2024.6.17

如何避免“流动性陷阱”?——金融数据速评(2024.5)》2024.6.14
薪资、房租、汇率:鲍威尔的三大超预期逻辑意味着什么?——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6)》2024.6.13
美国核心CPI见底蓄势反弹的两大迹象——美国CPI点评(2024.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